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行動思維--把夢想造進現實(1)
- 左右成敗的十種關鍵思維
- 馬洪全編著
- 5575字
- 2014-12-17 16:39:35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都渴望能夠成為理想中的自己,有夢想就有了前進的目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夢想造進現實,讓自己能夠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體驗人生的快樂。然而,夢想變成現實需要付出努力,更需要正確的方法來指導,我們應該做到先瞄準后開槍;這樣能提高做事效率,少走彎路;我們總會有很多奇思妙想,如果認定了,就趕快行動吧,要牢記"知道"遠不等于"做到",知道不如做到,想到了更要做到;在行動中要抓住重點,有的放矢;只要行動了,就離成功近了一步;在行動過程,要注意做事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記住細節決定成敗,成功是在一個個細節中積累起來的;在自己的行動中要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好,這樣能夠激發自己的最大潛能。在通向成功的路上,一定要形成行動思維,不然一切都只是空談。
先瞄準后開槍,想好再行動
"三思而后行"的古訓出自于《論語》,這句話就是教我們養成做事前要多思考的好習慣,也就是要先瞄準后開槍,想好再行動。三思而后行,并不是膽小怕事、瞻前顧后,而是成熟、負責的表現。在工作中,這種習慣也會讓你受益匪淺,比如有的事情,你與當事人溝通和領導與當事人溝通,會有非常不同的效果。因此決定做一件事的時候,特別是重大事情時,必須要進行全方位的考慮,拿不準的時候多聽聽旁人的意見,也很有好處。
"三思而后行"對問題的完美解決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在這個快速多變的社會中,稍一猶豫,時機會在瞬間錯失。有的時候考慮得太多也是不好。正如鮑威爾曾經講過的:在作決策的時候需要在掌握40%至70%信息的時候做出你的決策。信息過少,風險太大,不好決策;信息充分了,你的對手已經行動了,你就出局了。
"三思而后行"與快速地把握時機并不矛盾,做事情要學會把握時機,同時在決策的時候還要多去思考。這樣的人才有希望到達成功的彼岸,立于不敗之地。
一個黃昏,大哲學家蘇格拉底領著他的三個弟子來到一片麥田前。
"現在,你們到麥田里去摘取一顆自己認為最飽滿的麥穗。每個人只有一次機會,采摘了就不能再換。"
三個弟子欣然前行。第一個弟子沒走多遠,就看到一顆大麥穗,如獲至寶地摘下。可是,越往前走,他越發現前面的麥穗遠比手中的飽滿。他懊惱而歸。
第二個弟子吸取前者的教訓,每看到一個大麥穗時,他總是收回了自己伸出去的手:更大的麥穗一定在前頭。麥田快走完時,兩手空空的弟子情知不妙,想采一顆,卻又覺得最飽滿的已經錯過。他失望而歸。
第三個弟子很聰明。他用前三分之一的路程去識別怎樣的麥穗才是飽滿的麥穗,第二個三分之一的路程去比較判斷,在最后的三分之一的路程里他采摘了一顆最飽滿的麥穗。他自然滿意而歸。
如果把蘇格拉底的三個弟子歸類,那么顯然第一個是屬于"先做了再說"之列。"先做了再說",省略了思考過程,必然會導致行為的盲目性與無序性,其結果當然"懊惱而歸"。第二個當屬于"等等再說"之列。"等等再說",總是在思索、觀望這個臺階上停滯不前,"只想未做"也必定兩手空空,"失望而歸"。第三個弟子則是"先想后做"。對事物有了充分的認識以及足夠的判斷之后,才不慌不忙地出手,他當然能夠"滿意而歸"。
三思,在工作中,就是要做到一思:做什么;二思:怎么做;三思:怎么做到最好。拿到老板分配給自己的任務,首先要想清楚老板讓你做的是什么,最終要給老板看到一個什么樣的結果。這樣才能有目的地去進行相關的準備,這樣不僅能夠做到有條不紊,而且自己也會在工作的過程中獲得樂趣,因為你清楚了自己的目標,就會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像無頭蒼蠅一樣,亂飛亂撞。同樣的,做買賣、找女(男)朋友、寫文章、寫策劃方案……好多的事情都需要我們先找到方向,發現目標。連目標都沒有,還談什么成功,哪還有成就?
