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200萬要怎么花
- 1980的村莊,我說一不二
- 水太多的大海
- 2008字
- 2024-08-27 21:35:35
姚繼英到商業局找到趙英濤,風風火火的說道:
“200萬成了,你騎摩托車帶著廣義,趕緊去辦貸款手續,晚上喝茅臺。”
趙英濤想要說什么。
姚繼英直接堵他的嘴說道:
“有話回來再說,離銀行下班還有一個半小時。
今天必須辦完這事,我在供電局招待所等著你們。”
趙英濤只好騎著摩托車,跟李廣義一起去了銀行。
姚繼英知道趙英濤想問,為什么自己不帶著李廣義去銀行。
姚繼英一是有意鍛煉李廣義等人,要實打實的讓他們接觸外界的工作。
再就是,事務性的工作,自己最好少出面。
人都是有兩副面孔,工作時一張公事公辦的面孔。
私下喝酒時,又是一副哥倆好的面孔。
要想交有利益相關的朋友,盡量只在私下接觸。
面對面的工作讓下屬去辦,真有沒面子的情況發生,雙方都有余地去處理。
趙英濤辦完貸款手續后,再一次邀請王建、和李軍友赴宴,二人都拒絕了糖衣炮彈。
姚繼英也沒覺得意外。
判斷,等到軋鋼廠有了實在的利潤,自己跟王建的私人關系,才會有大的進展。
搞定一件大事,姚繼英非常高興,晚飯時多花了24元,三個人要了三瓶茅臺酒。
茅臺確實是好酒,好喝不上頭。
姚繼英第二天早晨睡醒,沒有任何的醉意。
洗漱完,吃了一個帶鍋巴的玉米餅子當早飯。
到院子里的雜物間,拎著20公升的軍用便攜油桶,去給摩托車加油。
80年代的汽油,不但要汽油票,而且全平陽縣,只在縣城有一座加油站。
姚繼英只好自己準備油桶。
加完油,姚繼英騎上摩托車,去了滿山桃樹的鼓山。
鼓山是一座丘陵土山,只有六七十米高。
滿山的桃樹,已開始長花苞,再有半個月就要綻放。
幾百畝八年左右的桃樹,掛滿桃子豐收時,經常是2分錢一斤也賣不完,每年都要爛掉無數的桃子。
高臺大隊的村民,每到桃子收獲的季節,都會勸自己、也勸別人,要多吃桃子,桃子吃不壞人。
姚繼英漫步在桃樹中,思考著200萬的貸款,要怎樣花出去。
如果姚金明跟三省供銷社,達成最起碼的結果,約定的賬期都是一個月。
軋鋼廠每個月的產量是400噸,再多計算一個月的富余量。
從各個廢品回收站,購買廢舊鋼鐵的價格是每噸400元。
軋鋼廠的原料按1000噸儲備,四十萬足夠,電費一毛五分一度電,估計每個月的電費是接近一萬元。
每月的人員工資總額,最多算2000元,可以忽略不計。
靈石山鐵礦的山路修好后,開采鐵礦的成本,主要是棚頂支架,柴油、土炸藥,人員工資。
一個月做兩萬的成本投入,都肯定會富余。
軋鋼廠跟鐵礦,共用50萬的流動資金,沒有任何問題。
面對滿山的桃樹,姚繼英想到。
前世,電工李文強就是靠白桃罐頭廠發的家。
罐頭廠的投資,連設備帶流動資金,50萬元足夠,還是讓李文強熟門熟路的做吧。
姚繼英拿定主意,回到大隊部,用大喇叭呼叫李文強趕緊來大隊部。
李文強40歲出頭,在李姓家族里,比李廣義大一輩兒,但跟姚繼英論輩分,他還要小一輩兒。
不一會兒,李文強來到大隊部,面對小自己近20歲的姚繼英,恭敬地說道:
“九叔,你找我。”
“文強,坐,咱倆慢慢說。”姚繼英招呼道。
李文強不明所以的坐下,安靜的等著姚繼英說話。
在高臺大隊委員里,李文強是第一個為了電表入戶,給姚繼英出難題的人。
結果高臺大隊的電表不但沒有入戶。
李文強的靠山張寶忠,到現在別說當站長,就連工作都還沒有恢復。
姚繼英已經冷落了他一段時間,此時要用他,假作關心的問道:
“文強,最近工作有什么困難嗎?”
李文強繼續尊敬的回答道:
“九叔,自從你打跑了張寶忠,供電站跟咱們大隊一直很配合。
我這塊兒的工作,主要就是跟供電站打交道。
他們不找事,我的工作就沒有任何困難。”
“你每天巡查線路、排除用電故障,也是非常的辛苦,很不容易。”姚繼英客氣道。
李文強心里琢磨,叫我來,不可能為了體諒自己辛苦,于是表態道:
“九叔,你要是有事兒安排就直說,我一定聽你的吩咐。”
姚繼英見李文強態度不錯,繼續繞著彎兒說道:
“文強,雖然你姓李,我姓姚,但咱們兩大家子,祖祖輩輩生活在一起,跟一家人沒有任何區別。”
李文強附和道:
“九叔,這話太對了,我最恨有些小人,把李家咋樣、姚家咋樣掛在嘴邊。
但凡兩家有點兒風吹草動,就跳出來挑撥是非。”
姚繼英繼續繞圈兒,說道:
“文強,你對我退伍回來,上任隊長后的工作,有什么看法沒有?”
李文強表忠心道:
“九叔,我的看法是,自從你上任隊長,高臺大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咱村修六車道的村路,建軋鋼廠、開鐵礦。
這是高臺大隊建村以來,最好的時候。
咱們村眼看著就要過上好日子。
誰要是眼瞎看不到這些成就,雞蛋里挑骨頭反對你。
不管他姓姚還是姓李,我第一個不答應!”
姚繼英對自己在群眾中的威信很滿意,但還是問道:
“你對姚金明主管軋鋼廠,姚繼忠主管鐵礦,有什么想法嗎?”
寧肯跟聰明人打一架,不要和傻比說句話。
聰明人說話,什么時候要虛偽的真誠,啥時候要小人般的說真話,都能把分寸掌握的極好。
李文強無疑是聰明人,說出了心里真實的想法:
“雖然姚繼忠、姚金明兩人的嘴挺嚴,咋套他們的話,也沒說出他倆的工資待遇。
可哪兒有不透風的墻,即使他倆不說,我也能猜的大差不差。
我對他倆的想法,是只能羨慕嫉妒,卻沒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