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雨村忙問道:“何喜之有?”
張如圭一臉喜色:“我革職之后在家中閑居,日前打聽到朝中打算起復(fù)舊員,如今正四下里尋找門路。
雨村兄,如今機會難得,何不走動走動,未嘗不能官復(fù)原職?。 ?
賈雨村聞言,和張如圭細聊了兩句,便將朝廷起復(fù)舊員的消息告訴冷子興。
冷子興獻計道:“鹽道林如海大人乃賈府之女婿,兄臺乃賈府之遠親,何不找林大人幫幫忙?”
賈雨村大喜,遂與冷子興辭別,回到林府,求林如海幫忙。
“此事我已知曉,我會修書一封,轉(zhuǎn)托內(nèi)兄務(wù)必周全?!?
林如海知曉賈雨村來意:“天緣湊巧,因拙荊去世,圣上憐惜召黛玉為公主伴讀。
京中岳母又念及小女無人照顧,已經(jīng)遣了船只來接。
雨村兄順路,煩勞照顧小女,陪同進京?!?
林如海叮囑賈雨村,進京之后去尋二內(nèi)兄賈政賈存周。
賈政現(xiàn)任工部員外郎,為人謙恭厚道,有祖父遺風,必不負所托之情。
賈雨村一一應(yīng)下,林如海又命人置辦一些揚州本地布匹特產(chǎn),一并托賈雨村帶進京城做打點之用。
林黛玉身體方才痊愈,不忍與父親分離。
林如海嘆道:“癡兒??!為父年已年過四十,再無續(xù)弦之意。你體弱多病,上無親母照顧,下無姊妹弟兄扶持。
如隨雨村先生進京,有外祖母以及舅舅家的姊妹弟兄照顧,正好一掃我后顧之憂?!?
黛玉聽了落淚,請林如海上堂,自己恭恭敬敬的磕頭,以全孝道。
林如海又叮囑道:“入宮當公主伴讀,須謹記,萬萬不可沖撞公主,凡事以禮為先?!?
黛玉垂淚:“玉兒記下了。”
次日,林黛玉淚別父親,帶奶娘王嬤嬤并丫鬟雪雁,隨榮國府管家,賈雨村一同進了京。
光陰如梭,林黛玉在榮國府漸漸長大,與那賈寶玉漸有青梅竹馬之勢。
加之其公主伴讀的身份,又有賈母疼愛,林黛玉的榮國府生活還算順遂。
賈寶玉甚是喜愛黛玉妹妹,還給黛玉妹妹取字顰顰,甚至曾鬧著要和黛玉妹妹睡在一間屋子里。
此事傳到賈政耳里,賈政大怒,抓著寶玉痛打一頓。若非王夫人求情,賈母護著,寶玉怕是討不了好。
自此,寶玉再也不敢提和林妹妹睡在一起了。
但那寶玉乃是記吃不記打的渾物,仍每天廝混于黛玉房中。
虧得黛玉守身己正,又有伴讀的差事,和寶玉相處時間并不算多。
饒是如此,寶二爺成日廝混女人堆中,不免引來非議。賈母打發(fā)了幾個多嘴的長舌婦和小廝丫鬟,眾人這才止了議論。
就這樣,黛玉進京四年有余。
隆安七年三月,黃河決堤,受災(zāi)州縣甚廣,成千里澤國之勢。
這次決堤并非往年同一時間,因此坊間傳言這是因為今上德行不修,以至于上天降下災(zāi)禍。
流言四起,內(nèi)閣不得不下令,嚴禁散播流言。
與此同時,太上皇和隆安帝與內(nèi)閣大臣,六部九卿一同商議賑災(zāi)事宜,并派戶部左侍郎王甫為欽差大臣,前去救災(zāi)。
王甫處置得當,到了當?shù)刂?,立馬召集郎中,防治瘟疫。又和河道總督王從安提出以工代賑,修整河堤。
防止洪水泛濫,產(chǎn)生次生災(zāi)害,效果顯著。
只可惜如此國之干臣好命不長,因為勞心勞力,積勞成疾,竟一命嗚呼。
消息傳到京城,太上皇和隆安帝頗為嘆息。一邊下詔勉勵王甫家人,恩蔭其子,一面命內(nèi)閣重新商議欽差大臣人選。
