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他想抽煙了
- 老子就要當佞臣
- 老夫9523
- 2080字
- 2024-08-23 21:05:18
張不語是今日下午到的紹興府,他并沒有住到高成家里去,而是住在了紹興府衙門。
紹興府衙門里有專門接待訪客的客房,張不語和段克俠各自住了一個房間,韓氏兄弟四個人住了一個房間。
紹興府知府黃宗興是嘉定十一年出任紹興知府的,正五品的品階。
在宋朝,知府和知州一般情況下稱為知府或是知州,官員全稱叫知某某府事或者是知某某州事,而且知府的品秩范圍更廣,從正八品到正一品都有。
例如,王安石曾以吏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出知江寧府,為正三品官。
而蒲宗孟以中大夫知汝州,中大夫為元豐改制后的寄祿官,為正五品。
更低級別的官員如朝奉郎、奉議郎等也有擔任知州的情況,分別對應正七品和正八品。
宋朝的知州或相當于后世的市高官級別的官員,其品級并不固定,而是根據官員的資歷和能力來決定
張不語拿著大理寺的官文到了紹興府,見了黃宗興,黃宗興便將通判陶玉江喊來,讓他協助張不語等人調查馮家果一案。
馮家果被殺一案,張不語已經將整個卷宗看過幾遍了。
馮家果原本是紹興府的通判,而潘越恒則是紹興府提刑官。
提刑官的全稱叫提點刑獄公事,相當于后世的法官兼檢察官。
提點刑獄公事是提點刑獄司的長官,由朝廷選派,三年一換。
提刑司是“路”級的司法機構,主要掌管刑獄之事,并總管所轄州、府、軍的刑獄公事、核準死刑等,也有權對本路的其他官員和下屬的州、縣官員實施監察。
潘越恒呆擔任紹興府提刑官的時候曾經審判過一個案子,那個案子的涉案人是紹興府通判馮家果的親戚。
當時馮家果曾經向潘越恒求過情,希望潘越恒能放過他的親戚一馬。
結果潘越恒秉公處理,將馮家果的親戚判了一個流放戍邊。
因此馮家果與潘越恒便結下了仇怨。
自那以后,馮家果處處為難潘越恒,不僅僅是在公事上給潘越恒下了不少的絆子,他還動用朝堂上的關系,打算把潘越恒調到邊州去擔任提刑官。
這就觸動了潘越恒的底線了,于是潘越恒便找到馮家果大吵一場,差一點就動手了。
當時兩個人都在火頭上,潘越恒就放言,要干掉馮家果。
就是這句火頭上的話,成了最終確定潘越恒是買兇殺人的指使者。
因為他們在大吵的時候,至少有十幾個人在旁邊聽到了潘越恒的話。
再加上刺殺馮家果的兇手林四郎一口咬定指使者就是潘越恒,于是潘越恒也就辯無可辯了,被判了一個斬監候。
張不語在看那份卷宗的時候就覺得這個案子判的有些草率了,因為除了兇手林四郎一口咬定指使者是潘越恒以外,再有就是潘越恒當初放出的狠話有許多人聽到了。
除此之外再沒有旁證可以證明潘越恒就是幕后的指使者。
張不語在跟紹興府現任的通判陶玉江簡單的聊了一下案情之后,便約定明日一早去紹興府大牢提審林四郎。
陶玉江原本還想請張不語六人吃個晚飯,但是張不語以一路勞累為由,拒絕了陶玉江的邀請。
回到紹興府衙的客房住下,張不語又將馮家果案的卷宗拿了出來,在燈下仔細的看了起來。
今早離開臨安城的時候,大理寺少卿關正和特意囑咐了張不語,讓他盡量為潘越恒開脫罪名,還說事成之后潘家還有重謝。
張不語知道要想給潘越恒開脫罪名,那就要在這個案子中找到漏洞才行,而現在他能做的就是在卷宗里找到漏洞,自己先形成一個大概的思路才行。
卷宗看了幾遍了,張不語在心里已經有了定計。
將那卷宗放下,張不語躺在床上想起了昨日跟趙與莒到誠勇伯府提親之事。
提親很順利,都是按照大宋的規矩來的。
而趙伯爺那里也沒有什么猶豫,直接就答應了下來,畢竟張不語和趙月早就有了婚約,媒人上門提親不過就是走個形式罷了。
提親成功,這就算是人生大事完成了一半,接下來就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這些程序就要等到回去臨安城之后一步步的進行了,這些都是有規矩的,不能亂來。
想起自己剛剛到大宋的時候,就是一個負二代,家里都揭不開鍋了,如今不過短短幾個月時間,自己的身家已經有了數千兩之多,而且張家原本的宅子也在一點點的贖回來。
最關鍵的是自己已經是官身了,現在是正八品的大理寺丞,可能回去臨安城之后就是從七品的大理寺正了。
而且自己現在已經將自己的前途都謀劃好了,同時也在朝著那個目標在一步步的前進。
卓叔那里也要將魚龍會交到自己手里,那可是一個堪比后世高麗棒子的那個三星財團的龐大生意和人脈網。
想到這些,張不語便覺得自己的前景無限光明,只要按照自己的謀劃一步步的走下去,那么將來叱咤朝堂也是早晚的事。
今晚的月色不錯,月光從窗戶照進來,將外面的樹影投在書桌上。
張不語的思緒順著月光飛上了半空,想起了前一世的種種。
睡不著了,張不語干脆提著一把椅子走到院子里坐下,看著天空中的月亮,手指捻了捻,咽了一下口水,他想抽煙了。
大宋這時還沒有流行起煙草,他即使有了煙癮,也沒處去找煙草來抽。
不過他前一世的時候就知道在云南等地已經有了本土生長的煙葉子,只是他不知道那煙葉子長在云南的什么地方,有沒有人在抽。
張不語前一世喜歡抽雪茄,因此他對煙草也是頗為了解。
在前一世時,他特意查了一下,知道煙草在中國漢代已經有人在種植了,不過種植地是云南而已。
據載,三國時諸葛亮率軍南征時,士兵受到瘴氣感染,當地居民送韭葉云香草(即黃花煙),燃燒吸取其煙以驅瘴毒。
張不語已經想好了,等著空閑下來之后,便托人到云南尋找黃花煙,然后引種到臨安附近來,這樣自己就有煙可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