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大魚現身
- 大唐:從玄奘高徒辯機開始
- 花門酒家客
- 2361字
- 2024-09-10 11:00:00
“我覺得李恪在京的幫手不止永嘉公主。”
辯機突然說道。
“何出此言?”李漱問道。
辯機托著腮,緩緩道:“你父親子嗣多達三十余,女兒就二十左右。皇子們就不說了,不犯錯不早夭都能封王。可公主就不一定了,畢竟嫁出去了就是外人。我看有的公主嫁的人不怎么樣,不是誰都像你這般能嫁給國公之子。”
“這么多公主和駙馬,有過得好的也有過得不好的。太宗哪能都照顧的過來,加上朝政錯綜復雜,人心各異,彼此牽扯。”
“陛下即位后,是封賞了一批皇親國戚,我素有耳聞。如你的十一姐,嫁給程知節將軍之子的清河公主就被晉封為清河郡長公主。還有你的十九妹,被晉封為拜為蘭陵長公主。”
“封賞是按照陛下的親疏遠近以及一些考量有高有低、有多有少的。那些過得不好或者沒有得到什么好封賞的駙馬及公主,被李恪一煽動和利誘一番,豈不是就有異心了?”
“這還只是皇族和外戚,那些功臣什么的,也一樣。陛下為了籠絡人心,提了不少舊臣,可——”
辯機正要繼續滔滔不絕的說著,李漱出言打斷道:“別說了,按你這么說,全天下沒有得到封賞的都該造反?”
“那我趕緊進宮勸九郎讓位好了。”
李漱翻了個大大的白眼,她覺得辯機此刻像個白癡。
“我這不是和你認真討論可能性的嘛。”辯機笑了笑,他自然知道自己說的夸張了。人心難測,有的人不爭不搶,有的人卻斤斤計較。為了一些身外之物賭上命并不明智。
辯機岔開話題,又說:“我決定了,連夜請閻侍郎來大理寺作畫,李恪那邊多半收到了董安興被抓一事,也許會采取相應動作。”
“這個我贊同,不要夜長夢多。”
“好,我這就寫封信請他過來。”
沒有什么比皇位更誘人的了,也沒有什么比起爭奪皇位掀起的血雨腥風更大的了。
英武圣明的李世民共有十四個兒子,其中得以善終的不過兩三人。長子李承乾自殺,次子、十一子、十二子均早夭。而卷入房遺愛謀反案的三子李恪、六子李愔結局不用多說。
五子李佑貞觀十七年謀反不成被賜死,算是李世民活著的時候唯一主動殺掉的兒子。七子李惲晚年自殺,八子李貞起兵反武則天不成自盡,十子李慎被武則天懷疑串通李貞,遭到誅殺,十四子李明晚年謀反,被賜自殺。
唯有九子李治和十三子李福得以真真正正善終。
李世民的兒子中,確因謀反或者以莫須有被迫卷入謀反的就有六七人,可見圍繞著龍椅,是有多么殘酷。
強盛的大唐,宛如李世民這樣的千古帝王也沒辦法保住子嗣的榮華富貴,真正應了福禍相依,有些福若德不配位,是接不住的。
大唐的皇子實在是太不好當了。太子也是,坐不穩太子之位的比比皆是。
前有李建成,后有李承乾。而從李治立的第一位太子李忠算起,到李隆基受禪,以太子之位登基,前后兩代皇帝,大唐立了近十位太子。其中,正兒八經做了皇帝的就李旦和李隆基,那些沒做上皇帝的太子,下場都很慘,無一善終。
而那些嫁出去的公主無一不是和功勛、顯貴之家結姻,在一次又一次的風波中獨善其身也很難。
強盛的大一統王朝中,就數大唐的皇位爭奪最為劇烈,造反的皇子始終前仆后繼,到頭來人頭滾滾。
人人都想學李世民,也就李亨算是抓住天降的時機變相成功,其余都成了亡魂。李世民是天策上將,強悍的文臣武將數不勝數,后來者除了有著李世民的血脈,還有什么值得搏的資本呢。
皇位附帶的權力是最最強烈的毒藥,散發的毒性吸引著每一個心懷鬼胎之人。
“稟唐少卿。”被辯機安排去給閻立本送信的人沒多久回到了大理寺復命,“閻侍郎看了信后,說家中有事,一個時辰后過來。”
“這么久?”
辯機愕然,“再過一個時辰都快到子時了。”
他看向李漱,“要不,我們先回府歇著?在這等也不是辦法。”
“我看你是想急著回去享受花魁娘子的溫存了吧?”李漱噘嘴向一邊。
“瞎說什么,這里還有人呢。”辯機實在無語,李漱總是動不動拿這個說事。她敏銳察覺到辯機和宋萌瑤有些什么。因為地位的差異,她不太想計較,但心里總歸是不爽的。
“唐少卿,沒什么事,小人這就離開……”
躬身站著的大理寺小吏一臉尷尬。
“哦哦,沒什么了,你快回家吧,夜深了,記得帶上大理寺的證明。”
“小人明白,謝唐少卿提醒,那小人這就走了。”
“去吧去吧。”
這個點已是宵禁,巡街的金吾衛必然會盤問。
大理寺內燭火搖曳,大理寺外的長安城一片靜謐。
一處高門大宅中,有一僻靜房屋,消失已久的李恪赫然穩坐如山。
“吳王,眼下長安不再封城,為何還不回安州?”有一人悶聲道。
李恪嗤笑一聲,“回去做什么,自投羅網嗎?李道宗和隨州大軍等著呢。”
“可你在長安待著也不是事,那該死的董安興被抓了,說不得他會招認。”
“那又如何?那也只能查到我六姑頭上,與我何干?”
那聲音突然有些急切,“你就不怕永嘉公主供出你來?還是你安然她被下大獄?”
李恪聞言,扭頭瞪向那人,“還不是六姑昏了頭,找了個廢物情郎,辦的什么事?”
“那我們就這樣等著?”
“等?我自有對策。”
那聲音還欲辯駁幾句,忽有一軍士虎步闖進屋子,低頭便拜,“稟王爺,事已經辦妥了。”
“都處理了?”李恪瞇眼問道。
“嗯,都處理干凈了。”
“很好,退下吧。”
“是。”
軍士退出后,屋里的人聽出來一些不對,驚道:“你做了什么?”
“沒什么,也就是殺了幾個人而已。”李恪不屑一顧道。
“六姑辦不好的事,我替她辦。”
“你——”
那聲音激動道:“你敢如此?”
“有何不可?”李恪忽然不再平靜,暴怒道:“六叔已于今日一早秘密返回鄜州,大事在即,出不得一點紕漏!”
“房遺愛!你這種粗俗武夫淪為天下笑柄一點也不可憐,難怪十七娘不喜歡你,一點腦子也不帶!”
“數日里,日日夜夜擔憂不已,生怕有人沖進來抓了你。你若是得房梁公一半才智,我所謀之事能多一兩成勝算。”
和李恪談話的人正是被李漱戴了天大帽子的前夫房遺愛。房遺愛是個有些奇怪的人,其父房玄齡以工書善文,精于政務出名,而房遺愛卻不喜文韜,沒什么謀略,卻孔武有力,是打仗的好苗子。
諷刺的是,李世民很欣賞房遺愛這種性格,將最心疼的高陽公主嫁給了房遺愛,房遺愛也得以寵愛冠于諸婿,沒想到就此埋下了悲劇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