禮部右侍郎鄭必成接過此任,鄭必成到任后,雖保留前任王甫之政策。但其人只會夸夸其談,不通俗務(wù),乃一清流。
幸得河道官員靳川等人用心,沿岸百姓用命,終于止住水患。
鄭必成于四月中辦結(jié)賑災(zāi)事宜,被朝廷召回。
隨后,各地災(zāi)情匯總上報朝廷,此次黃河決堤涉及多個州縣,共數(shù)十萬百姓受災(zāi)。地方官員來報,百姓們都已經(jīng)妥善安置,正陸續(xù)返回家園。
太上皇龍顏大悅,雖隆安帝提出異議,認為應(yīng)該核查災(zāi)情處置情況。但奈何太上皇金口已開,加官進爵的詔書就像不要錢一樣發(fā)了下去。
鄭必成此次立下大功,更進一步成為禮部左侍郎。只待禮部尚書方準致仕,便能登上禮部尚書之位,甚至有望入閣。
其余地方地方官員升官的升官,授勛的授勛,還獲得了不少賞賜,一副欣欣向榮的局面。
殊不知,更大的災(zāi)禍正在悄然醞釀當中。
四月的大夏朝并不太平,北邊的韃靼襲擾邊疆,九邊防線驟然緊張。
南邊倭寇時常侵擾海疆,當?shù)劓?zhèn)守官兵居然抵抗不住。
現(xiàn)如今,百十余人的倭寇就敢深入內(nèi)陸數(shù)十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令朝廷震怒。
只是黃河決堤之事剛了結(jié),朝中太上皇和隆安帝明爭暗斗,諸皇子野心勃勃。值此多事之秋,倭寇之亂在朝廷看來如疥癬之患,自然無瑕處置。
而就在這個四月底,當今隆安帝第七子明昀,也到了開府的日子了。
“七哥,你在想什么?為什么仰望天空?”
十皇子明毅好奇的看著七皇子明昀,明昀正以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
他也跟著一起做著同樣的動作,但除了一片陰雨綿綿的天空,啥也看不見。
明昀被打斷幻想,不耐煩道:“去去去,沒看我正煩著呢!”
明毅笑道:“七哥是為出府后,前往哪里觀政而煩惱吧?
要我說,七哥最好去兵部,或者去大都督府任職?!?
“為什么要去這兩個地方?”明昀問道。
“很簡單,”
明毅眼里流露出一絲興奮:“因為能夠帶兵打仗。”
明昀翻了翻白眼,明毅從小的愿望就是當一個大將軍,去打仗。可是皇子身份特殊,盡管能參與朝政,但軍權(quán)可是一個敏感的東西。
太上皇在位時期戾太子就是因為掌有軍權(quán)產(chǎn)生了野心,繼而發(fā)動宮變,否則也輪不到當今隆安帝登上帝位。
看到明昀的白眼,明毅好奇問道:“七哥,既然不想去兵部或者大都督府,那你想去哪?”
“想去哪里?”
明昀嘆口氣道:“想去哪里可由不得我啊!”
他母妃寧貴人乃一掌燈女官出身,當初在王府時,因當今隆安帝一時酒醉,便要了她。
誰想到寧貴人運氣好,一擊即中,懷上龍種。
隆安帝登基之后,大封王府嬪妃。寧貴人因生下明昀有功,被封為貴人。
因為皇帝嬪妃多出自大臣甚至勛貴之女,她們所生之皇子天然就能得到母族政治勢力的支持。
而寧家不湊巧,寧貴人入王府做女官時,其父親不過一縣丞。
待到其成為寧貴人了,寧父才被隆安帝提拔為一府知府。后以南京兵部右侍郎銜致仕,隆安帝賜其一宅邸和田莊養(yǎng)老,恩蔭其一子為通判。
沒有母族政治勢力的支持,沒有根基的明昀只能任由皇帝安排。
多事之夏,明毅正吐槽著京城的細雨綿綿,明昀思考著未來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