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提前知道歷史進程的好處。
張不語知道歷史上史彌遠跟楊皇后合作,廢掉了皇帝死前冊封的太子,推另外一個人上位當了皇帝。
雖然張不語不記得那個太子叫什么名字了,是不是趙竑,但是他猜測那個太子應該便是趙竑了。
因為到今天為止,皇帝趙擴只有一個養子,那就是趙竑。
如果趙與莒繼承了沂王的爵位,那趙與莒就是皇帝的第二個養子。
假設在皇帝死之前,沒有再立第三位皇子,那么史彌遠扶持上位的皇帝就有八成的機會是趙與莒。
張不語在這個時候就開始布局,就是想著將來一旦趙與莒真的成了皇帝,那自己這時所做的一切都是非常值得的,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回報。
天下最好的生意莫過于經營皇帝,當年呂不韋就是這么干的。
從趙與莒那里出來,張不語便回去了家中。
就在張不語回去家中之時,誠勇伯趙尋被皇帝宣召入宮了。
來傳旨的是個小太監。
傳完皇帝的口諭之后,小太監便等著趙伯爺一起進宮。
趙伯爺叫人取來十兩紋銀,塞給那個小太監,低聲問道:“小公公,不知道陛下宣趙某進宮有何要事?”
那個小太監將銀子收到袖口里,朝著趙伯爺抱拳笑道:“伯爺,小的也不知道皇上為何要宣您入宮,小的只是奉皇帝之命來傳個陛下的口諭而已。
不過伯爺放心,既然只是叫小的來傳個口諭,估計就不是什么大事,要不就不會只是一個口諭了,您說是不是呢?
我看伯爺還是不要問了,進到宮中之后自然便知道了。”
趙伯爺一想也是,要是有大事的話,皇帝叫人送來的就是圣旨了,而不僅僅是一個口諭。
不過他也猜到了皇帝為什么要宣自己進宮了,他估計是安遠伯趙貴恒把自己告到了皇帝那里,皇帝叫自己進宮或許會斥責自己一頓。
上次把安遠伯趙老五打了,時間過去這么久了,趙伯爺還以為這事兒就這么過去了呢,沒想到趙貴恒那個王八蛋還是把自己告到了皇帝那里。
錢氏也猜到了可能是因為趙老五的事情,便上前對趙伯爺低聲說道:“老爺,你也不必擔心,時間過去這么久了,皇帝才宣你進宮,估計也及時斥責一頓而已,應該沒什么大事。
你去吧,早去早回。”
趙伯爺點了點頭,轉頭對那個小太監笑道:“小公公,咱們這就去見陛下吧。”
說罷,他便叫人即刻準備馬車,他要進宮面圣。
等馬車準備好了,趙伯爺便與那個小太監一起上了馬車,朝著皇城而去。
趙伯爺也有幾個月沒有見到皇帝了,自從他被封為誠勇伯之后,一年里見皇帝的次數也就一兩次而已。
上次見皇帝還是春節的時候,勛貴們進宮給皇帝拜年才見到皇帝。
如今都快五月份了,皇帝才宣召他入宮,這也就是說,今年他能多見一次皇帝了。
大宋重文輕武,文官一直壓制著武官。
趙伯爺是軍伍出身,靠著戰功才被封為誠勇伯。
而自他被封誠勇伯之后,就卸去了身上的軍職,專心當他的誠勇伯了。
朝廷給他的俸祿足夠高,養活一家人絕對沒有什么問題了,但是權力他是休想再沾邊了。
除非大宋再起戰事,他或許會被皇帝下旨征召帶兵出征,否則這輩子他就只能被大宋朝廷養著了。
因此沒有什么事的時候,他也見不到皇帝,他趙家雖然跟皇家還沾了點親戚,但是這血脈太遠了,除了姓趙以外,別的恩寵早就沒有了。
趙伯爺是以平民身份參軍的,然后靠著軍功一步步爬上來的,皇家那點血脈對他來說有等于無。
馬車很快就到了皇城,馬車就停在皇城外,那個小太監帶著趙伯爺一路朝著宮中走去。
皇帝在德壽宮福寧殿,趙伯爺跟著小太監到了福寧殿外就停住了,那小太監進到福寧殿里去通稟了。
等了片刻,那個小太監走了出來,對趙伯爺低聲道:“伯爺,陛下宣您進去呢。”
說到這里,小太監又將聲音壓得更低一些:“伯爺,陛下的心情不是很好,您小心答對啊。”
這就是趙伯爺給的那十兩銀子帶來的效果,要是沒給那小太監十兩銀子,小太監才不會多管閑事,提醒趙伯爺。
趙伯爺朝著小太監抱了抱拳,然后跟著他進到福寧殿。
一進到福寧殿中,趙伯爺在見到皇帝的同時也見到了安遠伯趙貴恒趙老五。
皇帝正靠在軟塌上,手中還拿著一本書,似乎是在看著。
而趙老五則是坐在一張錦凳上,規規矩矩的坐著,也不看趙伯爺這邊,好像他面前有什么好看的事情似的。
趙伯爺眉頭微微一皺,忙快走幾步,走到距離皇帝還有六七步遠的地方深施一禮,恭聲說道:“臣趙尋拜見陛下。”
大宋這個時候還沒有實行跪拜大禮,除非是大朝覲或者是大朝會的時候,臣子才會跪拜皇帝。
在一般的時候和一般的場合,臣子見到皇帝也只需深施一禮就可以了。
皇帝趙擴抬起頭來,看著趙伯爺,將手中的書往軟塌上一扔,便對趙伯爺說道:“趙尋,安遠伯到朕面前告你的狀,說你和你二兒子將他打了兩次,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趙擴說著,又看了趙老五一眼。
這是趙老五第三次進宮告狀了,前兩次他也來宮中告過趙尋和趙中陽父子,但是皇帝趙擴都是以身體不適為由,將召見趙伯爺的事情推后了。
結果趙老五又來了第三次,剛好皇帝正在宮中的小西湖中釣魚,這次皇帝也不好再用身體不適為理由推脫此事了,只好叫人將趙尋趙伯爺宣召入宮。
其實趙擴才懶得理會勛貴之間的矛盾呢,在他看來,這些個勛貴都是皇家養著的廢柴,朝廷愿意出錢養著他們就已經不錯了,他們還總是給他找麻煩,這就讓人討厭了。
因此這次他召趙伯爺進宮也是實在推脫不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