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張先 七首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進士。晚年退居湖杭鄉里。擅長作慢詞,與柳永齊名,曾因三處善用“影”字,被世人稱為張三影。有后人輯刻《安陸集》。

千秋歲

數聲,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飛花雪。

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孤燈滅。

【注釋】①(tí jué):即子規,杜鵑。芳菲:花草。②殘紅:殘花。③永豐柳:泛指楊柳。永豐,坊名,在洛陽。④幺弦:琵琶的第四弦,代指琵琶。⑤雙絲網:互相思念的情網。絲,諧音“思”。

【評析】傷春懷人之詞。在古代詩歌傳統中,晚春三月櫂贌的啼鳴常與百花的凋殘相伴,而在春花將盡、滿城飛絮如雪的時候,青梅恰好成熟,可是無情風雨卻足以將梅子打落。于是盛開的、成熟的,都凋亡了。因此,暮春時節常會勾起詞人的惜花傷時之情,然而,對張先來說,春天的離開還讓他想起了自己愛情的夭折。真正的疼痛在于,愛情并沒有消逝。“雙絲網”用語如民歌般特別,透過諧音“思”,可知這種戀人心中千絲萬縷的聯結,其實是無法克制的想念。可惜每一個失眠的晚上,愛人都不在身邊。此詞深沉,纏綿悱惻。

菩薩蠻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

當筵秋水慢,玉柱斜飛雁。彈到斷弦時,春山眉黛低

【注釋】①弄:撥弄,演奏。湘江曲:即古琴曲《湘江怨》,相傳舜繼位后南巡,死于蒼梧山,二妃追隨并投湘江殉情。后人以此為本作《湘江曲》。②秋水:眼波。慢:同“漫”。③玉柱斜飛雁:指箏上支起箏弦的立柱斜線排列,如同飛行雁陣。玉柱,玉制的箏弦柱。④春山眉黛:喻女子眉毛,黛綠如春山。

【評析】詞寫詞人賞樂的一個瞬間。女子彈箏,本是稀松平常的一曲,融入詞人的凝視后,所彈的箏曲,就像是能夠再現舜死之后娥皇和女英二妃投江而死的凄絕哀婉。彈箏女子目若秋水,眼神柔軟蕩漾,彈至最凄婉哀絕處,這首詞也便停住,以女子沉浸其中眉目低垂的畫面作結。西漢劉歆以“眉色如望遠山”形容女子雙眉,后世詩文也常以春山比擬美人的秀眉。

一說本詞作者為晏幾道。

醉垂鞭

雙蝶繡羅裙,東池宴,初相見。朱粉不深勻,閑花淡淡春。

細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亂山昏,來時衣上云。

【注釋】①“雙蝶”句:羅裙上繡著雙飛的蝴蝶。②不深勻:不濃抹。勻,涂抹。

【評析】酒宴上贈給歌女的作品。張先年老退居杭州時,常為官妓作詞,多寫到女子的花容月貌與衣著服飾。這首小詞寫得很輕,以裙子上的雙蝶開始,以衣服上的行云為終,不重描摹女子的濃妝艷抹,尤其“昨日”二句真幻莫辨,被稱為“橫絕”。

一叢花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蒙蒙。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后,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注釋】①窮:窮盡。②千絲:指柳絲。③蒙蒙:迷蒙的樣子。④嘶騎:嘶叫的馬。⑤小橈(ráo):小槳,這里代指小船。

【評析】閨怨詞。以女子口吻,寫思婦在春天登高望遠,聽馬聲漸遠,直到黃昏月沉時,以抒發對游子的思念與離別后的寂寥。這種寫法并不鮮見,而此詞特別之處有二。一是反客為主,明明是柳絲搖曳逗引內心愁緒,卻反過來說是離愁使得楊柳拂動;二是最后兩句,以桃杏迎春風盛開為比,寫人反倒不如桃杏般解風情。

