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永樂盛世,萬國來朝!
- 盤點歷史奇葩皇帝,朱元璋人麻了
- 楓橋漁晚
- 2095字
- 2024-07-22 00:02:00
大秦。
“盛世?我大秦亦是盛世否?”
秦始皇此時充滿好奇。
洪武時期。
朱元璋的笑容滿面。
“老四這皇帝當得不錯,竟讓大明迎來新盛世?!?
“史記所載,盛世數寥寥?!?
貞觀時期。
“盛世,竟然迎來盛世!”
李世民內心涌現羨慕。
盛世大唐,萬國來朝,乃他夢寐以求。
宋朝。
“盛世?自開元以來久無此景?!?
趙匡胤感慨。
“不知大宋后裔是否可造此盛世,舉行泰山封禪?!?
元朝。
“漢族盛世?朱棣引起了本汗的興趣?!?
忽必烈凝視金榜,突然羨慕。
盡管戰力強悍,但治理之道卻有所欠缺。
清朝。
“盛世?不足掛齒,大明一朝有何盛事?”
玄燁不禁譏諷。
“真正盛世,唯有康熙盛世?!?
金榜場景一變,展現無盡大海,波濤洶涌。
海面上,明軍艦隊,火炮嚴裝,威震四方。
【朱棣所追求,為萬國仰望之盛世華夏。】
【朱元璋三十載治下,為大明奠定堅實基礎,民安國富。】
【繼而鄭和揚帆下西洋,橫跨半個世界,周游西洋各國,至大洋之彼岸。】
【當時之船只,制造精良,為西洋之行提供強有力支持?!?
【永樂三年,三寶太監鄭和正啟其大航海之旅,這也標志著華夏首次大規模征海。】
【鄭和所率領的船隊共有寶船六十二艘,士兵三萬余人,最大之船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船藝世界領先。】
大秦時期。
“四十四丈,寬十八丈!”
秦始皇聽聞后,在宮中踱步,試圖測算這船的巨幅。
“此船規模,竟超過宮殿,明朝技藝何等先進!”
深感震撼,大笑三聲:“華夏何愁不昌盛!”
大漢。
“長四十四丈,寬一十八丈!”
劉邦命木匠在宮內繪出船的尺寸。
見到船只的巨大,劉邦滿是驚訝。
“這般巨物是如何打造的?如何能在水上航行?”
“如何控制方向?”
劉邦困惑又羨慕,若大漢有此船只,必能征服大海。
大元。
“長四十四丈,寬一十八丈!”
忽必烈氣得牙癢,這么大的軍艦,讓他嫉妒得不行。
蒙古軍兩次征日本,都因船小浪大而失敗。
導致計劃終止。
“本汗的海軍若有此船,早就滅了倭寇!”
“漢人在造船上真是技高一籌?!?
洪武時期。
“老四,你這是把陳友諒的造船技藝全學來了?”
朱元璋看著浩浩蕩蕩的船隊漂浮在海上,不禁震驚。
這些船只,規模比當年陳友諒的還要大得多。
金榜畫面切換,大明艦隊啟航,駛向多國。
畫面中,出現了戴著帽子的印度人、漆黑如墨的黑人,還有許多從未見過的新奇事物。
【明朝艦隊自蘇州出發,途經占城、馬來西亞、爪哇、蘇門答臘等國。】
【所到之處,無不為大明國威所震懾,各國紛紛派使臣前來,稱臣納貢。】
【萬國來朝,幅員廣闊,數量眾多,為封建王朝之最。】
大唐。
“好,好一個萬國來朝!”
“好一個王朝之最,不愧是我李世民敬佩的男人,你沒讓朕失望?!?
看到明艦讓眾國臣服,李世民興奮起身。
“朕也要實現萬國來朝,朕不會輸給你的?!?
長孫皇后溫柔地看著他:“二郎一定會如愿的!”
“我會一直陪在你身邊。”
李世民感動不已,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大漢。
“萬國來朝,王朝之最,多么壯觀啊!”
漢武帝劉徹握拳感嘆。
當明朝已經實現萬國來朝時,我大漢還在為匈奴所困。
不得不靠和親維持和平。
“恥辱,真是恥辱!”
“朕定要實現萬國來朝!”
漢武帝眼中閃過痛楚。
“若少年將軍尚在,匈奴早已覆滅,可憐朕的少將軍!”
大元。
“萬國來朝,我大元也曾如此,誰敢不從?”
忽必烈自信滿滿。
雖然明朝水師強大,但我元朝的陸軍也曾席卷大陸。
劉秉忠笑道:“大汗,你哪里來的萬國來朝?”
“除了倭寇,元帝國周圍哪還有其他國家?”
忽必烈:“???”
金榜上使臣朝貢畫面結束,永樂時期的華夏疆域圖躍然顯現
【盛世的標志之一,必然是遼闊的疆域。】
【永樂盛世,疆域東起朝鮮,西據吐蕃,南包安南,北至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里。】
【盛世也必有強大的外交,如漢朝的絲綢之路,唐朝的萬國來朝?!?
【萬國來朝,皆奉明朝為宗主國?!?
【由于當時明朝的先進工業、經濟貿易、成熟政治體系和火器裝備,吸引了眾多西洋國家,出現了萬國來朝的盛況?!?
【永樂年間,甚至有四位海外國王跨海而來,其中三位葬于華夏。】
【永樂二十一年,鄭和第六次下西洋回航,船上載有十幾個國家的一千多名使臣及家屬。】
【盛世也必與百姓息息相關,百姓富足,才是真正的盛世?!?
【永樂時期,百姓富足,農業穩定,溫飽不成問題?!?
【每年稅糧高達三千萬石,軍衛屯田收入達二千三百萬石?!?
【手工業也有突破:礦冶、紡織、陶瓷、造紙、印刷等皆發展迅速?!?
【盛世也需強大的軍事實力作為后盾?!?
【為更好守衛北方,朱棣遷都北京,以皇者之身,直面異族?!?
【遷都北平對大明至關重要,強大王朝必靠近敵人?!?
【軍事上,朱棣因掌握軍權而得皇權,深知軍隊重要?!?
【為增強京軍,朱棣在京師組建三大營。一是“五軍營”,分步兵和騎兵?!?
【二是“三千營”,主要為蒙古騎兵?!?
【三是“神機營”,火器裝備的步兵軍團?!?
大元。
忽必烈看到此處,勃然大怒。
“為何朱棣的騎兵部隊是蒙古人?”
“我的蒙古鐵騎怎甘心臣服?”
劉秉忠無奈道:“大汗,您又天真了?”
“您身邊有漢人軍團,漢人身邊為何不能有蒙古軍團?”
“打工,自然是誰待遇好跟誰干?!?
忽必烈無言以對,覺得有理。
大漢。
“明朝竟有如此遼闊的疆域和強大軍隊....”
劉徹精神一振。
“可惜,明朝版圖未及絲綢之路!”
“疆域最西至哈密衛。”
“這點,朕的少年將軍更為出色!”
劉徹因霍去病打下的河西走廊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