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修煉內心氣場:去認識你自己(2)
- 吸引力法則:發揮內心最不可思議的力量
- (美)奧里森·馬登
- 3112字
- 2014-12-24 16:23:04
沒有一個人是平白無故獲得事業成功的,盡管富有的家庭可以提供穩定和機會,它們卻不一定能帶給人以滿足。比如摩洛哥國王的女兒,卻以成為歌星作為自己的事業選擇。成功的事業,是個人以希望、追求、明察、多方發展的能力和實際考慮現實、長遠計劃和個人的勤勉因素為基礎,斷然作出個人決定的成果。
因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想擁有自己的事業,就得付出代價。這話是指你必須愿意--而且能夠自己負起責任。責任是一個關鍵的觀念,《簡明牛津辭典》將“負責”定義為“有責任的,能做合理行為,可靠、值得依賴、有良好的信用及聲譽的。”
只有勇于承擔、勇于付出,才能丟開心靈的保險繩,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成年人。
改掉致命的習慣
每個人或多或少總有一些習慣,有些習慣是行為上的,有些習慣是思維方式上的。有許多時候人們實際上不是依靠大腦去面對現實,而是依靠習慣去解決問題。剛出生的小孩是最缺乏習慣的人,因為每一個行為、每一種事物、每一個想法對他來說都是第一次,所以嬰兒的學習能力大大超過成年人。一項科學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思維方式也就越來越缺乏活力,這并不完全是生理上的原因,更多的是由于習慣使人逐漸破壞了自己察覺變化的能力。一個小孩子會對一只飛舞的小鳥瞪大了眼睛,而大多數成年人只會對此匆匆一瞥然后走開。說了這許多,只是想證明習慣對于成為一個決定者是致“命”的,這個“命”不是生命而是命運。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從事危險工作的人,如情報人員,根本不能讓自己養成某種習慣,因為這種習慣將使他陷入極度危險之中。許多大公司,大都會向外聘請“效率專家”來考察自己公司的運營情況,因為以一個未置身其中、處處感到新鮮的眼光,可以發現一些自己早已習以為常的錯誤。
對于一個成功者或想成為成功者的人來說,致命的習慣指的是那些讓人養成惰性或不能敏銳觀察事物的慣性思維。比如多數的有關事業指導的書籍,都是在討論如何去達到自我滿足,然而,這些書中,往往只教人怎樣“獲得”,而不教人如何去“給予”。但事實上,絕大多數已經成功的人士,都強調對別人貢獻的重要性。這其實和盲人點燈的道理一樣,一個盲人走夜路時提了一盞燈,別人都譏笑他多此一舉,而盲人卻平靜地回答,我點燈照亮了別人,使別人不至于摔倒,同時又使別人看得見我,不至于把我撞倒。這是盲人點燈的理由,也是“獲得”與“給予”的關系。而由于習慣,人們只看見盲人點燈的可笑,卻看不見“獲得”與“給予”的相互性。
丟開致命的習慣,讓自己的眼界更廣闊一些,讓自己的感覺更敏銳一些。
學會對自己負責
我們能不能學習對自己更負責一點呢?答案是“可以”。第一步是要明白這是一件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的事。如你要學習古印度語一樣,你必須花相當長的時間學習,才能運用自如。對你個人的事業負責,就和學習語言一樣嚴格,而且學習和學習的愿望是你要同時具備的條件。
有效掌握你自己,固然非常重要,但僅僅是了解這一點已經不容易了。有一個實例,湯姆在第二次大戰之前的一次飛機失事中失去了兩條腿。他躺在醫院時,已經基本上失去了意識,但是在迷迷糊糊中,他聽到兩名護士在對話。其中一個說:“這孩子也許堅持不住了。”一向堅強的湯姆聽到這話,決意堅持下去。結果令人們大感意外,湯姆不但活了過來,以驚人的速度復元,而且再度擔任戰斗機駕駛員,表現非常出色,有一次甚至從德國戰俘營中逃脫--只用他的兩條假肢。
意志力使湯姆從死亡線上掙扎了過來,此外還有許多例子顯示了個人選擇與決心的重要性。在抗癌成功者中,多數人都具備這樣一些心理特點:拒絕放棄希望、拒絕扮演病人角色、隨時準備接受新觀念等。他們對自己永遠具有強烈的信心!
