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宣道:“原來是公冶師弟。師弟初來乍到,平日里若有疑惑之處,也可同我暢談。我等皆是翟長老門下弟子,合該守望相助。”
公冶離抱拳道:“多謝師兄了。”
包宣擺了擺手:“王師兄是在文曲大祭之后拜師罷?”
“正是。”
“那應當還有不短日子了。臨近文曲大祭,崆梧山上人來人往,其中不乏有江湖上德高望重之輩。若無事,師弟還是莫要輕易出山走動,免得沖撞了高人。”
公冶離點頭:“多謝師兄提醒……也不知翟長老門下有幾位弟子?”
包宣道:“算上王師兄,翟長老收了四名入室弟子。相應的,自然也有四位雜役。諸位師兄的名號,你晚些便知了。”
公冶離等人上山時方才午后,等到王優文拜會完翟長老、回到別院住所,天色已臨近黃昏。
王優文道:“年后諸位師兄都回來了,師尊特意開了晚宴,峰內弟子都會參會,雜役弟子也不例外,公冶離你也去罷。”
“屬下明白。對了,彭大哥先行離去了,要屬下轉告少爺一聲。”
王優文點了點頭:“我知道了,他走便走罷,不必理會。”
夜里,點翠峰峰主翟無爭開了內院晚宴,門內諸多弟子悉數到場。
公冶離等雜役弟子也沾了光,在偏院里專門擺了一桌,吃得有聲有色。
趁此機會,公冶離也算是對點翠峰翟長老門下弟子有了初步的了解。
大弟子俞舟,二十歲,入門十三年,年前練成凝勁,對應雜役肖平;
二弟子嚴靈均,十七歲,入門九年,通力境界,對應雜役包宣;
三弟子裘文岳,十六歲,入門七年,通力境界,對應雜役周遠。
不難看出,翟長老的門下弟子,除開王優文外,無一不是自幼便拜師學藝。
不過,得益于翟長老對門內弟子自然是教導有方,畢竟是師門兄弟,王優文這么一個突如其來的小徒弟自是受到了諸位師兄的關愛。
公冶離也沾了光,很快便同另外三位雜役弟子打成一片。
眾人都是氣血方剛的年紀,吃飽喝足,自然就起了斗志。
正好三人過年都回了家,如今是久別重逢,驗收彼此昨年修行成果的時候。
當下,包宣、周遠三人便提議搭把手,練一練。
三人中年紀最小的周遠道:“公冶師弟,你方才入門,怕是沒練什么武功,不妨看著,喝點酒,哥幾個給你助助興。”
公冶離正打算看看三人的武功如何,當下點頭:“好,正好請三位兄長演示一二,讓小弟長長見識。”
于是,公冶離就在一旁看著三人比武切磋。
三人練的都是拳腳功夫,不過他們學的武功顯然比《寒星擒拿手》差得遠了。
三人中年紀最大的肖平,如今也就通力圓滿的境界,同公冶離不分高下。
而且,他們顯然沒有修行過《鍛身拳》這等奇異武功,也沒有練過傳統的橫練功夫、同等境界,單論力氣,他們也遠不如公冶離。
三人切磋,公冶離即便喝了點酒,也依舊能將他們的動作看得清楚,只覺得招式一板一眼,同王優文相比少了許多靈性。
公冶離覺著,這三人的比斗拿來下酒倒是合宜。
片刻后,三人切磋完,一番交流,俱是收獲頗豐。
公冶離也鼓掌道:“三位兄長的武功甚是精彩,小弟收獲頗豐。”
周遠笑道:“公冶師弟加緊修行,未來也能有所成就。對了,你方才上山,還未選擇修習的武功罷?”
公冶離點頭、
肖平道:“我們三人分別學了《霹雷掌》、《破浪腿法》、《翻云疊氣手》,公冶師弟若是去選擇武功,不妨選擇這三門武功之外的。”
三人說得很隱晦,但公冶離卻是一下子就明白了過來。
他斟酌了一下,道:“不知三位兄長有何建議?”
包宣笑道:“《霹雷掌》大開大合,修習后力量爆發更為可觀;《破浪腿法》短打騰挪;《翻云疊氣手》提高對內氣的掌握力……”
“就缺一門橫練武功,增長力氣了。”
肖平道:“有一門名叫《龜背功》的橫練武功,練起來對武藥需求不大,關鍵就是能吃苦,正合適。”
公冶離思忖片刻,便應了下來:“好。我到時便去請教傳功長老。”
周遠舉起了酒杯:“公冶師弟,為兄祝你武運昌隆。”
肖平、包宣紛紛舉杯。
公冶離受寵若驚:“多謝三位哥哥。”
盡興之后。
深夜,公冶離回了住所。
房間內,他盤膝而坐,運轉內功,片刻后吐出一陣酒氣,原來的一點醉意就此消散一空。
“橫練武功……倒也不錯。”
公冶離對劍法之類的武功不感興趣。
兵器外物難免脫手離身。
關鍵時刻,唯有拳腳才是真正靠得住。
他的肉身經過《鍛身拳》的強化,本就高人一等,若是再修行以內氣淬煉肉身的橫練武功,只怕還能有所精進。
更不用說,后續還能通過橫練武功,同肖平等人交換學習了。
選擇一門橫練武功,的的確確是眼下的最佳選擇。
“武林門派就是底蘊深厚,接觸武功的門檻低得令人艷羨。”
“還好過年時沒有直接逃走,不然,我從哪里找來這么多武功修習?”
公冶離將心頭的激動按下,躺在床上,默默誦念《虹光觀想法》,清涼之意縈繞頭腦,令他的情緒舒緩下去,整個人思緒清明了不少。
半個時辰后,他結束修行,沉沉睡去,就此度過了在落蒼劍派的第一晚。
……
次日一早,公冶離便出了門,帶著自己昨日剛到手的雜役弟子名牌找上了傳功長老。
一番詢問,才知道落蒼劍派面向雜役弟子的武功不少,足有二十門。
不過,雜役弟子只能選擇其中一門修行。
公冶離依照此前說好的,選了《龜背功》。
這《龜背功》是一門趴在地上、背負重物進行修行的武功,背負的物件越重,修行效果便越好。
據說落蒼劍派早年間有一位雜役弟子苦修此功二十年,以通力圓滿的境界便能同凝勁高手掰手腕。
說的厲害,但終究是雜役弟子都能修習的武功,難度門檻近乎于無。
公冶離跟隨傳功長老學了半日,便將這《龜背功》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