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交通:高速公路移動大數據分析
- 高鴻
- 14字
- 2024-07-24 11:24:09
第1章 智慧高速公路的內涵延伸
1.1 智慧交通的時空內涵挖掘
1.1.1 智慧交通的探索式發展
智慧交通是近些年來各類交通運輸行業最為關注的前沿熱點和發展方向,被認為是當前交通行業各種現實問題的有效解決途徑,其前身為智能交通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智慧交通是在智能交通系統的基礎上,融入最新的硬件技術、軟件技術和信息技術,以期能夠獲取交通系統中各種實時信息而構建的新一代交通信息感知、集成、展示和處理系統。
在當前有關智慧交通的各種建設構想和探索實踐中,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和人工智能等多種高新IT技術被廣泛應用并被賦予了極大的期望。這些技術能夠采集和處理駕駛者信息、行駛車輛信息、行駛道路信息和行駛環境信息,即“人、車、路、環境”交通四要素,從而實現多種交通要素信息的同步采集與實時匯總。這幾類信息的相互補充與融合,有助于搭建出現實交通狀況的全面感知和綜合決策系統,實現交通系統的智慧化運營與管理。
長期以來,我國在智慧交通建設方面側重于城市尺度,已制定相應的規劃并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并且智慧交通被認為是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核心環節。早在2002 年,我國便開始初步制定面向現代化的智能交通發展規劃。之后,科技部設立了與智能交通系統相關的多個研究課題,同時也確定了一系列智能交通建設的試點示范城市。2008年5月,中國智能交通協會正式成立。2012年,我國在相關文件中明確了智慧交通的概念,并且認為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和核心環節。2017年,我國提出了“交通強國”的發展戰略。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交通強國建設綱要》,該文件指明了智慧交通的初步發展方向。綜上可以看出,我國智慧交通的建設與發展經過了一系列的探索實踐。
現階段智慧交通的建設形式,主要以現實中已有的道路基礎設施分布為依據,加以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例如增加不同的信息采集設備、信息匯總大數據平臺和信息處理系統,從而輔助現有交通系統的管理與服務,形成具備一定智慧化的運營管理和綜合服務的交通系統,呈現出分城市、分場景逐步探索實施,以及與基礎設施同步發展并緊密結合的特點。國內部分城市已有智慧交通建設和應用的案例,例如,作為智慧城市建設與發展的示范城市,上海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重點應用了車路協同技術和智能駕駛技術,致力于車輛信息和位置服務信息等的數據融合;之后又建立了交通綜合信息平臺,實現了道路信息、車輛信息和交通基礎設施信息的實時接入和整合。面向公交系統這一專題,上海通過公交系統的智能化改造,實現了“公交樞紐—公交站點—公交車輛”之間的信息智能匯總和管理,向市民提供了更為便捷的公交系統服務。城市智慧交通建設系統中各種設備所采集的各種交通信息的多渠道及時發布,也是智慧交通的重要應用環節。另外,自動駕駛目前被認為是智慧交通建設的重點技術之一,我國在這一領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例如,國內部分城市開展了無人駕駛巴士的應用,百度公司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等等。
在智慧高速公路建設探索方面,2020年12月底深圳外環高速公路正式通車。深圳外環高速公路被打造成了廣東省智慧高速公路省級科技示范路,實現了交通管理智慧化,一方面構建了綜合監測體系,實現了對路網運行狀態、車輛實時信息、交通事件和交通環境的動態監測,另一方面也在沿線布設多功能智能桿,掛載基站實現5G通信網絡全覆蓋。2020年通車的四川省成都到宜賓的高速公路(簡稱成宜高速)也是對智慧高速公路建設的探索示例,作為交通強國的試點項目,成宜高速分階段建設數字高速公路,不僅包括自動駕駛基礎設施的建設,還面向車路協同構建了完善的高速公路網絡智能感知體系,且實現了5G網絡全覆蓋,為信息傳輸更加快捷提供了支撐。此外,浙江、湖南以及京津冀等地區最新的高速公路建設,均涉及交通系統信息的智能感知和傳輸等技術,朝著智慧交通的建設方向逐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