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萬人看似很多,但卻要兼顧京師九門的防御,如果只有一路也先,那還好說,但現在北面又來了一路脫脫不花,人數也不少,情勢瞬間危急起來。
朱祁鎮也顯得有些驚愕,因為脫脫不花這一路本不該如此拼命,歷史上的他們甚至連密云都沒有通過,事情沒有按照歷史發展的軌跡來,已經完全超出了掌控。
“把塘報拿上來!”
于謙伸出手接過塘報,看完更是面沉如水。
塘報下一個到了石亨手里,就連他看完,都是面色慘白。
據塘報所言,脫脫不花一路除蒙古大汗直屬的察哈爾部中央左右萬戶以外,還裹挾有兀良哈衛蒙古諸部,以及東蒙古科爾沁強部等眾多蒙古部落。
一路浩浩蕩蕩自密云而來,不下有十余萬人馬,最晚在后天就可以抵達京師,與也先會師城下。
一路也先已經夠受了,現在又來了一路。
這道消息就如同晴天霹靂,讓大營內滿是激昂的振奮之情一下子消散殆盡,許多剛剛還在請戰的將領,現在也都變得有些六神無主。
看完塘報,帳內眾將的神情都很難看,滿是陰郁之色。
“要不,還是退回城內吧?”
“我覺得此法可行,瓦剌聯合蒙古諸部,總人數只怕要在三十萬人上下,是我們的一倍還多,蒙古輕騎機動能力很好,若還在城外作戰,萬一被包圍,各門之間極難支援。”
“所言極是,城外有護城河,城內還有堅城重炮,可以讓神機營登城射擊,拖一天是一天,只待各地勤王援軍一到,京師之圍可解!”
“你們這是什么話?”
“京師外城九門,二十三萬人要分散守御九門,每門分到的才有兩三萬人,若是瓦剌和蒙古集中攻打兩點,其余各門支援怎么比得過來去如風的蒙古輕騎?”
“只怕到那個時候,不等其它門的援軍趕到,就已經有城門失守了?!?
“說的對啊,我等如何判斷主戰場位于何地?我覺得還是要置之死地而后生,全軍出城列陣,四大營與九門互為犄角,如此方有一線生機?!?
眾將很快圍繞沙盤討論起來,進退不定。
武將們各有各的看法,有主張繼續實行先前策略,在城外列陣以待的,也有轉而建議放棄城外,全部退回城內,依托城池固守待援的。
但總的來說,蒙古聯軍即將抵達京師的消息傳來以后,支持退守京師城內的武將已經占了大多數。
甚至有人提出了一旦外城失守,可以利用全城百姓來拖慢敵軍行軍速度,再鉆入民房之中,依托城內街巷節節抗擊,不斷騷擾的想法。
“都靜一靜。”
眾人議論的時候,石亨一直沒說話,愁眉不展的思索了半天,他一有動靜,帳內頓時安靜下來。
“我覺得就連外城也可以放棄?!?
“我主張堅壁清野,把城外的樹木砍光,民房能拆多少拆多少,分為皇城-外城兩線作戰?!?
石亨一邊說,一邊在沙盤周圍不斷轉動,指著外城。
“把城內全部的預備役和民壯都派到外城防守,盡量利用開闊視野殺傷敵軍騎兵,各地的二十三萬人馬,這次統一編入京軍三大營序列,全部退回皇城?!?
隨后,他又指向紫禁城。
“京師外城九門,太大太多了,防御起來不方便各門協調,而皇城只有東西南北四門,這樣分散到各門的兵力就有四五萬人,防御起來輕松的多。”
“敵軍都是騎兵,至少主力部隊是以騎兵為主,所以可以通過外城和城內街巷消磨他們的銳氣,我等則可以養精蓄銳,在皇城腳下與之決戰!”
石亨這話說完,帳內鴉雀無聲。
很多將領都圍繞著沙盤仔細觀察起來,一片的贊同之聲。
“武清候高見,如此一來,守住京城便不是難事了!”
“北虜都是一些野蠻人,一旦攻破外城,免不得要在京城之中燒殺劫掠一番,等他們回過神來進攻皇城,只怕也是鋒銳盡失!”
“我也贊同此法!”
石亨微瞇雙眼,說道:“既然大家都同意,那就按此法行事吧!”
眾人正要答話,卻聽上首方向傳來一道中氣十足的喝止。
“不可!”
于謙冷眼環視一眾武將。
“我問你們,守衛京師,守衛的是什么?”
眾人不明就里,紛紛搖頭。
“是闔城的數十萬百姓!”
于謙拍案而起,冷冷望向石亨,道:“讓全城百姓去幫你抵擋阻攔北虜騎兵,武清候,這種人神共憤之語,你竟也說得出口!”
“二十三萬朝廷大軍,竟然全是縮頭烏龜,縮到全城百姓的血肉之后,看著北虜騎兵進城少殺搶掠而無動于衷,那國家養你們何用?”
“可悲!可嘆!”
于謙走下桌案,站在帥帳之外,負手而立。
“你們保護的不是皇帝,更不是宮里的那位太后,也不是這一城的達官顯貴和高門大戶,而是你們話里這些可以拋棄的普通百姓!”
“放棄了他們,談什么守衛京師?”
“我不同意!”
如果說白天于謙的舉動讓石亨記恨,那現在這一番幾乎是指著鼻子罵娘的話,就是讓石亨心里對他最后一點好感也全然消散殆盡。
“高帽子本候可戴不起,本候也是為朝廷著想,沒有國,哪來的家?”
“明知道出城守不住,難道也要出去硬打嗎?”
“要是這二十三萬大軍也被北虜消滅,京師失陷,到時候遭罪的就不只是京城這幾十萬百姓,而是整個北方生靈涂炭,于謙,于少保,你考慮過這些嗎?”
于謙轉過頭來,看著石亨的眼神中沒有半點感情。
“未戰先怯,談什么得勝?”
兩人從一開始的勾勾搭搭,到現在的火藥味十足,其實也就這一天的事兒,于謙和石亨現在都是威望極高之人,他們的意見產生分歧,讓眾人無法抉擇。
帳內一時寂靜下去,朱祁鎮看著火候差不多了,在御座上站了起來。
“于謙說的不錯,守衛京師,守衛的不是朕,更不是太后,守衛的是全城百姓。”
“退到紫禁城內,二十三萬大軍可保周全,但全城的百姓就會被長驅直入的北虜騎兵擄掠?!?
“他們都是朕的子民,朕已經在土木堡輕信王振釀成大禍,又有什么臉面做出這種決定?”
“傳朕旨意,號召全城百姓登城助戰,立賞格,全部賞賜都從朕的內帑出!”
“即日起,全部京軍出城扎營列陣,不許再有任何退回城內的談論!”
“大軍出城之后,立刻關閉京師九門,任何人也不許再放進來!”
“今天開始,朕不會再回城一步,朕會一直在城外與諸位并肩作戰,與二十三萬將士共存亡,有敢擅自打開城門,放人入城者,立斬不赦!”
豁出去了!
所有的人都驚訝地看著朱祁鎮。
他們這才意識到,這位大明皇帝,這次是準備玩命了。
不但玩他自己的命,還有大家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