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攤牌
- 朕能造反成功嗎
- 烈炎普照
- 2145字
- 2024-08-12 00:10:00
召見吳襄的時候,地點在紫光閣,朱由檢同意成國公入宮面圣,卻把地點安排在瓊華島廣寒殿。
不光如此。
特意召來的三名皇子坐在皇上的下端。
玉臺之上,則是大明皇帝。
仿佛一座山。
大明江山。
成國公朱純臣進入大殿,抬起頭剛要開口,仿佛看到了不可思議的景象,御前失儀,揉了揉眼睛,一時間摸不清皇帝的心意,越發的驚疑不定。
朱由檢知道勛貴們很蠢。
但是事實的發生,必然是有緣由的。
晉朝社會風氣向虛,士大夫們醉生夢死,希望能從虛妄中追求精神上的安寧,因為士大夫們知道許多事是不對的,也看到了亡國亡種的危機,可他們無能為力。
這種絕望并不稀奇。
并不因為生產力的發展而消失。
社會的總體行為導向,不以個人的意志而變化。
所以大明國丈周奎能一毛不拔。
如此愚蠢的行為,卻是真實發生的,也就不難理解。
勛貴們希望大明亡國嗎?
不。
勛貴們是最不愿意大明亡國的一批人。
可事實上他們就是導致大明亡國的元兇之一,這就是個人意志無法違背社會行為的絕望,每個人在這樣的環境里,只能適應環境而存續下去。
那么就很好理解。
崇禎皇帝希望勛貴們能借錢挽救大明,而貪生怕死的勛貴竟然極其的硬氣,武清侯李國瑞在牢獄里寧死不屈,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未讓步。
也就不難理解,當李自成大軍抵達京城前,沿途各地諸多藩王被抄家的實例發生,也讓京城的勛貴們沒有選擇退讓借錢給皇帝的原因。
可在面對陌生的環境時,勛貴們又一點硬氣也沒有,輕易的投降,未曾做出絲毫抵抗之舉。
同樣。
大清從東北屠戮到西北,從西北屠戮到東南,從東南屠戮到西南,如此滅絕人性的屠殺滅種,依然無法讓南明文武勛貴團結起來,寧愿讓外敵贏,也不愿意讓政敵贏的行為。
認清了事實,才能丟掉幻想。
朱由檢從內心已經認清楚一件事,自己能依靠的只有底層。
可讓人絕望的是底層并不掌握生產資料。
猶如漢朝。
打壓世家,卻離不開世家。
大明的情形要比大漢更加的惡劣。
因為權力的下放。
極少數的世家終歸是團結些的,而大多數的鄉紳階級導致的原子化,變得越發無法拉攏,因為沒有對象可以拉攏,也付不出拉攏這個龐大階級的代價。
活生生的例子就是隔壁的朝鮮。
朝鮮兩班階級的固化,以極其夸張的速度腐爛,成為了爛到底的泥潭。
誕生了認知問題。
大明到底是誰的。
大明是皇帝的。
可權力似乎并不屬于大明皇帝。
大明屬于權貴和鄉紳。
可權貴與鄉紳并不認為大明屬于他們。
至于百姓。
百姓們已經活不下去了,他們無法生出大明是他們的念頭。
既然誰也不認為大明是自己的,那么誰還在乎大明呢。
朱由檢沒有那么大的本事,能讓權貴和鄉紳們認為大明屬于他們,雖然權力本來在權貴和鄉紳們的手里,以實際出發,人們認為大明屬于皇帝,那么就順從這個輿論好了。
現在。
成國公朱純臣的面前,是大明皇帝,太子殿下,定王和永王。
代表了大明。
也就是大明江山。
朱純臣內心仿佛壓了一塊石頭,沉甸甸的喘不過氣來。
“臣拜見皇上。”
“太子殿下,定王殿下,永王殿下。”
朱純臣深深的跪拜下去。
“成國公請起。”
玉階上的朱由檢聲音平和。
“賜座。”
皇帝聲音落下,小黃門們搬來了椅子。
朱純臣恭謹的坐了半個屁股。
“朕聽聞海子里之事,成國公與許多人不滿,可有此事。”朱由檢開門見山。
朱純臣沒想到皇帝會主動問他,而且直奔核心,本欲張口辯解,卻被三位皇子的眼光影響到,特別是永王好奇的眼神,竟然讓他說不出話來。
突然間。
他明悟了。
皇帝為何如此安排。
現在的他,并不是與皇帝對話,而是大明江山。
“海子里的事,臣.......”
朱純臣組織了一番言語,最后卻答不上來。
皇帝以前知道,當做不知道。
勛貴們知道皇帝知道,當做皇帝不知道。
就像勛貴們有錢,皇帝也知道勛貴們有錢,可是勛貴們要讓皇帝認為勛貴們沒錢的道理。
當謊言在事實的面前,又顯得格外無力。
朱純臣入宮是來投降的。
代表勛貴告訴皇帝,他們愿意出錢。
朱純臣認為皇帝知道自己進宮是做什么,可皇帝的做法,明顯不是為了錢。
“海子里的地屬于皇室,現在屬于誰,朕并不在乎,因為朕決定親征是為了大明江山,大明江山的面前,一切都是可以讓步的。”
朱純臣沉吟片刻。
太子朱慈烺咬著牙,定王學著大哥做出兇狠狀,年齡最小的永王則如好奇寶寶,父皇的話應該是聽懂了,可好像不是那么簡單,否則成國公為何一臉的慎重呢。
不是很簡單就能做出答復嗎,永王思考其中的道道。
小臉皺成一團。
太難了。
永王心里苦。
朱純臣心里也苦。
以前的事,他不愿意用錢解決,現在形勢所迫,愿意用錢來解決,可皇帝并不這么認為,而且皇帝看樣子的確不需要錢。
朱純臣剛才在等候時已經看見。
一箱箱的錢銀搬入宮。
內廷是很有錢的。
朱純臣很早就知道,現在皇帝也“知道”了。
“祖宗江山不可丟,臣世代為大明國公,為了江山社稷,皇上有所吩咐,臣萬死不辭。”
太子聞言露出笑容。
看見大哥笑了,定王也跟著笑,并且努力維持沉穩的模樣。
“海子里的地,朕希望三日內賣出去。”
“京城的物價,同樣三日內恢復穩定。”
“朕給銀子。”
朱由檢輕描淡寫。
朱純臣低下了頭。
大殿竟然寂靜了下來。
十一歲的永王又不懂了,父皇提出的是讓人很為難的事嗎?
終于,朱純臣嘆了口氣。
為了讓皇帝不認為勛貴有銀子,勛貴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甚至做出了極端的反抗。
現在好了。
勛貴們漏了個底朝天。
不光勛貴有銀子,勛貴還掌握了更多的東西。
一切的陰私暴露在光陰之下。
既然真實存在,現在朝廷有了需要,勛貴自然要付出。
早就說皇帝的胃口不小。
朱純臣苦笑。
沒辦法。
形勢比人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