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魯木齊傳:一帶一路上的璀璨明珠
- 杜雪巍
- 1788字
- 2024-07-30 18:02:16
周邊屯城與屯堡
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軍在烏魯木齊建造屯城。同年,乾隆帝也準許陜甘總督黃廷桂在烏魯木齊進行屯田,以彌補軍糧供應的不足。
這一年,清政府在烏魯木齊城區陸續興建了一批城堡,即今天的昌吉老城——寧邊城、今天米東區的輯懷城,今天呼圖壁縣的景化城、阜康縣的舊稱特訥格爾、吉木薩的愷安城,舊稱寶惠城,以及奇臺縣的古城子。在烏魯木齊的周邊也建起一系列城堡:宣仁(頭宮)、懷義(二宮)、樂全(三宮)、寶昌(四宮)、屢豐(七道灣)、惠徠(六道灣)、育昌堡、時和堡。
清乾隆時代的烏魯木齊,管轄著今天的烏魯木齊市、烏魯木齊縣及昌吉自治州所有縣市、哈密地區、吐魯番地區、石河子、沙灣、奎屯、烏蘇、精河等地。清在轄區內設辦事大臣,設立了左、中、右三個營。左營駐在昌吉,右營駐在景化(今呼圖壁),中營駐在迪化。
中營共設立了九個屯點。每個屯堡的規模均統一為周長1.7里,堡墻高約一丈一尺,兵房300間。堡名以及城門名,均是乾隆皇帝親自賜名。建造這些城堡的建造組織者是一位叫永海的都司和一位名叫吳士勝的遣犯官。城堡建成后,永海獲得了升職,吳士勝也以游擊的官職重新得以錄用。
宣仁堡,就是今天的新疆人民大會堂西南,自治區展覽館以西,兒童公園人工湖以南的地方。
懷義堡,俗名又叫中營二宮,“在迪化城西北二十五里”。
樂全堡,俗名左營屯堡。樂全堡的屈家莊子土地肥沃,歷史上曾有“糧臺子”的美譽。
寶昌堡,俗稱四工,左營屯堡。寶昌堡的位置在今天安寧渠的東南處。此地因為缺水,土地貧瘠,堡內屯民多在10里外的地方耕種。
這批城堡的修建僅比迪化屯城的建造晚了5年,比迪化新城的建立還早了3年,更比鞏寧城的建造早了約10年時間。這批屯田堡也是烏魯木齊清代城堡中建造較早的一批屯田城堡,它們均毀于同治三年(1864)的那場農民暴動,實際存在了102年。
水磨溝區因為水源豐富,新中國成立后曾在這里建有新疆紡織行業的翹楚“新疆七一紡織廠”,后來新疆七一紡織廠破產、倒閉、重組、轉產,退出了歷史舞臺。但“七紡”這個地名以及這個企業曾經的輝煌成了人們的永久回憶。
屢豐堡,也叫中營屯堡七道灣。屢豐堡的遺址在今天七道灣的鄉政府所在地。1989年,這個城堡的遺址還殘存著。在清乾隆至同治之前,此地曾是迪化的糧食主產區,到同治年間,遭到嚴重破壞。到光緒年間,屢豐堡曾是迪化城里的蔬菜、煙葉供應基地。
新中國成立初期,新疆工業的命脈電力企業新疆葦湖梁電廠便建在這里,在其地下開采出了大量的煤炭,這也是電廠建在這里的原因。如今這一帶已成為烏魯木齊的紅光山會展片區,一個個大企業云集此地,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
圍繞迪化城的城區建設,清政府先后在迪化城的周邊及外圍修建了屯城、城堡,以及諸如達坂城、輯懷城等規模略小的城池,作為迪化主城區的拱衛。這些小城堡,雖然當時的規模都還比較小,離主城區的距離還都比較遠,但相距較近的一些城堡最后都成了整個烏魯木齊的重要組成部分。
千總堡在今天的烏魯木齊市高新區(新市區)以西,烏伊公路以南,頭屯河河床以東的地方又叫頭屯所堡。此堡在未建堡之前稱土墩子,屬烏魯木齊中營九屯之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安南國(今越南、老撾等地)莫、黎兩姓發生沖突,莫氏失敗,其一支化名黃公纘率所屬一百余人進入我國滇省(云南),要求內附,清廷也同意了。后來新的安南執政者專門呈遞國書,攜帶貢品要求清政府引渡他們回國。乾隆皇帝拒絕引渡。為避免黃公纘等返回安南擾亂藩屬國的安寧,清廷將這部分人安排到了水草豐美的烏魯木齊的頭屯土墩子地方,每戶給三十畝地,供給農具、籽種、馬匹及租房銀兩作為生活所需。乾隆四十二年(1777)黃公纘病故。乾隆指派烏魯木齊都統索諾木策凌在黃公纘的后人中另外選出一人來繼承其位。
達坂城,清代時稱嘉德城,也稱喀喇巴爾噶遜。“喀喇巴爾噶遜”為厄魯特語,譯作“黑虎城”。喀喇巴爾噶遜的遺址在今天的達坂城七隊八家戶地方,當地人稱此城為“韃子城”。紀曉嵐曾有詩云:
峻坂連連壘七層,層層山骨翠崚嶒。

達坂城的姑娘(雕塑)何忠攝
行人只作蠶叢看,卻是西番下馬陵。
南山口對滋泥泉,回鶻荒塍尚宛然。
只恨秋風吹雪早,至今蔓草慕寒煙。
此詩描繪出了達坂城山的陡峭、險要。達坂城是由南進出烏魯木齊的必經之路,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20世紀30年代,著名音樂家王洛賓先生創作出了歌曲《馬車夫之戀》,又名《達坂城的姑娘》,經過傳唱,成為名曲。如今懷抱吉他的王洛賓雕像也成為達坂城區的一個重要標志吸引著八方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