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史(上)
- (明)馮夢龍編著 欒保群校注
- 5字
- 2024-08-07 11:41:30
卷一 情貞類
范希周以下夫婦節義
建炎庚戌歲,建州賊范汝為因饑荒嘯聚至十馀萬①。次年春,有關西人呂忠翊,受福州稅官,方之任,道過建州,有女十七八歲,為賊徒所掠。汝為有族子名希周,本士人,年二十五六,猶未娶。呂監女為希周所得。希周知為宦家女,又有色,性復和柔,遂卜日合族告祖②,備禮冊為正室。
是冬,朝廷命韓郡王統大軍討捕③。呂氏謂希周曰:“妾聞貞女不事二夫④,君既告祖成婚,則君家之婦也。孤城危逼,其勢必破,君乃賊之親黨,其能免乎?妾不忍見君之死。”引刀將自刎。希周急止之曰:“我陷賊中,原非本心,無以自明,死有馀責。汝衣冠兒女,擄劫在此,大為不幸。大將軍將士皆北人⑤,汝既屬同方,或言語相合,骨肉宛轉相遇,又是再生。”呂氏曰:“果然,妾亦終身無再嫁理。但恐為軍將所擄,誓不再辱,惟一死耳。”希周曰:“吾萬一漏網,亦終身不娶,以答汝今日之心。”
先是,呂監與韓郡王有舊。韓過福州,辟呂監為提轄官,同到建州。十馀日城破,希周不知所之。呂氏見兵勢甚盛,急就荒屋自縊。呂監巡警之次,適見之,使人解下,乃其女也。良久方蘇,具言所以。父子相見,且悲且喜。事定,呂監隨韓帥歸臨安,將改嫁女。女不欲,父罵曰:“汝戀賊耶?”呂氏曰:“彼雖名賊,實君子也,但為宗人所逼,不得已而從之,在賊中常與人作方便。若有天理,其人必不死。兒今且奉道在家,亦足娛侍二親,何必嫁也?”
紹興壬戌歲⑥,呂監為封州將領。一日,廣州使臣賀承信以公牒到將領司,呂監延于廳上。既去,呂氏謂呂監曰:“適來者何人?”呂監曰:“廣州使臣。”呂氏曰:“言語走趨,宛類建州范氏子。”監笑曰:“勿妄言,彼自姓賀,與爾范家子毫無相惹。”呂氏嘿然而止。
后半載,賀承信以職事復至呂監廳事,呂監時或延以酒食。呂氏屢窺之,知實希周也,乃宛訴其父。因飲酒款熟間⑦,問鄉貫出身。賀羞愧曰:“某建州人,實姓范,宗人范汝為者叛逆,某陷在賊中。既而大軍來討,城陷,舉黃旗招安。某恐以賊之宗族一并誅夷,遂改姓賀,出就招安。后撥在岳承宣軍下⑧。收楊么時,某以南人便水,常在前鋒,每戰某尤盡力,主將知之,賊平后,遂特與某解繇⑨。初任和州指使,第二任授合州監,以闕遠,遂只受此廣州指使。”呂監又問曰:“令孺人何姓,初娶再娶乎?”范泣曰:“在賊中時,虜得一官員女為妻,是冬城破,夫妻各分散走逃,且約茍存性命,彼此勿娶嫁。某后來又在信州尋得老母,見今不曾娶,只有母子二人、爨妾一人而已。”語訖,悲泣失聲。呂監感其恩義,亦為泣下,引入中堂見其女。留住數日,事畢,令隨希周歸廣州。
后一年,呂監解滿,迂道之廣州。待希周任滿,同赴臨安。呂得淮上州鈐⑩,范得淮上監稅官。
范子作賊,呂氏從賊,皆非正也。貪生畏逼,違心茍就,其實俱有不得已者焉。既而鰥曠相守,天亦憐其貞而終成就之。奇哉!
【注釋】①建州,在今福建省北部的建甌。范汝為聚眾起事于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次年冬被平滅。 ②卜日,選擇良辰吉日。合族告祖,聚合族人一起祭告祖先。 ③韓郡王,指韓世忠,封咸安郡王,卒后封通義郡王。 ④“貞”,原本作“正”,據本條出處《說郛》卷十八下引宋王明清《摭青雜記》改。 ⑤韓世忠籍貫延安府綏德軍,與呂氏同為關西人。 ⑥紹興十二年(1142)壬戌,距平范汝為已十五年。 ⑦款熟,誠摯交心而談。 ⑧岳承宣,即岳飛,紹興初曾官鎮南軍承宣使、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 ⑨解繇,解除兵籍,如此則方可任公職。 ⑩“鈐”,原本作“鈴”,據出處改。鈐,官印。州鈐,知州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