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6章 眾志成城

眾人為何如此驚訝,為何如此這般冷嘲熱諷,于謙并不知道真正原因,在心里他也不在乎這些,現(xiàn)在他在乎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在瓦剌、蒙古聯(lián)軍的合圍下,全力守住京師!

“土木一戰(zhàn),我數(shù)十萬大軍毀于一旦,得幸陛下回京,如此方能安定人心,所謂城外還有皇帝一說,不過北虜兵臨城下,意欲擾亂我軍心的謠言罷了!”

“事已至此,袞袞諸公,難道還要醉心于黨爭,為權利而爭斗嗎?”

“我大明再經受不起一次失敗了,一旦京師淪陷,整個北方群龍無首,大明必蹈前宋之覆轍,諸位就算回到江南,又有何面目去見家鄉(xiāng)父老?”

“拼死一戰(zhàn),只在此時!”

于謙環(huán)視眾人,面容冷峻。

“尚存些許血性的,就拋棄了這無謂的爭論吧,請隨我出城,以命守衛(wèi)京師!”

他沒有征得任何一人的同意,看了看上首端坐的太后,又神情復雜的看了看朱祁鎮(zhèn),旋即猛地轉身離去。

眾多兵部官員,以及不少武官,都是隨他而去。

孫若微微微蹙眉,面容不悅。

于謙的做法她心里其實是很支持的,孫若微是山東鄒平人,妥妥的北方人,雖然因為利益和內閣暫時勾搭到一起,但本身并不愿意放棄老家,把朝廷遷到南京去。

孫若微的基本盤都在京城和山東鄒平老家,京城對她來說是重中之重,丟不得,所以她本身就是支持打北京保衛(wèi)戰(zhàn)這一仗的,要不然也不會任憑這段時間于謙主政了。

剛才于謙說話的時候,孫若微甚至在心里默默叫了幾聲好,就等著于謙上來請命,然后順理成章同意他的看法,自己攝政,于謙也風光一把。

但于謙好像根本就不明白這些,既沒來找孫若微請命,也沒去找皇帝請命,而是說完話轉身就走了。

朱祁鎮(zhèn)這個皇帝還沒說什么,孫若微心里卻很不舒服。

至少走以前,要向她這個太后請命,得到準許再離開啊!

于謙就這么拂袖走了,讓她這個太后的臉面往哪放?

有同樣想法的還不只孫若微,還有內閣眾閣老,朝堂一干重臣。

眾人議論紛紛,都是面色陰晴不定。

說到底,于謙不過是個在京為官兩年的晚輩,在場這些來上朝的哪一個不是老資歷,隨便挑出一個,在京師為官的年頭,比于謙入仕的時間都長。

如此不把他們放在眼里,這大明朝廷干脆就于謙一個人好了!

“諸位都在等什么?”

就在眾人六神無主,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一直沒說話的朱祁鎮(zhèn)突然有了動靜。

但朱祁鎮(zhèn)卻好像根本沒有他們那種顧慮,一下子從御座上跳起來,看向下首說道:“于謙說的不錯,這一仗,大明輸不起,朕更輸不起?!?

“與其在這里爭論不休,倒不如出城列陣,真刀真槍的和瓦剌干了!”

說完這話,就連朱祁鎮(zhèn)都直接走了,看方向是奔著德勝門去了。

德勝門正對著紫荊關,于謙想要在城外立營對陣,大營必在德勝門,皇帝奔著德勝門去了,很多人看一眼就明白,這是給于謙站場子去了。

于謙走了,現(xiàn)在皇帝也走了,一眾群臣都是面面相覷,頓時感覺自己站在這顯得有點多余。

誰都沒想到,今日朝會竟然會是這般一個不歡而散的結局。

很快,開始不斷有人離場。

大部分都是去德勝門找于謙的,也有些是去西苑外大福殿內閣簽押房商議對策的,一同上朝的眾多孫氏族人,倒是都在等著孫若微的意思,沒有人離開。

但無論如何,這場朝會已經被攪合黃了。

孫若微也只能起身,象征性的下了一道懿旨,轉身離開。

......