知道了自己要做什么,接下來就要思考怎么做,就是做事的方法,如果做事方法得當,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做出來的效果會有很大的不同,原因就在于有的人,會積極思考地尋找最優解決方法;有的人,則是走一步,看一步,等碰壁的時候,又回頭重新思考,這樣不僅效率不高,最終的結果也不盡令人滿意。
"三思而后行"與快速行動并不沖突
小王和小張在同一個單位工作,倆人剛進單位的時候,條件是差不多的,都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在工作中,小王屬于比較急躁的那種人,缺乏事前思考的習慣。每次老板分配了任務,他總是急于去完成,但是每次都會付出很多,因為,他在工作的時候,總是會碰壁,所以不得不重新進行,所以,他很多時候都是匆匆忙忙的。而小張屬于比較精明的類型,老板分配任務的時候,他總是把工作分成幾部分,然后再著手進行,所以,他的工作進行起來好像很輕松,并沒有像小王看起來那么忙碌。但是最后的結果通常是小張更能得到老板的青睞,兩年后,兩個人的差距就拉開了,小王依然在自己的部門忙碌著,小張已經成為了部門經理。其實,事前對工作進行整體思考,看起來是浪費時間,不如做些具體的工作好,但是實際上,這樣做的結果恰恰是從長遠的角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還能節約資源。
人總是在不斷成長的。身體的成長,使我們的外貌顯得亭亭玉立,但是,我們也需要"心靈的成長"。這就是要我們遇事要冷靜,做事要成熟……總結成一句話:"凡事三思而后行"。不僅在工作中適用,在生活中同樣重要。也許你會輕蔑的說:這有何難?我們每天都在不停地思考,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三思而后行的結果"。如果真是這樣,為什么還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動手打架?為什么還會有人因為一時的不如意而產生輕生的念頭呢?
這些人就是做事前沒有"三思",只是圖一時之快。正如一幅漫畫反映地那樣,男孩想要盡快砌好圍墻,從而顯示自己的技術,卻忽略了"三思"的過程。以至于在為滿意的成果而高興時,發現沒有為自己砌一個出口。
試想,這些人但凡能夠多思考一下,將要做的事情會帶來的結果,他們還會犯那樣的錯誤嗎?世界上沒有賣后悔藥的,如果因為一時的沖動,不計事情的后果,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當嚴重的后果給自己和他人造成傷害的時候,再去后悔,再去懊惱,一切已經來不及了。其實現實中,有多少足以警醒我們的事情發生?。?
有一個總想著掙大錢,對自己掙的死工資很不滿足,后來看到大家都在炒股,而且有很多人賺了很多錢,他就動心了。然而,他對炒股并不熟悉,但是他當時已經被沖昏了頭腦,一心想翻本,所以把自己的一大部分積蓄都投進去了,他的投資是盲目的,他并沒有進行仔細的分析,也沒有找專業人士進行咨詢,就看著別人買什么他就買什么。結果是他買的那支股票,最后成了垃圾股,自己的投資全打了水漂,事后,他的后悔可想而知了。
俗話說的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就是告訴我們做事前一定要謹慎,凡事應做到三思而后行。要多想一想行動的方案,多想一想每種行動將產生的結果,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先瞄準再放槍,打中目標的機會會更大;先想好再著手做,就會有更高的效率,得到更好的結果。
我想每個人都愿意由衷地說聲:無悔!因為那是一種成熟的氣息,但是,也要我們將古訓"謹于言,慎于行"銘記在心中,讓自己的言行和諧于自己的心靈,凡事多想想、不固執、不任性,你能得到"無悔"的灑脫。
知道不如做到,想到更要做到
杰克·韋爾奇給年輕人的忠告:如果你有一個夢想,或者決定做一件事,那么,就立刻行動起來。如果你只想不做,是不會有所收獲的。要知道,100次心動不如一次行動。在很多人身上往往存在這樣的問題,看到別人的成功時,不以為然,以為那是很簡單的事情,如果自己去做的話,也能做到,或者自己也知道該怎么做,只是沒做而已。是的,很多事情做起來并沒有想得那么復雜,也有很多事情我們知道怎樣做能取得好的結果,但是問題的關鍵在于--你做了沒有?當別人在腳踏實地地把自己所知道的轉化成勝利果實的時候,你在做什么呢?
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不久,在西班牙的一次歡迎會上,有位貴族突然口出狂言:"發現新大陸沒什么了不起,這不過是件誰都可以辦到的小事,根本不值得如此張揚。"這位貴族繼續說道:"哥倫布不過就是坐著輪船往西走,再往西走,然后在海洋中遇到一塊大陸而已。我相信我們之中的任何人只要坐著輪船一直向西行,同樣會有這個微不足道的發現。"
哥倫布聽完貴族的這番"高論"后,并沒有表示絲毫的尷尬,只見他漫不經心地從身邊的桌子上拿起一個煮熟的雞蛋,微笑這說:"請各位試試,看誰能夠使雞蛋小頭朝下,并豎立在桌子上。"
大家用盡了辦法,也沒有一個人能成功,哥倫布拿起手里的雞蛋,用小頭往桌上輕輕一敲,雞蛋便穩穩的豎立起來了。那位貴族立即說:"用這種方法,我也做得到。"
哥倫布起身很有風度地環顧這在座的每個人說:"是的,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做起來都非常容易,不過其中最大的差別,就在于我已經動手做了而你們至今也沒有做。"
