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夢想家彼得作者名: (英)伊恩·麥克尤恩本章字數(shù): 4160字更新時間: 2024-08-07 15:34:04
介紹一下彼得


彼得·福瓊十歲的時候,大人們有時會告訴他,他是一個“問題兒童”。他一直沒搞明白這是什么意思。他覺得自己一點兒問題也沒有。他沒有往花園墻上扔牛奶瓶,沒有把番茄醬倒在頭上假裝流血,也沒有用寶劍去砍奶奶的腳脖子,盡管他偶爾也會想想這些事。除了土豆以外的蔬菜,還有魚、雞蛋和奶酪,他沒有什么不吃的。他并不比他認識的其他人更吵鬧、更骯臟,或者更愚蠢。他的名字也很容易念、很容易寫。他的臉白生生的,長著雀斑,很容易讓人記住。他像其他孩子一樣每天去上學,從來不為這個無理取鬧。他對妹妹態(tài)度很差,但妹妹對他也不怎么樣。警察從來沒有敲門要逮捕他。穿白大褂的醫(yī)生也從來沒有提出要把他帶去瘋人院。在彼得看來,自己真的是挺乖的。他會有什么問題呢?
直到彼得長大成人許多年后,他才終于明白了。他們認為他是“問題兒童”,是因為他太沉默了。沉默似乎讓人們感到不安。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他喜歡一個人待著。當然,不是所有的時候。甚至不是每天。但是大多數(shù)日子里,他喜歡跑到自己的臥室或公園里,獨自待上一個小時。他喜歡一個人待著,想想心事。
話說,大人都愿意認為他們知道一個十歲孩子的腦子里在想什么。但如果某個人一聲不吭,你是不可能知道他在想什么的。人們經(jīng)常看到,在一個夏天的中午,彼得仰面躺著,嘴里嚼著一根草,眼睛盯著天空發(fā)呆。“彼得,彼得!你在想什么呀?”他們大聲問他。彼得就會猛地坐起來:“哦,沒什么。真的沒什么。”大人們知道那個小腦瓜里在琢磨著什么念頭,但他們聽不見、看不見、感覺不到。他們也沒法讓彼得停下來,因為他們不知道他腦子里到底在想什么。他可能正在放火燒學校,或者把妹妹喂給鱷魚吃,然后乘著熱氣球逃跑,但他們看到的只是一個男孩盯著藍天發(fā)呆,眼睛一眨不眨,你叫他的名字他都聽不到。
關于獨處這件事,大人們也不太喜歡。他們甚至不喜歡別的大人獨自待著。如果你合群的話,人們可以看到你在做什么。他們做什么,你也做什么。你必須合群,不然就會破壞別人的興致。彼得卻有著不同的想法。合群本身倒不是一件壞事,但是合群的時候太多了。事實上,他想,如果人們少花些時間合群,或強迫別人合群,每天多花點時間獨自想想自己是誰、有可能是誰,那么,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加快樂,戰(zhàn)爭可能永遠也不會發(fā)生。
在學校里,他經(jīng)常是身體坐在課桌前,思緒卻跑到了千里之外。即使在家里,白日夢有時也會給他帶來麻煩。有一年圣誕節(jié),彼得的爸爸托馬斯·福瓊正在客廳里掛裝飾品。他很討厭做這件事,每次都為此心情不好。他決定把幾根彩帶高高地掛在一個墻角。說來也巧,那個墻角有一把扶手椅,而無所事事地坐在扶手椅里的,正是彼得。
“別動,彼得,”托馬斯·福瓊說,“我要站在你的椅背上,往墻上掛東西。”
“好的,”彼得說,“你站吧。”
托馬斯·福瓊站到了椅背上,彼得卻開始想入非非。他看上去好像什么也沒做,實際上他忙著呢。他正在發(fā)明一種很刺激的下山辦法,只要一個衣架和一根繃在兩棵松樹間的鐵絲就能辦到。他繼續(xù)琢磨著這個問題,與此同時,爸爸站在他的椅背上,喘著粗氣,使勁兒把手夠向天花板。彼得想,怎樣滑下去,才能不撞到繃著鐵絲的那兩棵松樹呢?
