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李海燕的桃花眼
- 1980的村莊,我說一不二
- 水太多的大海
- 2034字
- 2024-08-10 12:52:12
農歷臘月二十三,糖瓜粘。
既是灶王爺回天庭日子,也是民間的小年。
高臺大隊的第一屆商品交流廟會,在六車道的村路上,熱熱鬧鬧的開辦起來。
農村一般都是從今天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再也不進行任何勞作,而徹底的休息。
廟會總共開辦兩天。
但姚繼英給安裝軋鋼設備的人們,只放了一天的假。
六車道上的廟會人山人海,人挨人、人擠人。
連騎自行穿行其中,都不可能做的到。
有山區里、十里八鄉來采辦年貨,捎著看六車道柏油路的人。
也有在縣城居住的城里人,他們家庭條件比較富裕,但各種食品票證不夠用,來買雞鴨、豬、牛、羊肉的人們。
就連縣城里來的人們,看到如此寬闊的鄉村公路,也是贊嘆不已。
李向南在中青報工作的侄女李海燕,出差回燕京途中,來高臺公社看望他。
正好趕上了高臺大隊的廟會。
李海燕自小在燕京優渥的環境中長大,即使出差也基本上是到各個市區。
極少到農村出差,更是沒有遇上過農村的廟會。
看到如此熱鬧的廟會,既興奮又好奇,非要拉著李向南,陪著她一起逛廟會。
李海燕也被六車道的鄉村公路,給震驚住了!
即使在燕南市區里,也沒有如此寬闊的馬路。
李海燕用十分敬佩的語氣,向李向南問道:
“二叔,這條超時代,超大手筆的鄉村公路,是你對標燕京的馬路修的嗎?”
接著立刻就明白,自己問的多余。
在貧窮的農村地區,這樣的大手筆工程,也只有二叔能做到。
她不等李向南回答,非常肯定的贊揚道:
“二叔,你這政績工程,太棒了!太牛了!我一定要在中青報上,為你寫一篇報道。”
李向南聽到侄女的話,心里五味雜陳,酸味兒還多一些。
李向南不屑的說道:
“且,我才不會搞這種,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
這是高臺大隊的一個騙子,騙來國營石化廠的瀝青,修的要官之路。”
不明此事復雜的李海燕,直率的問道:
“二叔,為了修路,敢騙國家的財產,那還不得去吃牢飯啊?”
李向南心里恨得直癢癢,冷著臉說道:
“這個騙子不是合同詐騙,他是賴著錢不還,而且還是高臺大隊的大隊長。
咱們國家有明確的規定,全民所有跟集體所有,都是社會的經濟基礎。
地位跟全民所有平等的大集體,賴賬國營企業。
哪一條刑法,也判不了這個騙子大隊長。”
李海燕聽出了二叔對那個騙子的敵意,被李向南拐著彎兒的敘述逗樂,“咯、咯”笑道:
“二叔,你挺大度的一個人,咋變得小肚雞腸,是他搶了應該是你的政績吧?”
李海燕的玩笑話,讓李向南更受刺激。
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小心眼兒,繼續惡狠狠的揭露道:
“海燕,不是二叔心胸狹窄,而是那個騙子太不是東西。
他竟敢拿你二叔當槍使,又騙來了一套軋鋼設備。”
二叔口中的騙子,能把李向南當槍使。
這讓石莉真的很驚訝。
李向南在燕京他們那個圈子里,是出了名的有頭腦,辦事手段剛柔相濟,志高而存遠。
他就是雞群里的鳳凰,傲視其他人。
在燕京的圈子里,別說把他槍利用,根本就沒人敢想,拿他當槍。
別人都不愿意,離開家門的舒適圈,而去外地受苦,基本上都在燕京的部委工作。
只有李向南強烈要求去農村工作,一頭就扎進了農村最基層的公社。
李海追根刨底的問道;
“二叔,我不信!在這個犄角旮旯的土洼里,還有能拿你當槍使的人物?”
自李海燕小的時候,李向南就十分寵著她。
李向南沒有隱瞞任何細節,把姚繼英在軋鋼設備談判時,對自己用的心計,一五一十的告訴了李海燕。
李海燕充分理解了,二叔對那個騙子的敵意,敢拿二叔當槍使,這是活的不耐煩了。
李海燕氣憤地說道:
“二叔,你以我要采訪他的名義,讓我會會這個農村的大能人。
我要是不把他賣到燕京,讓他自己數著錢去,我隨她的姓!”
李向南看了一眼李海燕,這個燕京圈子里的女魔王,怕侄女做的太過分,再把姚繼英給弄進大牢里。
認真的叮囑道:
“海燕,二叔只是有點心理不平衡,才跟你提了這些事。
你可千萬別做的過分!
姚繼英跟咱們家有特殊的關系,他父親姚樹深,曾經救過你姥爺的命。”
李向南避免著觸及心里的痛處,沒有給李海燕說出,姚繼英還是弟弟的生死戰友。
是周援朝曾用生命護住的人。
李海燕隱隱約約記得,在姥爺的口中,聽到過姚樹深的名字。
李海燕攙住二叔的胳膊,撒嬌的說道:
“放心吧,二叔,畢竟是你的下屬,我不會吃了他。”
姚繼英也在廟會上,槍癮忍耐不住,正在單手持氣槍打氣球。
作為偵察兵的神槍手,花了伍角錢,接連打了十發帶毛線尾巴的鋼絲彈,竟然沒有一發命中氣球。
姚繼英怎樣校準氣槍,也無法摸準鋼絲的彈道。
正氣的牙根癢癢,突然覺的后背一涼。
舉起氣槍,回頭一望,正對上一雙桃花眼。
桃花眼笑瞇瞇的看著他。
姚繼英立刻覺出,那雙桃花眼里有鐵鉤子。
出于男人的自衛,他艱難的把眼珠挪向一旁。
然后才發現,桃花眼正依偎著李向南。
姚繼英臉上笑嘻嘻的,對李向南說道:
“哥,嫂子從燕京探親來了?”
李海立即燕嬌怒道:“胡說什么?”
李向南板著臉,不理姚繼英的張冠李戴,正式的介紹道:
“這是我侄女李海燕,中青報的記者,她想采訪你。”
哪怕是天上掉餡餅,老天爺喂到姚繼英嘴里吃。
姚繼英的態度從來都是,我不吃,你要求著我吃才行。
不管出于好心,還是歹意,只要對方的行為,是主動接近自己,他就不會讓任何人,輕易的達到目的。
這也許是偵察兵習慣草木皆兵,而養成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