第59章 師徒之約,天地會緣
- 鹿鼎:俠影重現,恩仇再續
- 游走花貓
- 2057字
- 2024-09-10 06:00:00
在那風云變幻的康熙二十三年,天地會的廳中,陳近南與韋小寶師徒相對而坐。
陳近南目光如炬,帶著期許與威嚴,沉聲道:“徒兒,入我門中,切不可行惡事。若有惡行,為師定不輕饒。”
韋小寶眨眨狡黠的眼睛,撓著頭嘟囔道:“師父,要是徒兒不小心做了半件壞事呢?”
陳近南面色一沉,喝道:“莫要胡言!善惡豈有半件之說,一件壞事,便斷了師徒之緣。”
韋小寶雖心中嘀咕,但見師父神色嚴肅,只好應道:“是。”
他又忍不住道:“不過師父,有時徒兒并非有意失了顏面,真到那地步,也是無奈。”
陳近南又好氣又好笑,皺起眉頭,長嘆了口氣:“收你為徒,或許是我此生一大冒險。但念及天下大事,也只好如此。小寶,待會有要事,切不可再胡言,只聽我吩咐行事。”
陳近南不愿再與韋小寶糾纏,起身走向門口:“你跟我來。”
韋小寶急忙搶著開門,恭恭敬敬地跟在師父身后。
來到大廳,二十余位豪杰早已肅立。
眾人見總舵主陳近南進來,皆抱拳躬身行禮。
陳近南微微點頭,走到上首的第二張椅上坐下。
韋小寶好奇地看著居中那張空椅以及師父之上的另一張空椅,心中暗揣:“難道總舵主還不是最大?這天地會中,竟還有比師父地位更高之人?”
陳近南朗聲道:“眾位兄弟,今日我收了個小徒。”他指向韋小寶,“就是他!”
眾人齊聲上前,抱拳躬身賀道:“恭喜總舵主。”又紛紛向韋小寶拱手道喜。
眾人神色各異,有的滿心歡喜,有的大為詫異,有的似是難以置信。
陳近南吩咐韋小寶拜見諸位長輩。
李力世在旁逐一介紹,從蓮花堂香主蔡德忠到洪順堂香主方大洪,再到家后堂香主馬超興等九堂香主。
韋小寶逐一磕頭行禮,那些香主有的還了半禮,有的則忙伸手攔住,不敢受他這一拜。
待韋小寶與眾人相見完畢,陳近南道:“眾位兄弟,我有意讓這小徒加入天地會。”
眾人齊聲道:“那再好不過了。”
蓮花堂香主蔡德忠,白發白須,宛如仙人,他說道:“自古名師出高徒,總舵主的弟子,定是智勇雙全的小俠,必能在會中立下大功。”
家后堂香主馬超興,矮胖而笑容可掬,笑道:“今日與韋家小兄弟相見,我老馬也沒什么好禮。
我和蔡香主愿做小兄弟入會的接引人,權當見面禮了。蔡兄以為如何?”
蔡德忠哈哈大笑:“老馬的算盤,那自然是打得叮當響。這不用花錢的見面禮,算我一個。”
眾人皆笑。
陳近南卻正色道:“兩位伯伯天大的面子,小寶,快謝過。不過這孩子機靈過頭,我實在放心不下。
蔡馬二位香主既做他接引人,日后若見他行止不端,還望出手管教,莫要客氣。”
蔡德忠道:“總舵主太謙了,總舵主門下,豈會有不端之士?”
陳近南搖頭道:“我并非客氣,這孩子,我著實憂心。”
馬超興笑道:“管教不敢當,小兄弟若有不明之事,大家自是知無不言。”
陳近南點頭致謝。
韋小寶心中暗忖:“我還未做壞事,師父便這般擔心。
定是他知曉我對付那老烏龜的手段,怕我故技重施。
可師父你放心,你教我真功夫,我定不會作弄于你。”
正想著,只聽陳近南道:“李兄弟,去安排香堂,今日便讓韋小寶入會。”
李力世領命而去。
陳近南又道:“按往日規矩,入會之人須經半年乃至一兩年的察驗。
但韋小寶在清宮任職,于韃子皇帝身邊辦事,對本會大有裨益,咱們只得從權。”
眾人皆道:“弟兄們明白。”
洪順堂香主方大洪,身材魁梧,黑須如墨,聲如洪鐘:
“有這樣一位親信兄弟在韃子皇帝身邊,實乃上天賜福,韃子氣數將盡,我大明江山有望復興。
此乃知己知彼之策,總舵主用心良苦,大家都懂。”
韋小寶心中打著算盤。
他正思考間,蔡德忠已開始向他講述天地會的歷史與規矩。
“本會的創始祖師,便是國姓爺鄭成功。
想當年國姓爺率領義師,進攻江南,雖功敗垂成,但在退回臺灣之前,接納了總舵主的創議,創立了天地會。
那時總舵主便是國姓爺的軍師,我等皆是國姓爺軍中將士。”
蔡德忠緩緩道來,眼中閃耀著往昔的榮光,“當年大軍留在江南者甚多,無法全部退回臺灣,總舵主奉國姓爺之命,留在中土,聯絡舊部。
凡曾隨國姓爺征戰之人,皆可入會,無需接引察驗。但外人入會,則須嚴格查察,以防奸細混入。”
蔡德忠說起當年攻克鎮江之事,頓時眉飛色舞:
“想當年咱們大軍從臺灣出發,一十七萬人馬,浩浩蕩蕩。
鎮江揚篷山一戰,總舵主領兵兩千,大破韃子兵一萬八千人。
我當時是總舵主麾下第八鎮統兵官,帶兵沖殺過去,只聽得韃子兵人人大叫:‘馬魯,馬魯!契胡,契胡!’”
韋小寶好奇問道:“那是何意?”
蔡德忠笑道:“那是韃子話‘媽啊,媽啊’和‘逃啊,逃啊’的意思。”
眾人哄堂大笑。
馬超興笑道:“蔡香主一說起當年之事,便沒了沒完。
你這接引人給韋兄弟說會中規矩,照這樣說下去,韋兄弟的胡子都要長得和你一般長了。”
說罷,他突然想起韋小寶是個小太監,尷尬地偷眼瞧了瞧韋小寶,見他不以為意,這才放心。
此時李力世進來稟報,香堂已設好。
陳近南引眾人來到后堂。
韋小寶見一張板桌上供著兩個靈牌,中間寫著“大明天子之位”,側邊寫著“大明延平郡主、抬討大將軍鄭之位”,桌上擺滿祭品,插著七枝香。
眾人齊跪,向靈位參拜。
蔡德忠取過一張白紙,朗聲讀道:“天地萬有,回復大明,滅絕胡虜。吾人當同生同死,仿桃園故事,約為兄弟,姓洪名金蘭,合為一家。”
恰在此時,時空定格。
霎時間,風云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