再多的智慧,再多的奇思妙想,如果不用在行動上,都是毫無意義的。一個人的能力有多強,不在于他知道多少,而在于他能夠創造多少價值。
2004年在北京舉行的"2004杰克·韋爾奇與中國企業高峰論壇"中,中國的2000多名工商界的精英都希望從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CEO那里得到一些"秘笈",但是他們并沒有得到萬靈的秘笈,但是幾句對話的確引發了深深的思考。有人問道:"我們知道得都差不多,但為什么我們大家與你們的差別那么大呢?"韋爾奇一字一句地回答:"你們"知道"了,我們卻"做到"了。"一句簡單的回答,卻道出了卓越與平凡的真正差別。
"知道了"并不等于"做到了",而且是遠遠不等于"做到","知道了"距離"做到"還很遠很遠,然而往往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誤區,認為知道了就萬事大吉了,就開始沾沾自喜?,F在這樣的觀念已經形成了一種"知道文化"--什么都知道,說起來一套又一套,談起來一個比一個頭頭是道,但就是做不到。怎樣才能跨過"知道"到"做到"這個檻,是每一個追求卓越,想要超越平凡的人都應該深思熟慮的問題,只有真正把自己知道的應用好,創造出真正的價值,才能一步一步地把夢想造進現實。
日常生活中,許多該做的事情,不是我們沒有想到,而是我們沒有立刻去做。人總是有惰性的,很多時候自己已經形成了對一件事情的想法,也知道這件事情是可行的,但就是推三阻四,遲遲不愿拿出行動去實現,所以時間一過,就慢慢地淡忘了,即使再想起,也錯過了再做的時機或者已經沒了再做的興致。結果往往就是別人也會有這樣的想法,而且會很快就付諸行動,所以成功的是別人,自己只能帶著羨慕和不服氣的眼光去看著別人的成功。
其實,已經想到了,為什么不去行動呢?"知道"與"做到"的距離很遙遠,但是,"想到"距離"做到",已經不是那么遙遠的事情了,只要你能積極地付諸行動,成功的可能就會大大提高。如果只是一味地想,而沒有實際行動,那么你就會失去很多的機會。
有一個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一只可愛的小花貓,他非常喜歡,想把它帶回家,可是又怕媽媽不同意,所以,他把小花貓拴在家附近的一棵樹上,然后回家,去跟媽媽商量把小花貓收養的事情,媽媽最后同意他把小貓抱回家,但是當他再次回到那棵樹下時,小花貓已經被一只狗咬死了。小朋友非常地難過,因為他知道不管怎么樣,媽媽最終都會同意的,只是自己沒有當機立斷把小花貓帶回家,才失去了它。這位小朋友實際上已經認準了這件事情,但是,他并沒有當機立斷,所以失去了最后的機會。
思維的一瞬間可以想出很多優秀的點子,這就需要我們去把這些難得的思維轉化為實際行動!想到更要做到!才是真正永恒的真正的高明!光想不去實施也是途勞無功的。一位優秀的藝術家為了不讓任何一個想法溜掉,在他產生新的靈感時,他會立即把它記錄下來--即使是在深夜,他也會這樣做。他的這個習慣十分自然、毫不費力。所以優秀的藝術家總能創造出優于他人的杰作,因為很多靈感的激發是一瞬間的事情,如果沒有立刻把它抓住,它就會悄悄溜走。
2001年初,小麗找就讀于某城師專的好朋友小娜玩,晚上肚子餓了想吃宵夜,在等宵夜的空檔,小娜提起了這條街上還有另外幾所學校,住校的學生不少,卻沒有幾家像樣的夜宵店。于是,平日就喜歡吃鴨仔粥的小麗,突然就有了在這兒開間鴨仔粥店的想法。想到了就更要做到,原本打算第二天就回去的小麗,便在師專呆了下來,觀察學生流向流量、調查顧客消費意向,足足折騰了一個禮拜。
一個禮拜后,小麗帶著幾年積蓄的一萬塊錢在師專的對面租了一間20平米的小店。由于是在學校附近,所以小麗理所當然將主要的消費目標群鎖定為學生。雖然啟動資金有限,小麗自己動手把小店裝飾得倒也愜意,從構思、設計到施工,小麗都親力親為,其間也融入了不少朋友的主意,小娜等幾個好朋友更是幫了大忙。在裝修的空檔,小麗向身為大廚的表哥,學習了鴨仔湯的做法,經過一個多月的勤學苦練,她終于出師了。她的小店在幾個月后正式開張了,而且生意非常紅火。
人的潛力是博大的,關鍵在于自己有沒有把它開發出來,是不是想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想不想改變現在的這種狀況和處境,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在你想到了改變現狀的方法后,有沒有立即行動。如果要成為一個果斷干練、做事有效率的人,最好還是"想到做到"。有些人在面對一些事情時,會為它的困難而六神無主、心情緊張、沉重不安。這些人大多是較為拘謹和責任感較重的人。去除這種懼怕和緊張心理的辦法,就是立即著手去處理這件事,當真正開始做了以后,往往會意外地發現,原來事情并非原來想象的那么困難,而是自己嚇倒自己罷了。
做一個為了自己的夢想勇敢行動的人吧!你做了也許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做,就一定是失敗的。其實,成功離我們并不遙遠,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做個有心人,多主動做些事情,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一旦你堅定了信念,就要在接下來的24小時里趕緊行動起來。這會使你前行的車輪運轉起來,并創造你需要的必要的動力。如果想要成功,就不要做空想家,而是要落實到行動中。要相信自己在夢想的支撐下,你的行動,會讓你離成功越來越近!
行動時,重點只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