也許是山上的空氣使彼得想起自己餓了。廚房里還有一包沒拆開的巧克力餅干呢,再由著它們放在那里就太可惜了。他剛站起身,后面突然傳來一聲可怕的巨響。他轉頭一看,正好看見爸爸頭朝下掉在了椅子和墻角間的空隙里。接著,托馬斯·福瓊又出現(xiàn)了,頭先露出來,他那樣子好像恨不得把彼得剁成碎片。
房間那頭,彼得的媽媽用手捂著嘴,不讓自己笑出來。
“哦,對不起,爸爸。”彼得說,“我把你給忘了。”
十歲生日后不久,他得到一個任務,帶著七歲的妹妹凱特一起去上學。彼得和凱特上的是同一所學校。步行十五分鐘,乘巴士也沒多遠。平常,他們和爸爸一起步行去學校,爸爸上班的時候順路把他們帶過去。但是現(xiàn)在,大人們認為兩個孩子已經(jīng)長大,可以自己坐巴士去上學了,彼得就擔負起了責任。
其實只有兩站路,但是爸爸媽媽沒完沒了地嘮叨這件事,你還以為彼得要帶凱特去北極呢。前一天晚上他們就跟彼得交代過了。第二天早上彼得醒來后,不得不又聽他們說一遍。然后,吃早飯的時候爸爸媽媽也一直在反復嘮叨。兩個孩子出門時,媽媽維奧拉·福瓊又最后把規(guī)則講了一遍。大家肯定都覺得我很笨,彼得想。也許我真的很笨。他要一直牽著凱特的手。他們要坐在巴士的底層,凱特坐在靠近車窗的地方。他們不能跟瘋子或壞人講話。彼得要大聲告訴售票員他在哪一站下車,還要記住說“請”。他的眼睛要一直盯著線路。

彼得把這些重復了一遍給媽媽聽,然后和妹妹一起出發(fā)去巴士車站。他們一路都牽著手。事實上,他并沒有不高興,因為他實際上是喜歡凱特的。他只是希望不要讓他的朋友們看到他牽著一個女孩的手。巴士開過來了。他們上了車,坐在底層。坐在那里還牽著手就太可笑了,而且周圍還有學校里的好幾個男孩呢,所以他們就把手松開了。彼得心里感到很驕傲。不管在哪兒他都能把妹妹照顧好。妹妹完全可以信賴他。假如他們倆單獨在一個山口,對面是一群饑餓的狼,他肯定知道該怎么辦。他小心翼翼,不做出突然的動作,悄悄地帶著凱特一起離開,直到后背靠上了一塊大巖石。那樣狼群就不能包圍他們了。
然后,他從口袋里掏出兩樣他記得隨身攜帶的重要東西——他的獵刀和一盒火柴。他拔出獵刀,放在草地上,準備迎接狼的攻擊。狼群現(xiàn)在越來越近了。它們餓得直流口水,低吼著,咆哮著。凱特在哭,但他沒法安慰她。他知道自己必須集中思想,執(zhí)行他的計劃。就在他腳邊有一些干樹葉和干樹枝。彼得麻利地把它們迅速攏成一小堆。狼群在一點點地逼近。他必須把這件事做好。火柴盒里只剩一根火柴了。他們能聞到狼的氣息——一種難聞的腐肉的惡臭。他彎下腰,把手攏起來,擦著了火柴。一陣風吹來,火苗撲閃著,彼得把它湊近那堆枝葉,一片葉子被點著了,接著又是一片,然后是一根樹枝的梢梢,很快,那一小堆枝葉都燃燒起來了。他又把更多的樹葉和大大小小的樹枝堆了上去。凱特明白了他的意思,也來幫他。狼群正在后退。野獸都害怕火。火焰越跳越高,風把煙灌進了它們滴著口水的嘴里。現(xiàn)在彼得抓住了獵刀……
太荒唐了!如果他不小心,這樣的白日夢沒準兒會讓他坐過站的。巴士已經(jīng)停住。他學校的孩子們都在下車了。彼得趕緊一躍而起,他剛跳到人行道上,巴士就又開走了。他在路上往前走了五十多米,才意識到自己忘了什么東西。是他的書包嗎?不對!是他的妹妹!他把她從狼群里救了出來,然后就留她自己坐在車上了。他一時間邁不開步子。他站在那里,看著巴士在路上開走。“回來,”他喃喃地說,“快回來。”
他學校的一個男孩走過來,使勁兒拍了一下他的后背。
“嘿,怎么啦?見鬼了?”
