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
陳呈?!
原本喧鬧的整間教室,頓時陷入一片沉靜。
一部分表情管理不太好的同學們,瞬間就瞠目結舌起來,甚至忍不住扭頭向最后一排看去,或震驚或狐疑的目光,牢牢鎖定在陳呈身上。
要知道,他以往可是高三2班的差生代表之一!
提起陳呈,同學們心里只有三個固定的標簽印象,一是長得帥,二是個子高,三是成績差。
而自從昨天過后,現在要加上第四個標簽,那就是喜歡班長簡歆。
可要是說起做題或是成績,那就不會有人能想到陳呈了,即便是他高一剛進校的時候,成績在班里也就是中等偏下。
尖子生這個概念,向來就和他沒有任何關系。
旋即,許是被圍觀的感覺讓羅宇鑫有些不太舒服了,他皺了下眉頭,對著前排的同學們一瞪眼,許多人便連忙扭回了頭,只剩下一些不懼怕羅宇鑫的女生還在驚奇注目。
而當事人陳呈,則是一臉淡定的神色,甚至是一副對此毫不意外、全在他意料之中的模樣。
此時,講臺上的數學老師也在盯著陳呈打量,見他是這副表情,目光也變得有些意外了。
雖然第一名不可能是抄別人的,但也不是沒有作弊的可能。
保不齊,這小子不知道是從哪兒弄到了題目答案。
盡管這只是日常作業,而非閉卷考試,可畢竟全班就只有陳呈這個差生全部做對了,這讓李老師不得不專門拿到課堂上來公開討論。
一是為了警告作弊風氣,二是為了加深大家對錯題的印象。
李老師沉吟片刻后,倒也沒有直接挖苦陳呈,只是笑瞇瞇地解釋道:“昨天布置的作業里,有一題是超綱的,那是我特意從高中奧數題里摘抄過來的,想看看大家對這道證明題都有怎樣不同的思路。”
頓了頓,李老師又悠悠地說:“但是沒想到,陳呈同學竟然答對了,證明思路也十分清晰準確,如果真是陳呈同學自己答的題,那么我覺得,2班的數學課代表應該換人了。”
聽到這話,全班頓時嘩然一片,不過大多數人都是滿臉玩味的笑容。
坐在第二排靠窗位置的數學課代表呂若松,十分不屑地撇了撇嘴。
前排位置的另一邊,祝慧文用胳膊輕輕撞了下簡歆,壓低聲音掩嘴笑道:“陳呈是在用這樣的方式吸引你的注意嗎?”
簡歆白了她一眼,聲音淡然地說:“總比那些寫情書的要聰明一點。”
祝慧文也認同地點點頭,然后嘆道:“可是靠作弊怎么能考上北大呢,他有點兒急于表現自己了,還是有點兒幼稚~”
對此,簡歆沒接話。
就在同學們各自小聲地議論紛紛時。
李老師忽然又道:“陳呈同學,你能上來把昨天做的那道奧數題,在黑板上再做一遍嗎?順便給大家講講你的解題思路,也讓大家學習一下嘛。”
“對啊,陳呈,教教我們吧,那道題我昨天做了半個小時的草稿都沒解對,讓我看看你是怎么做的。”
數學課代表呂若松,立馬就接過李老師的話,一邊在草稿紙上筆走如飛,一邊有些陰陽怪氣地大聲說道,全程連頭都沒抬一下。
顯然,這是在公開嘲諷了。
盡管后排差生的拳頭都很硬,可呂若松畢竟是班干部之一,再加上心高氣傲,也不至于會懼怕他們。
而讓所有人都頗為意外的是,一言不發的陳呈,竟然毫不猶豫地就站起身來,徑直向講臺上走去。
他神色平靜,走得昂首挺胸,完全沒有一點兒怯場的模樣。
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陳呈走到李老師身旁,突然笑瞇瞇地問:“李老師,您剛才說如果真是我自己做的題,那么數學課代表就該換人了,這話當真嗎?”
原本正在草稿紙上奮筆的呂若松,聽到這句話,頓時抬起頭來,直勾勾地看向陳呈。
李老師也是愣了愣,隨后啞然失笑,饒有興趣地說:“要真是你自己做的,并且你能把解題思路說清楚,數學課代表以后就換你當了,行吧!”
“行。”
陳呈點點頭,然后就靜靜站在一旁,等李老師拿著教案在黑板上摘抄題目。
片刻后,李老師便摘抄好了,接著就把位置讓給了陳呈。
陳呈拿起粉筆,走到黑板前定睛一看,發現這道題確實有點印象,只不過沒想到會這么難,全班沒有一個人能做對。
題目是:“有10名男孩,每個男孩的年齡都不超過20歲。有20名女孩,每個女孩的年齡都不超過10歲。證明一定有若干個女孩的年齡之和等于若干個男孩的年齡之和。其中的年齡均取正整數。”
老實說,這些字分開來,陳呈都認識,但合在一起,他就有點兒看不懂了。
人類為什么要去證明這種拗口的問題呢?
不過,這并不影響他裝逼。
他不動聲色,立即用存在于腦海中的智能搜索引擎,掃描了黑板上的這道題目。
眨眼間,腦海里便出現了完整答案。
陳呈咧嘴一笑,一邊拿起粉筆在黑板上解題,書寫著那些他根本不認識的古怪數學符號,一邊照著題目解析,語氣平靜地大聲念道:“這道題其實很簡單,可以運用抽屜原理來進行分析和證明,我們需要考慮所有可能的年齡之和的情況。
“首先,我們要計算年齡之和的取值范圍,男孩年齡之和最大為10乘20,等于200,最小為10乘1,等于10,所以男孩年齡之和可能的取值有200減10加1,等于191種。
“女孩年齡之和最大為20乘10等于200,最小為20乘1等于20,所以女孩年齡之和可能的取值有200減20加1,等于181種。
“男孩有191種可能,女孩有181種可能,總共的組合情況有191加181,等于372種。
“而男孩和女孩的年齡組合情況,總數為10加20等于30人。
“因為372大于30,根據抽屜原理,必然存在至少兩種不同的組合,使得女孩年齡之和等于男孩年齡之和。
“由此得出總結,一定有若干個女孩的年齡之和,等于若干個男孩的年齡之和。”
盡管陳呈并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么,可他仍然表現得云淡風輕,且自信十足,大聲念完了腦海里的題目解析。
而這只是一個中年人在面對高中生時,理應所具備的心理素質。
隨著他抑揚頓挫的講解,班里的同學們很快全都安靜了下去,所有人皆是愣愣地盯著陳呈,目光里滿是不可思議。
不是,你還真會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