天仙子

時為嘉禾小倅病眠不赴府會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注釋】①嘉禾:秀洲別稱,今浙江嘉興。倅:副職。②流景:過去的光陰。③后期:未來的約定。記省:記憶,回憶。④并禽:鴛鴦。暝:天黑。

【評析】臨老傷春之作。張先在嘉禾擔任判官一職時所寫,因病不能赴會,醒來后想起往事與來日未果的約期,對著鏡子中的自己心生悵惘。張先當時五十二歲,已有遲暮之感,聽的曲子聲韻悲切,見到鴛鴦則反襯自己獨處的孤單。他又怎會不知道春天每年都會到,只是每個春天的離開,都會提醒他又一年的結束。馬齒徒增是很容易令病中脆弱的人產生空虛感的。張先被戲稱為張三影,是因為他很喜歡在詞中用“影”字,如此處的“花弄影”一句就很靈動,多為后人傳誦,既暗示夜里有風,照應“遮燈”,也是詞人這個閑愁之夜唯一的春光慰藉。末句虛寫想象明天落花應滿地,情緒低落,意有余韻。

青門引

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樓頭畫角風吹醒。入夜重門靜。那堪更被明月,隔墻送過秋千影。

【注釋】①定:停。②中(zhòng)酒:醉酒。③畫角:古代樂器名。④重門:層層門戶。⑤那堪:怎能禁受。

【評析】清明將近,春天乍暖還寒,凄冷風雨中,詞人再一次喝酒,被攜著畫角聲的風吹醒,再一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失眠。月光下的秋千影子,輕盈幽微到幾乎看不清,張先卻隔墻看到了。看似寫物,實則懷人。蕩秋千的人是誰呢?無人知曉,含蓄留白。“隔墻送過秋千影”也是張先三影名句之外又一處寫“影”的。張先的詞中,多的不只有“影”,還有酒,有暮春的殘花,有無眠的夜。他似乎經常在詞中嘆病傷春,但實際上是個愛聽曲游樂的長壽老人。

生查子

含羞整翠鬟,得意頻相顧。雁柱十三弦,一一春鶯語。

嬌云容易飛,夢斷知何處。深院鎖黃昏,陣陣芭蕉雨。

【注釋】①翠鬟:女子的環形發髻,此處代指美發。②雁柱:古箏上斜排如雁行的雁柱,用以固定箏弦。此處代指古箏。③嬌云:語出宋玉《高唐賦》“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寫巫山神女與楚懷王幽會。后指男女合歡。

【評析】詞寫別離后懷想美人彈箏,道出歡愉的極盡與轉瞬即逝。記憶里明媚如春光的是輕靈婉轉的鶯啼嗎?不,是筵席間流轉的琴聲。抱持古箏的女子有生動的表情,彈琴前整理秀發仍有些許嬌羞,沉浸于彈奏時則頻頻回頭,眉目傳情,顧盼生姿。而那日的云雨如高唐一夢,夢醒后,人去無蹤。詞人獨自坐在清冷孤寂的深院黃昏里,聽雨聲在芭蕉上灑落彈響,與記憶里的箏聲錯落交織,更增別離的憂愁。全詞強烈的明暗、冷暖、虛實對比,讓情感的哀樂輾轉于一瞬,“凡遇合無常,思婦中年,英雄末路,讀之皆堪下淚”(黃蘇《蓼園詞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丹县| 琼结县| 寻乌县| 四平市| 天津市| 当阳市| 呼和浩特市| 罗江县| 文山县| 中超| 深州市| 永嘉县| 胶南市| 中牟县| 广饶县| 盱眙县| 青州市| 沂南县| 新宁县| 淮南市| 介休市| 民权县| 临泉县| 北川| 稻城县| 遂宁市| 汉川市| 庐江县| 敖汉旗| 两当县| 綦江县| 霍州市| 江孜县| 沁阳市| 张北县| 兴山县| 龙陵县| 黑水县| 永济市| 九江县| 灵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