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宸沒有理她,迎著滅絕冷冽的目光,神情不變:“師太,你所謂的祖師留言,只是道聽途說,當不得真。”
不給滅絕開口的機會,解釋道:“當年,祖師人在西川,襄陽城已然被元兵攻破,其實曾祖已有預料,為了留下子嗣,不至于斷絕郭家血脈,早先就安排了我父親等兄弟姐妹三人出城避難。”
“但也因為曾祖鎮守襄陽讓元兵傷亡慘重,追殺我父親等人的蒙古高手不絕,幾十年來東躲西藏,只留下了在下這一支。”
“......我父親本是破虜公最小的兒子,去年因遇洪水驟遭重病,去世前才私下告知我的身份來歷......”
“......我父親本不想麻煩貴派,只想了卻余生,安度晚年,但世事多舛,沒想到一場天災讓他不得不告知在下一切,西行而至......”
“若師太害怕元國追殺,拖累貴派,晚輩也不會死纏爛打,轉身下山便是。”
周宸言語坦然,真摯堅定,旁聽者貝錦儀和丁敏君目光猶疑起來。
雖然說得動聽,但他心中卻有些忐忑。
倒不是言辭中有什么漏洞,他所編造的一切除了原身百分百不是郭家后人外,其他都合情合理。
因為此世的父母確實死于天災洪水,且父親是幾年前來到郭家村入贅的......
他說得話皆是真的,只是隱去了部分,所以怎么查都看上去與他話對照的千真萬確。
滅絕目露沉思,沒有說話,殿中一時間安靜下來。
過了一盞茶功夫,才緩緩吐出四個字:“口說無憑。”
聽到這話,周宸心中暗喜,知道她信了部分,但還有疑慮未曾消除,他需要再接再厲,拿出最后的手段,斬斷對方最后的問題。
依著早已備好的方案,“在下正好有一樁關于郭家世代流傳幾十年的秘密,以師太你是姑奶奶傳人身份,倒也不算外人,正好說出來證明郭某的身份。”
“秘密?”
“關于一柄刀和一把劍的秘密。”
說道“劍”的時候,目光直直放在了上首的倚天劍上。
“刀?劍?!”
看他神態,哪能不知道眼前小子所說話的含義,滅絕喃喃一句,面容大變,嚴厲的目光咄咄逼人。
“法不傳六耳!”
掃了眼左右,滅絕揮揮手,貝錦儀和丁敏君滿懷好奇,略帶不情愿地走出大殿,關了門。
“說吧!”
“當年,神雕俠楊過退隱江湖,留下昔年縱橫天下的玄鐵重劍給予曾祖,曾祖為了抗元大業,融了重劍,重鑄了一刀一劍,刀便是屠龍刀,劍就是倚天劍。”
“劍給了峨眉祖師,刀到了祖父之手。”
周宸慢條斯理地訴述著來龍去脈,最后才道出了其中的秘密,“集齊刀劍,運勁相撞,可得曾祖留下的秘籍、兵法,以此領導武林群雄,抗元破虜,恢復漢家江山。”
“你......”
滅絕心中大驚,峨眉掌門歷代相傳的秘密居然被眼前少年輕易道出,重新審視先前的一番話,發現除了郭家后人的身份,無法解釋對方為何知曉這一切。
周宸吐了口氣,“師太,不知這個秘密是否證明郭某的身份呢?”
滅絕沉吟半晌,才緩緩點頭,兩條下垂的眉毛上揚稍許:“如此說來,郭大俠有血脈傳世,武林之幸也。”
已然承認了他的身份。
“按照輩分,郭某要稱師太一聲師姐。”
周宸頓了頓,見滅絕并未反駁,繼續道:“郭家經元賊追殺多年,本不該拖累峨眉,但如今走投無路,只能厚顏求得庇護,為得便是重振門楣,不墜曾祖之仁名。”
“勿要言拖累二字,峨眉祖師乃你祖父親姐所創,與你自家無疑,再說祖師創建峨眉就是要驅除元虜,若見郭家子弟不曾相助,下得黃泉如何與祖師相見?”
滅絕言辭鄭重,顯然對于他的身份此時沒有了半點疑惑。
“師姐之恩,郭家沒齒難忘。”周宸雙眼一‘紅’,語氣哽咽。
“好了,郭大俠何等豪杰,你勿要哭哭啼啼作小兒姿態,墜了祖輩威名。”
“靜玄!”
“弟子在!”
滅絕喊來守在門口的貝錦儀,“他乃祖師故人之后,按照輩分是你等師叔,不可怠慢了,可明白?”
“是,師傅。”貝錦儀偷看了周宸一眼,心中滿是疑惑,卻不敢多問,連忙應下。
“師弟,你一路勞頓,先隨靜玄下去歇息去吧!”
周宸向著滅絕行了一禮,隨后與貝錦儀離開大殿。
“師傅,此人來歷不明,會不會有詐?”
看著周宸離開,丁敏君心中吃驚,連忙問道。
“閉嘴。”
滅絕狠狠瞪了她一眼,“他的事與你無關,為師自有方寸。”
“是,師傅。”丁敏君戰戰兢兢應道。
......
三日后,凌晨時分,太陽東升。
峨眉山東南面一處云海,金色的陽光映照而至,云霧翻騰,透著縷縷五彩斑斕,仿若靈山佛地。
山崖是一座百米左右長的空中走廊,盡頭是一座圓頂涼亭。
亭內,一名穿著素袍的少年倚坐在亭柱下,正是安頓下來的周宸。
他四周堆滿了各式各樣的書冊,上面所著的名字無一例外皆是峨嵋派不傳之密法,鎮宗之根本。
其中,周宸最終的目標【峨眉九陽功】赫然在列。
有一說一,滅絕雖然性格乖張,執拗頑固,讓人感覺難以相處,但一件事只要認準了,絕不會三心二意,表面一套背面一套。
比如周宸提出修煉內功,她毫不猶豫,便從傳功閣拿出所有功法任他挑選。
這種毫不藏私的態度,讓周宸直呼這一步走對了。
‘深藍!’
念頭一動,空間產生波瀾,右手中由虛轉實地出現了淡金色的【萬界破識符】
嗡!
隨著周宸按動‘深藍’第一個按鈕,一道虛擬的影像浮現在他的眼前。
一間布置樸素,古色古香的道觀內,上首供奉著三清道祖,南側是三足兩耳的半人高香爐,青煙裊裊。
蒲團前,一名扎著發簪,年約二十七八左右的青年道士佇立,十分自然地打了個稽手,道了句‘福生無量天尊’。
【諸位道友,貧道慎虛,閑話不多提,讓我們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