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城東城彩衣巷。
趙與安日上三竿的時候才起床,剛剛到院子里洗漱,就聽到隔壁的院子里有喧鬧聲傳來,似乎是有人進進出出的。
聽到隔壁的動靜,趙與安有些好奇,便對正在給他煮飯的小廝說道:“金盛,你去隔壁看看是怎么回事兒,這么熱鬧?”
那個小廝金盛笑道:“少爺,小的已經去看過了,隔壁新搬來一戶人家。
那戶人家姓柳,是一個老漢帶著十六七歲的孫女,他們是從揚州搬來的,聽說要在臨安城做些生意?!?
趙與安笑道:“你打聽的倒是挺仔細啊,人家剛搬來你就什么都知道了?”
金盛笑道:“早上小的剛起床的時候,他們就在搬東西了,有些重的東西他們還來叫我過去幫手的。
在臨安城鄰里鄰居的,都是這么相互幫忙,不管認識不認識。
明日那柳家之人必然要請安家筵的,到時候還要請少爺您去吃酒呢?!?
趙與安笑道:“這個習慣倒是跟建康府的習慣一樣,我們那里也是這樣?!?
到了下午,趙與安正在院子里讀書,隔壁那個姓柳的老者就來敲門了。
那個小廝金盛去把院門打開,請那柳老者進來,對趙與安說道:“少爺,隔壁新搬來的柳老漢來了,說明日請您去他家里吃酒?!?
那柳老漢就跟在金盛身后,這時便朝著趙與安施禮道:“趙公子,小老兒一家今日剛剛搬來,明日小老兒家里要擺安家筵,宴請周圍鄰里,還請趙公子賞個面子?!?
趙與安忙站起身來,朝著柳老漢施禮道:“老人家相請,晚輩一定會去。”
那柳老漢謝了又謝,這才離開。
待那柳老漢出去了,趙與安便對金盛說道:“一會兒我給你銀子,你去買幾樣禮,明日咱們要提著禮去隔壁才行,去別人家吃酒,沒有空手去的道理?!?
就在同一天,楓亭巷的趙與知家的隔壁也搬來了新鄰居,卻是一對姓胡的母女。
那胡王氏年齡不過三十一二歲,生得十分美貌,韻味十足。
而那胡王氏的女兒胡氏才十五歲,長得比她的母親胡王氏還要美,人又年輕,用千嬌百媚形容也不為過。
在胡王氏母女搬過來的當天,趙與知也受到了邀請,胡王氏母女邀請他明日去吃安家筵。
同樣是在這一天,身在古銅巷的趙與有住處的對門院子也新搬來一家人,姓白,是父女二人。
趙與有同樣也接到了邀請,明日到鄰居白家去吃安家筵。
安家筵是大宋這個時候常有的事,只要是搬家就要邀請周圍鄰里來吃安家筵。
就算是那些富戶豪紳或者是皇親與胄也是一樣,他們搬家一樣要邀請周圍鄰里吃安家筵。
就算是他們隔壁的鄰居是小商小販,或者是賤役人家,他們也要邀請鄰居去家里赴宴才行。
同樣,他們隔壁搬來的鄰居要是小商小販,他們也要接受邀請,去那小商小販家里吃安家筵,就算他們自己不去,也要派個管家或者是管事提著禮物去赴宴才可以。
這就是大宋這個時代的風土人情。
美人計從古至今都有,而且向來也是行之有效的,因此卓叔便在這上面下了工夫。
百芳樓別的不多,就是美人兒多,而且想要多大的美人兒都有。
那柳家、胡家、白家的女兒都是百芳樓里培養的出來的,不但琴棋書畫癢癢精通,而且都是極會哄男人的。
卓叔給他們的要求很簡單,就是要在一個月之內,讓趙與安、趙與知和趙與有被女色所迷,做下為人不恥的事情來。
這樣的安排張不語知道后,也很是滿意,他相信那三個趙氏族人都逃不掉那美人計。
那三個沂王的待選繼承人都是十七八歲,二十來歲的年紀,都是火力正旺的年紀,哪一個能經受得住美人計的考驗?
就連張不語也覺得自己要是遇到美貌的鄰家妹妹,自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也一定會犯錯誤的。
局已經布下去了,就看那三個家伙什么時候才能犯錯誤了。
張不語將布的這個局跟趙與莒說了,趙與莒大喜。
趙與莒也覺得那三個競爭對手一定逃不過這個美人計,只要他們丑事傳到史彌遠的耳中,他們三個就必然喪失了備選人的資格。
張不語見趙與莒大喜,便對他說道:“大郎,你這邊也不能放輕松了,史相那里你也要抓住了才行。
在史相那里你只要表現得聽話聽教,史相一定會選中你?!?
經過兩三次的促膝長談,張不語和趙與莒的關系已經走得很近了,張不語稱呼趙與莒為大郎,而趙與莒則稱呼張不語為三郎。
這種稱呼方式非親近之人不會如此稱呼的,可見趙與莒對張不語已經有了足夠的信任。
趙與莒答道:“三郎放心,這個我還是知道的。
以前我就是這般做的,見到史相都是他說什么我就應什么,從來也沒有半點不快。
我知道我們兄弟兩個能否繼承沂王的爵位,都是史相一句話的事情,因此我們兄弟兩個一直都很小心?!?
張不語點頭說道:“大郎能如此我就放心了,咱們現在要的就是沂王的爵位,其它的都不重要。
明日我與史相的二公子要去跟別人賭一局,要是贏了的話,我跟史二公子的關系必然會親近許多。
等有機會了,我將史二公子給你引見一下,到時候再讓史二公子在史相面前幫你說句話。
咱們幾方面同時下手,史相沒有不選擇你的道理?!?
張不語的話里已經將趙與莒的弟弟趙與芮算在里面,只是說要支持趙與莒成為沂王爵位的唯一候選人。
這讓趙與莒更加的滿意了,雖然他們兄弟兩個只要有一個能繼承沂王的王位,他們趙家的這一支便能重新興盛起來,成為皇族近支。
但是趙與莒還是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沂王的繼承人,而張不語話里話外都是在支持他成為沂王的繼承者,這讓他對張不語更加的滿意和信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