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機密也敢打聽
- 1980的村莊,我說一不二
- 水太多的大海
- 2011字
- 2024-08-24 21:35:58
姚繼英的誠意,反而引起李海燕的疑心。
姚繼英無奈的說道:
“我也是好心沒好報,叫一輛出租車,把你送回家吧。”
李海燕搖著姚繼英的胳膊,撒嬌道:
“我家不遠,我讓你陪我走回去。”
姚繼英著急回招待所睡覺,催促道:
“小姑奶奶,那就快走吧。”
“我走不動了,你背著我走。”李海燕耍賴道。
姚繼英還指望著李海燕,明天去供銷總社,幫自己辦事。
只好背對著李海燕彎下腰,屈從的說道:
“請主子上馬!”
李海燕嘎、嘎笑著,躍上姚繼英的后背,用小手拍了下他的頭,喊道:“駕!”
從筒子河到景山后街,雖說不遠,可也有三公里。
如果不是習慣了全副武裝的5公里越野。
姚繼英背個大活人,還真走不到景山后街。
到了景山后街,李海燕跳下姚繼英后背,說道:
“小英子,別回招待所了,住我家吧。”
“小主子,我天生就是個奴才命,對高門大院過敏。”姚繼英毫不猶豫的拒絕。
李海燕也能理解姚繼英。
他這種從血與火中走出來的男人,天然抗拒世俗的等級。
李海燕伸手攔下一輛出租車,對司機說道;
“北禮士路招待所。”
出租車司機,客氣的說道:
“您好,10元外匯券。”
外匯券是國外人員來華夏,用攜帶的外幣,兌換成在華夏購買物品的貨幣。
此時每一元外匯券的價值,大概相當于1.2元人民幣。
普通司機作為社會上的三大牛職業之一,跟出租車司機比起收入來,只能是小弟弟。
八十年代的燕京出租車,百分之九十的客人,是外國來華旅游、辦事的人員。
燕京出租車司機每月的收入,經常過萬元。
在還沒有生意人的時代,還沒有萬元戶的時代,是社會上最頂層的人群之一。
李海燕掏出錢包,拿出一張10元的外匯券,遞給了司機。
姚繼英坐在了后排座。
車船店腳牙,司機邊開車、邊油膩的八婆道:
“那妞兒挺漂亮,跟你啥關系?”
“住嘴,軍事機密也敢打聽,我給你說出來,你明天就得進去吃窩頭。”姚繼英嚇唬道。
出租車司機,深知燕京藏龍臥虎的密集度,緊閉著嘴不敢再說話。
作為四大胡說之一的燕京出租車司機,差點因為一路不能說話被憋死。
……
第二天、早晨八點。
姚繼英從床底下,拽出一紙箱紅薯,一紙箱玉米糝,搬到摩托車上捆好,
騎上摩托車,直奔供銷總社。
李海燕已經等在供銷總社大門外,見姚繼英馱著兩個紙箱來,
嬉笑著問道:
“你這是干嘛?想公開行賄呀?”
“紅薯跟玉米糝,總共也不值2元錢,主要是表示一下,咱們尊敬盧志勇的態度。”姚繼英答道。
“奸商,東西放在門衛室吧。”
李海燕拿出記者證,去跟門衛商量,要進去找盧志勇。
姚繼英搬著兩個紙箱,到門衛室的門口,朝里面一個五十歲來的男人,親熱的說道:
“大爺,我是盧志勇的親戚,從老家來帶了點兒紅薯和玉米糝。
麻煩您,我先放在這兒,等他下班再過來拿。”
男人露出笑容說道:
“您別客氣,放在一邊一角,別礙事就行。
你這可是好東西,在農村沒有親戚,城里還真吃不到。”
姚繼英放好紙箱,見李海燕在前面等著他。
趕緊追上李海燕說道:
“記者證還真挺管用,你也發展我當個通訊員。”
“你先學寫字,再考慮寫作文,然后才能寫文章。”,李海燕挖苦道。
在南疆時,姚繼英經常跟周援朝,比試各種文韜武略。
詩詞歌賦,也是兩人的賽點之一。
姚繼英早就習以為常,順嘴說出一首五言絕句:
海闊憑魚躍,
燕來滿堂春。
珍異寶物典,
重重鎖閨閣。
李海燕也是極聰敏的美女,這首藏頭詩,瞬間的就意會了。
雖心中很是驚詫姚繼英的才華,但嘴上卻譏諷道:
“號稱五言絕句,卻既不押韻、也無意境,就是一首打油詩而已。”
“曹植七步成詩,我一步誦出藏頭打油詩,也就只比他的才華高一點點。”姚繼英毫不謙虛的說道。
供銷總社是一幢蘇式的灰色大樓。
樓門口里還有一間門衛室,負責收發文件、信件、詢問陌生人。
李海燕又拿出記者證,說找盧志勇。
門衛拿起電話,跟盧志勇聯系好,才允許兩人進去,說道:
“盧處長在二樓的農業物資處103室。”
兩人上樓梯,姚繼英對李海燕誠懇地感謝道:
“謝謝你百忙之中陪我辦事,不然、我過這兩關可要費勁兒。”
“你要用實際行動報答恩人。”李海燕微笑道。
“好、沒問題。”姚繼英爽利的答應道。
李海燕輕輕敲了兩下203室的門,里面傳出:“請進。”
李海燕推開門,熱情的喊道:
“勇叔!二叔不在,你咋也不去家里玩兒了,我只好來看你。”
盧志勇連忙起身,讓二人坐下,跟李海燕笑道:
“燕子,不要騙勇叔了,你肯定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姚繼英連忙掏出李向南寫的那封信,雙手遞給盧志勇,說道:
“勇叔,我是李主任的下級姚繼英,確實有件事找您。”
盧志勇也不跟李海燕客氣,指揮道:
“燕子,你給客人沏茶,我先看看向南的信。”
盧志勇在級別上是正處級、李向南只是正科級。
他如此要立即看信,體現對李向南的重視。
不止李向南是李守邦的兒子,更因為李向南在燕京圈子里的威望。
盧志勇很快的看完信,痛快的對姚繼英說道:
“小姚,我正好負責農業物資這塊兒的工作,支持向南下屬的軋鋼廠,一點兒問題也沒有。
高臺軋鋼廠的產量也不大,有周圍兩三個省供銷社的采購,就能讓你們忙不過來。
但供銷總社并不負責物資采購和財務結算。
我明天就給華北三省,下發采購高臺軋鋼廠產品的計劃指標。
你還有其他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