彼得的聲音好像是從很遠的地方飄來:“哦,沒什么,沒什么。我有東西落在車上了。”說完他拔腿就跑。車子已經(jīng)開出了四分之一英里,開始減速,準備停靠下一站了。彼得拼命往前沖。他跑得可真快啊,如果把雙臂向兩邊張開,也許都能飛起來了。然后他就能從樹梢上掠過,然后……可是不行!他不能再做白日夢了,他要去把妹妹救回來。她沒準兒已經(jīng)嚇得大聲尖叫了。
幾個乘客下了車,車子又開動了。他比剛才離得近了些。巴士跟在一輛卡車后面慢慢地開。他只要不停地往前跑,不理會腿上和胸口的劇痛,就準能追得上。他跑到車站旁邊時,車子離他只有一百米了。“再快一點兒,再快一點兒。”他對自己說。
候車亭旁站著一個孩子,在彼得經(jīng)過時大聲喊他:“喂,彼得,彼得!”
彼得沒力氣轉頭。“不能停下來。”他呼呼地喘著氣,繼續(xù)往前跑。
“彼得!停下!是我,凱特!”
他抓住胸口,癱倒在了妹妹腳邊的草地上。
“當心那攤狗屎,”看著哥哥上氣不接下氣,凱特平靜地說,“好了,快走吧。我們最好趕緊往回走,不然就要遲到了。如果你不想惹上麻煩的話,最好牽著我的手。”
于是,他們一起朝學校走去。凱特很有風度地答應,到家后只字不提剛才發(fā)生的事情——只要彼得把星期六的零花錢給她,她就替他保密。
做一個不愛說話的白日夢者有一個麻煩,就是學校里的老師,特別是那些不太了解你的老師,可能會認為你很笨。即使不笨,也是比較呆板。誰也看不到你腦子里正在發(fā)生的那些奇妙的事情。老師看見彼得盯著窗外或課桌上的一張白紙發(fā)呆,可能會以為他正感到無聊,或者想不出答案,但事實完全不是這樣。
比如有一天上午,彼得班上的孩子們要進行一次數(shù)學測驗。他們要在二十分鐘內(nèi)把一些特別大的數(shù)字加起來。第一題是三百五十萬零二百九十五加上另一個差不多一樣大的數(shù)字,彼得剛開始計算,就發(fā)現(xiàn)自己琢磨起了世界上最大的數(shù)字。一個星期前他在書里讀到,有一個數(shù)字的名字非常奇妙,叫古戈爾。古戈爾是十的一百次方。一的后面跟著一百個零。還有一個更奇妙的詞,簡直帥極了——叫古戈爾普勒克斯。一個古戈爾普勒克斯,是十的古戈爾次方。好大的數(shù)字啊!
彼得由著自己的思緒游離到了那個龐大得不可思議的數(shù)字里。那么多的零像無數(shù)個氣泡一樣飄入太空。爸爸告訴過他,天文學家已經(jīng)計算出來了,他們通過巨型望遠鏡能看到的數(shù)百萬顆星星中的原子的總數(shù),是十的后面跟著九十八個零。世界上所有的原子加起來,還湊不成一個古戈爾。而跟古戈爾普勒克斯相比,古戈爾只是最不起眼的一個小碎片。如果你管別人要一個古戈爾的巧克力奶糖,宇宙里恐怕根本就沒有那么多的原子把它們做出來。

彼得用手撐著頭,嘆了口氣。就在這時,老師拍了拍手。二十分鐘到了。彼得只寫出了第一題的第一個數(shù)字。其他同學都做完了。老師一直在觀察彼得,只見他盯著自己的卷子,什么也不寫,只是嘆氣。
不久之后,他被安排跟一群算術有困難的孩子在一起學習,他們連四加六這樣的小數(shù)字都算不清。很快,彼得就感到很無聊,發(fā)現(xiàn)自己的注意力更難集中了。老師們便開始認為他數(shù)學真的太差了,即使放在這個特殊班里也跟不上。他們該拿他怎么辦呢?
當然,彼得的爸爸媽媽和妹妹凱特知道彼得其實并不笨,也不懶,也不厭學。學校里一些老師也開始意識到,他腦子里正在發(fā)生各種各樣有趣的事情。隨著年齡的增長,彼得自己也明白了:既然別人看不到你腦子里在想什么,你如果想讓他們了解你,最好的辦法就是告訴他們。于是,他開始把他望著窗外發(fā)呆,或躺著仰望天空時腦子里所想的一些事情寫下來。長大后,他成了一名發(fā)明家和作家,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在這本書里,你會發(fā)現(xiàn)一些曾在彼得腦海中發(fā)生過的奇異的冒險故事,它們都被如實地記錄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