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31】與崇禎的對話
- 攬狂瀾,1644重生大順軍中
- 醉枕風
- 2027字
- 2024-08-15 11:27:26
羅虎心想:“朱由檢要見我,難道想策反我?”
他暗自嘀咕,對于朱由檢的意圖充滿疑慮。
接著,他轉頭看向魏卿惠問道:“崇禎皇帝知道你是魏藻德的女兒嗎?”
魏卿惠搖了搖頭,表示朱由檢并不知曉此事。
聽到這個答案,羅虎提醒道:“那你最好別向那個費珍娥提起此事,因為崇禎恨死你爹了。”
魏卿惠聞言,連忙點頭表示明白。
羅虎繼續叮囑道:“還有,平時離那個費珍娥遠一點。”
魏卿惠不禁好奇:“為什么?”
“因為她不是好人。”
說完,羅虎轉身前往那棟小院找朱由檢。
剛進去,費珍娥就立即跑了出來,滿臉笑容地對羅虎道:“你回來了。”
然而,羅虎并沒有回應她的熱情,只是淡淡地說:“我聽說陛下找我。”
費珍娥點了點頭,告訴羅虎崇禎確實有事要找他,并詢問是否能單獨交談。
羅虎毫不猶豫地回答:“可以,西廂房空著,請陛下來那里吧。”
費珍娥聽后,立刻點頭表示同意,然后前去稟報朱由檢。
不一會兒,朱由檢和朱慈烺在士兵的看護下來到廂房。
羅虎拱手行禮道:“陛下。”
做為前明的皇帝,朱由檢高傲地點點頭。
羅虎給士兵使了個眼色,讓他們退下。
“陛下,此處就我等三人,您有什么話可以盡管說。”
朱由檢頓了頓,短時間內組織好了語言。
“你這個人,朕是越來越看不懂了,之前你勸朕不要尋死,保全了朕一家,你還殺亂兵,維持治安,保護轄區百姓。你做了這么多的事,朕還以為你要棄暗投明,做我大明的再造之臣,結果……”
說到這里,朱由檢顯然有些激動,也有些氣憤。
“結果,你竟然去打吳三桂,還想拖住他,以便讓李自成派大軍殲滅他所有的遼東鐵騎。”朱由檢越說越亢奮,臉都憋紅了。
“那陛下知道吳三桂接受李自成招降了嗎?他和陳演、朱純臣、魏藻德有什么兩樣。”
“可是,他現在返回山海關了啊,也算幡然醒悟。”
羅虎微微一笑,道:“陛下不出門,消息還是靈通的很。”
他繼續說:“那是首鼠兩端,誰得勢,他就忠于誰。他投降過李自成,以后還會投降關外的建奴。”
“怎么可能,平西伯一直在對抗建奴的入侵。”
“陛下,那是之前,之前您用全國百姓的骨血養著他的關寧鐵騎,他現在退到山海關,憑山海關一隅能養他的十幾萬軍民嗎?為了活命只能投靠建奴。”
聽到這里,朱由檢默不作聲,少許,他才繼續開口道:“你到底有沒有效忠我大明的打算。”
“沒有,我只遵從自己的內心。”
朱由檢嘆息道:“好吧,朕也不知道你心中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我說過,我為天下人,我不想看到一個愚民的政權,不想看到文明的倒退,國民的麻木,不想讓番邦認為華夏是落后野蠻的。”
羅虎的一番話說的都是近代史,朱由檢一時聽不懂,他只是點點頭,帶著朱慈烺離開了廂房。
羅虎一個人站在原地,回想著朱由檢剛才的問話。
我究竟要什么呢?
向順?向明?都不是。
他曾經看過一個資料,有清一朝,百姓的識字率從明代的百分之二十下降到不足百分之一。
這是為什么?為什么要愚民?
在清朝統治期間中華走向了落后,是因為中國人天生比西方人笨?無法孕育現代科學?
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羅虎當然不會這么認為。
他穿越前的時代,探測器可以到達火星,可以在月球的背面登陸,制造的萬噸大驅可以喝退整個航母戰斗群,一劍曾擋百萬師。
未來的華夏必能代表藍星第一次載人到達廣寒宮。
滿清愚昧,不代表中國愚昧。
或者,他們不是愚昧,他們只是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維護統治上。
為了統治,他們會讓百姓成為麻木的奴才,會剃發易服,斬斷文化傳承。
某宇宙大國在二十一世界把漢服稱作韓服,而且一直強調馬褂小辮子才是中國人的標配。
為什么?
因為近代以來,中國人呈現給西方的就是這種形象。
你以為,清朝的統治者不了解西方最新的制度?不了解科技發展水平?
不,他們其實什么都知道,只是不想讓老百姓知道,他們的抉擇是故意的。
康熙年間南懷仁帶來了西方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康熙皇帝自己學的不亦樂乎。
他會用手搖計算機,會開平方,會解剖學,還在暢春園辦了蒙學館,研究天文,數學,物理化學,醫學等等。
但是這些都被康熙帝有意控制,在帝國極小范圍內傳播。
法國傳教士張誠曾記錄過這么一件事,康熙讓傳教士把西方書籍翻譯成滿文,康熙特地交代,讓他們一定不能流傳到外面去,以免被漢人百姓看見。
這些于國于民有價值的東西,都變成了康熙皇帝的專屬,沒有在全國行之有效地推廣。
他們怕什么?他們怕的是新科技會影響統治。
所以,阻止這個悲劇的發生就是羅虎穿越后的目標。
斯有此志,九死不悔。
朱由檢帶著朱慈烺回到自己的房間,父子二人開始討論起羅虎來。
朱由檢看著兒子,道:“烺兒,可知朕見羅虎為何要帶上你?”
朱慈烺認真地回答道:“回稟父皇,父皇帶兒臣去,是想讓兒臣進一步了解羅虎,也是想給兒臣謀個未來的股肱之臣。”
朱由檢滿意地點點頭。
“烺兒,你果然聰慧過人,能夠理解朕的用心良苦。”
朱由檢繼續說道:“京城已經亂了,偽順的將領都在貪圖享樂,但他有了銀子后都把心思放在了制造武器上,足見此人志向不小。
而且他能約束軍隊,他管轄的片區老百姓對他是夸贊有加。這次出兵沙河,據說還重創了吳三桂的關寧軍,是個難得的全才。
若日后為我們所用,定是大明之福。只是他似乎并不想為大明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