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聊TM公司和盛縣機械廠的歷史
- 90年代,從成為銷冠開始
- 最好湖上風
- 2319字
- 2024-07-30 10:40:00
和趙利民、楚曉舟的談話,打亂了艾米的節奏。
她沒有想到,盛縣機械廠和她一樣,喜歡調查研究。
很明顯的,盛縣機械廠對于TM公司的計劃是了解的,無論是TM公司通過滬市機械廠來“投石問路”,還是意圖用較小的資金掌握其核心資產。
但是,艾米之所以能夠代表TM多次進行談判,并不是因為她有姣好的面容,性感的身材。更為準確的說,不全是因為這些外在條件。
趙利民和楚曉舟現在是在和艾米打名牌,只是,艾米現在還不清楚他們為什么在第一次個人接觸中,就把這些信息釋放出來。
艾米調整了一下坐姿,身條更加挺拔,臉上露出甜美的笑容:“兩位先生,你們是我見到的富有行動力、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優秀管理人員,我很佩服你們……”
艾米準備調整自己的節奏,調整自己的戰略,既然趙利民和楚曉舟是站在理想層面、站在哲學層面在談,那么,她將用自己扎實的理論基礎,說服他們。
“兩位先生,我們拋開這次的合資工作,聊一聊管理、聊一聊經濟怎么樣?”
趙利民道:“當然可以……”
艾米問道:“你們認為,管理的決策,怎么樣才能更科學呢?”
楚曉舟道:“廠長,我們先聽聽艾米小姐的高見?”
“好的,艾米小姐,我們洗耳恭聽……”
艾米笑道:“中國的成語很有意思,聽我的話,不用洗耳朵,正常聽就可以啦!我認為,一個組織當中,特別是一個企業當中,要想決策的科學,就必須要有不同的聲音……”
趙利民示意艾米繼續說下去。
“你們有一個成語,叫‘偏聽則暗’‘兼聽則明’,說的好像就是這個道理,只有來自不同群體的聲音,才能更好的還原事物的本貌……就像你們盛縣機械廠,你們的管理權,控制權,都在國家,管理的意見、聲音太單一了……”
趙利民笑道:“所以,艾米小姐的意思,我們盛縣機械廠就是需要改制……而改制,最好的伙伴,就是你們……”
艾米道:“廠長先生,我正是這個意思……當然,除了我們,你們也可以選擇其他股東,不過,能夠超越TM公司的實力,而且對貴廠感興趣的,可能不多……”
楚曉舟道:“艾米小姐,TM公司是怎么發展起來的,可以跟我們講一講嗎?”
艾米心道:開始對我們公司的歷史感興趣了,這代表自己成功了第一步。
艾米捋了一下耳邊的頭發,修長的手指劃過金色的發絲,風扇正好吹過,一股淡淡的洗發水的清香和Shalimar香水的味道飄來。
楚曉舟不自覺的深吸了一口氣。
艾米敏銳的察覺到了這一點:看來,血氣方剛的大男孩,應該比老氣橫秋的中年男人好對付。
“楚先生對這個有興趣?那我就簡單說一說……TM公司的名字,是創始人米勒先生的簡稱,米勒先生的全名是Thomas Miller。
米勒先生出生在佛蒙特州,這個州美國的東北,地理位置,大概相當于中國的吉林……米樂先生少年時期,曾經學徒學習鐵匠手藝,年輕的時候是一名很有名氣的鐵匠工人,再后來,先生去西部拓荒,大概在1839年,米樂先生發明了一種不粘泥土的鋼制犁,解決了農民耕作時遇到的土壤粘附問題。也就是這一年,他成立了TM公司。經過一百多年,TM公司積累了大量的技術,我們的核心產品主要是播種機、中耕機、聯合收割機、拖拉機這樣的農用機械,也有一些林業設備和建筑設備……”
楚曉舟問道:“艾米小姐,你剛才說,TM公司,是從一家鐵匠鋪開始的?”
“是的,楚先生,從鐵匠鋪到現在領先世界的跨國公司,TM公司經歷了很多風雨……”
趙利民和楚曉舟相視一笑,說道:“艾米小姐,盛縣機械廠,和當年的鐵匠鋪比起來,怎么樣?”
艾米道:“廠長先生,你是想說,盛縣機械廠的基礎,比當年的鐵匠鋪好很多,你們也可以自己發展壯大嗎?”
趙利民道:“艾米小姐真是冰雪聰明。”
艾米搖了搖頭,說道:“廠長先生,時代不同了……你們面對的競爭環境,和米勒先生當時,完全不一樣。”
楚曉舟道:“艾米小姐的意思是,盛縣機械廠面對的是TM公司這樣擁有絕對實力的企業,如果不合作,根本無力競爭?”
趙利民道:“曉舟,你錯了,在TM公司眼里,我們似乎還遠談不上是‘競爭對手’……”
艾米笑了笑沒說話,算是默認了趙利民的話。
楚曉舟說道:“艾米小姐,我想回答你兩個疑問,雖然,你現在并沒有問我……你一個問題,對于管理的科學性,我非常認同你的觀點,兼聽則明,盛縣機械廠確實需要改制……”
為了掌握談話的主動權,艾米主動出擊:“楚先生,在我看來,不只是盛縣機械廠,你們所有的國企,都應該改制,在美國,單純政府經營的企業,非常非常少……你們不是有句古話‘官不與民爭利’?”
楚曉舟笑道:“艾米小姐對中國文化很了解……但是,我們兩個國家之間的體制不同,你們倡導自由競爭,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兩面的,競爭,一方面能夠帶來活力,另一方面,也可能會帶來對市場的破壞,對利益的過分追逐,并不能同時做到對民生利益的保障……”
艾米若有所思。
“中國的智慧,從來不走極端,我們之所以要改革,是要通過競爭引入活力,但是,對于國計民生的領域,國有企業是壓艙石,是保障民生利益的基礎,我剛才說過,我們兩個國家的體制不同……”
“艾米小姐,你想了解一下盛縣機械廠的歷史嗎?”
艾米點了點頭。
楚曉舟道:“盛縣機械廠,1953年建廠,是新中國成立后首批在蘇聯援助下建立起來的縣級機械制造企業。
建廠初期,我們的條件非常簡陋,但是,我們也充滿活力。
和TM公司一樣,我們廠子,主要生產簡易而實用的農用器械。
這些器械雖然結構簡單,但對于當時的中國農民來說,卻是前所未有的寶貝。它們極大地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讓農民們感受到了機械化的魅力。
60年代,我們廠開始轉型,將目光瞄向了農用機械配件的生產。
在那個年代,紅光機械廠的配件,以高質量和可靠性聞名,成為眾多大型農機企業的首選供應商。
改革開放之后,我們開始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進行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我們也開始自主研發,到目前,也有不少拿得出手的技術沉淀。”
“艾米小姐,我們廠子40多年,依照你看來,我們的發展,我們的決策,是不是科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