當夜,德勝門。

就如同眾人預料的那樣,于謙選擇以身作則,將大營立于直面紫荊關的方向,以示守衛(wèi)京師之決心,更是喊出口號,不勝則亡,營在人在。

消息傳到城內,人心振奮。

文官們還在城中商議,個個唉聲嘆氣,但于謙已經繞開他們,有條不紊的指揮著京師城內的守衛(wèi)工作。

絕大部分武將都選擇出城一戰(zhàn),無論新舊勛貴,亦或世襲武官,還是那些普普通通的白身武將、軍官,都成片成片的出城前往德勝門大營。

京城百姓也開始自發(fā)登城,許多世代居住在京城的豪紳,不愿意搬離祖宗之地,因此大力助戰(zhàn),重賞犒勞出城作戰(zhàn)的明軍將士,將大量的魚肉送往德勝門外明軍大營,車馬終日絡繹不絕。

這是一次除了那些江南文官以外,京城內外眾志成城,萬眾一心的京師保衛(wèi)戰(zhàn)!

就連白天在朝會上和于謙有沖突的石亨,經過小半天的考慮,氣也已經消了大半,宣稱以大局為重,暫奉于謙為主,帶著神機營的人馬出城前往德勝門。

石亨本身也是北方人,自然不愿意京城就這么丟了。

畢竟無論怎么樣,當務之急還是要把瓦剌和蒙古聯(lián)軍打退,不然戲都沒得唱。

明軍大營中,戰(zhàn)鼓雷鳴,人喊馬嘶。

隆隆的行軍腳步聲,終日響徹在整個京城的街巷之間。

二十三萬京軍皆以兵部尚書于謙之命是從,全部開出城外,在德勝門、安定門、東直門、阜成門扎下四座大營,布設拒馬,挖掘壕溝。

留守在京城的,除了一些操作火器助戰(zhàn)的預備役,大部分是各地調撥來的民壯,由民壯官統(tǒng)領,負責城外四處大營和列陣明軍的后勤工作。

中軍帥帳。

“通通通——!”

三通鼓罷,眾將齊聚帥帳,目不轉睛地盯著上方。

于謙早已一身鐵甲,腰懸寶劍,面容肅穆。

“廣寧伯劉安,守東直門!”

“武進伯朱瑛,守朝陽門!”

“鎮(zhèn)遠侯顧興祖,戴罪立功,守阜成門!”

“都督劉聚,西直門,都指揮李端,正陽門,都督劉得新,崇文門,都指揮湯節(jié),宣武門!”

隨著一道道軍令下發(fā),眾多孔武有力的將領隨即站出。

“接令!”

“交給我就對了!”

“我一定不負朝廷厚望,戴罪立功,雖死而已!”

于謙一介文官,尚且如此,武將勛貴們更是滿腔報國熱血上涌,沒有一個孬種,也沒有任何一人怯戰(zhàn),全都大喊著高呼接令,一時間,帳內滿是請戰(zhàn)之聲。

就在這時,司禮太監(jiān)王長隨踏入帥帳。

“陛下駕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武区| 山丹县| 婺源县| 嘉兴市| 聂荣县| 定南县| 刚察县| 全南县| 万宁市| 新疆| 科技| 肥城市| 平顶山市| 民勤县| 专栏| 潼关县| 延安市| 古蔺县| 康马县| 奇台县| 华蓥市| 龙陵县| 昭平县| 永春县| 宁武县| 岢岚县| 隆子县| 浦城县| 静宁县| 宁德市| 胶州市| 东乌| 姚安县| 诸城市| 环江| 闵行区| 白朗县| 东乌珠穆沁旗| 博兴县| 玛多县| 临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