我們是成功者,還表現在即便是在不知不覺中作出的決定,也往往比我們通常所以為的,更能決定我們的現在和未來。而那些有意識傾注了堅定決心的決定,就更能決定我們發展的方向。
這不是理想,也不是不切實際,許多人正是因此而改變了自己的一生。例如,身為電腦程式設計師的瓊,寧可放棄自己的高薪職業,攻讀醫學,她說:“我迫切想做有長遠價值的事。我決定改變整個人生方向,是經過無數痛心與悲傷才決定的,不過我現在的確很快樂。”不過,對大多數人來說,他們在某種生活形態中待得太久,所以改變對他們來說是種不能承受的沖擊。舉一個完全真實的例子,雖然看上去整件事顯得那么不可信。一位高年級的大學生由于某種原因提出暫緩考試的要求,而這一要求沒有被批準,這意味著這位學生的生活將發生某種被迫的改變,于是他自殺了。令人驚異的是在他自殺前一個月中,他很平靜地寫了四封遺書,這令我們迷惑不解,一個如此堅定的自殺者為什么不把這種堅定放在面對改變上呢?答案只有一個,他認為結束生命與改變生命他只能選擇前者。改變對他來說是件可怕的事,但是如果他認識到他是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那么他還會如此選擇嗎?
提升自我?試著去做決策者
我們所講的成為成功者,不是紙上談兵的文字游戲。我們在某個時候必須走出大膽甚至狂妄的第二步。“你是決策者”這個簡單而艱難的信息是你要面對的。
每個人,都必須作改造我們生活的重大選擇,如果我們不能了解我們每個人都掌握著自己一生的道理,就會缺乏意志力去塑造一項適合我們的希望、需要和能力的事業。
一位成功的業務主管麥克是這樣理解的,他說:“我學會了無論碰到如何棘手的情況都能撐下去的技巧。其秘訣就是,從情況中超脫,從上往下俯視。如果只像迷宮中的老鼠那樣亂竄,任何人都不可能成就一番不凡的事業。”成功的事業人,似乎都能站到機會的外側,然后巧妙地作個人決定。只是,不論作何選擇,事業人一定要采取積極的態度,努力開發每一個機會。
責任落在每個人的肩上,這個基本現實是敢于自決者的共同見解。道格拉斯是一位事業顧問,服務于一家雇用七百名員工的公司,他說:“時常有人來找我,問我一個現實問題:‘公司未來打算做什么來幫助我發展事業呢?’我只能回答:‘什么也不做。’公司實在不可能幫助任何人發展事業--除非他恰好是董事長的兒子。”
想要在今天這個競爭的世界嶄露頭角,消極態度或失敗者的心態都不足以適應。經濟、社會和政治上的變化速度,在逼迫人們成為自己命運的守護者。成功的事業人會仔細考慮各種選擇而后行動,并且會與其結果共存共榮。
善于表現自己
我們身邊總有這樣的人,他在工作時非常賣力,他勤奮、忠誠、守時、可靠并且多才多藝;他為公司付出許多時間與精力,他應該是前途光明。但事實并非如此,他什么也沒有得到。別人,比他差很多的人,都不斷地獲得升遷及加薪。因為他不懂得表現自己,主管從來沒有注意到他。
你是否也是這樣?若是如此,學習表現自己,爬上成功的階梯就會容易多了。然而,在你說“沒錯!我就是需要這么做”之前,先提醒自己,適當地表現自己和以不正當的手段吸引別人的注意是完全不同的。就像在蘋果的表皮上蠟,這種方式為你招來的敵人將多于朋友。夸大其詞也是一樣。真正的自我推銷必須是有創意的,需要良好的技巧。
記住,表現自己必須是光明正大的,不能打擊或貶抑別人的價值,沒有人可以依靠踩著別人往上爬而成功。如果你過于謙虛或害羞,不會表達你的意見,你可以寫信給主管。
不要再等待,現在就開始,好好表現自己,締造你的成功!
付兩倍的價錢買一半的數量
“形象是重要,但我如何能買得起那種真正使我自我感覺良好,也能使別人看重我的衣服呢?”
許多人回答不了這個問題。但最終答案卻十分簡單:
付兩倍的價錢買一半的數量。
記住這個答案,然后進行練習。把這一原則應用于你的一切穿戴上:帽子、衣服、鞋襪、外套。對于形象來說,衣物的質量遠比數量更為重要。當你按照這一理論行事時,你會發現你的自尊及他人對你的尊重會油然而生。當你“付兩倍的價錢買一半的數量”時,你會發現這樣在經濟上也很合算。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