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土
彎曲的石徑從小山坡上伸延下去,坡上坡下,長滿了茂密的樹木,望去只覺滿眼一片濃綠,連身子都染得碧沉沉的。坡底綠草如茵,這里那里,點綴著粉紅、淡藍的小喇叭花。石徑穿過草地,又爬上對面的小山坡,消失在綠蔭深處。微風掠過這幽深的谷底,清晨芬芳的空氣沁人心脾。許久以來,我還是第一次來到這隱秘的所在。
這不是我兒時常來游玩的地方么?對了。那四根白石柱本是藤蘿架,曾經開滿淡紫色的花朵,宛如一個大的幔帳。記得我和弟弟,還有幾個小朋友一起,常在這里跑來跑去捉迷藏。而我們最喜歡的游戲是玩土。小山腳下石徑旁,那一塊地方土質松軟,很像沙土,我們便常在這里進行大規模的建設,造橋、鋪路、挖河……把土蓋在手背上拍緊,然后慢慢抽出手來,便形成一個洞,還可以堆起土墻、土房。我們幾乎天天要造一座城池呢。
那正是“七七事變”后不久,我們幾個孩子住在姑母家,因為那時這里是教會學校,可以茍安一時。雖然我們每天只是玩,但在小小的心里也感到國破的厄運了。記得就在這藤蘿架下,我給飛螞蟻咬了一口,哭個不停。弟弟擔心地拉著我的手吹著,一個大些的小朋友不耐煩了,說道:“這是什么大事,日本兵都打進來了!”
“他們來搶我們的土地嗎?”我馬上停住了哭,記起了這句大人說過的話。緊接著我就去撫摸我們經常撫摸的泥土,覺得土地是這樣溫暖,這樣可親可愛。我恨不得把祖國大地緊緊擁抱在胸懷之間,免得被人搶走。我生長在這里,我愛這樹、這山、這泥土……
我不覺坐在石徑的最下一階,撫摸著那綠草遮蓋的土地,沉入了遐想。
我想起清華校門內的那條林蔭道,夾道兩行槐樹。每年夏初,淡淡的槐花香,便預告著要有一批年輕人飛向祖國各地,去建設我們親愛的祖國。記得我走上工作崗位那年,我們幾個同學在那條路上徘徊了多少次!我們討論怎樣使自己成為一絲一縷,來為祖國、為人民織造錦繡前程!后來我們全班十一個同學一起寫了一份決心書,其中有這樣的話語:“如果有不如意的時候,請不要跺腳吧!腳下的土地,埋藏著烈士的頭顱,浸染著烈士的鮮血。我們沒有權利驚擾他們,我們只有義務在這片土地上,實現他們為之獻身的理想。”記得在大禮堂宣讀這份決心書時,會場是那樣安靜,氣氛是那樣激動和熱烈,每個年輕的心都充滿著建設祖國的美好愿望。會后,我走出禮堂,看到門前一片草坪,我又一次想擁抱祖國的土地。我要用每一分力量,使祖國的土地更加溫暖……
下放勞動時,我親耳聽到一個公社書記也說了類似的話:我們腳下的土地非比尋常,“不要跺腳”。在村中住下了,我才知道確實有“熱土”這兩個字。我的房東大娘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都是積極分子,她常說,這附近十幾個村莊,多少里地,每一寸都有她的腳印。“連那桑干河的水波紋,都讓我踩平了。”她的獨生子沒有大槍高就參了軍,五十年代末期在張家口地委工作,多次來信請娘去住。我就坐在大門前小凳上給老人家念過幾次這樣的信。大娘每次聽過,總是怔怔地望著村外那一片果樹林。村子居高臨下,越過那一片雪白的花海,可以望見花林外面的桑干河,閃著亮光,正在滔滔流去。“熱土難離呀!”大娘每次都喃喃地說,“熱土難離!”
熱土難離!我們的淚水、血汗灌溉著它,怎能不熱!我們的骨殖、身體營養著它,怎能不熱!因為我們在這里度過了童年,在這里寄托著青年時代的夢想;我們還要永遠安息在這里。因為這是我們的,我們自己的,我們自己的祖國的土地。
可是在六十年代末期,一切過去的和將來的夢,一切美好的人為之生活、戰斗的信念,都成為十惡不赦的罪行。正在建設的城池轟然傾倒,熱土變成了廢墟。那段沉重的日子,說不完寫不盡,但有些記憶,也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淡漠的。可有一個說來平淡的現象,卻使我永不能忘。由于各種原因,我好幾個月不曾出城,一次終于來到這校園中看望年邁的父母,在經過幾個宿舍樓時,感到氣氛異常,兩邊樓頂上都橫放著床板,后來知道那是武斗中的防御工事。行人經常來往的大路空蕩蕩的,到處扔著些破磚爛瓦。雖然陽光照得刺眼,卻顯得十分荒涼慘淡。不知是怎么回事,我躊躇良久,繞道而行。后來聽人說,幸虧沒有愣走過去,要是走過去,還不知道有怎樣的下場!那時,無論怎樣的下場,我都不在乎,但我卻記住了那空蕩蕩點綴著碎磚石的路面,陽光照得刺眼。
以后我每想起這制造出來的空蕩蕩的荒涼慘淡,就想起我們的流著活水、開著鮮花的土地,就想起要在這一片熱土上創造美好生活的熱切心情,就想起幼年時怕失去祖國的恐懼。無論經過怎樣的曲折艱險,我總覺得腳下的熱土給我力量,無論怎么迷茫絕望,我從未失去對祖國的信念。
清晨和煦的陽光,從濃密的樹蔭間照了下來,可以看見一束束亮光里淺淡的白霧。霧氣正在消散,一束光恰照在我兒時玩沙土的地方,這里是一片鮮嫩的綠色,我們那幼小的手建造起來的玩具城池,當然不復存在。但我們現在正用成年人的堅定的手,在祖國的熱土上,建設著新的、各種各樣的美好的城池。為了得到這建設的權利,我們付出過多少巨大的犧牲,多少錐心的痛苦,多少艱辛的勞動……
建設新的城池,當然也不會一帆風順,說不定還需要血肉之軀來作基石。然而經過那慘重災難的人民,永遠不會束手無策,永遠會有足夠的勇氣,來建設起嶄新美好的一切一切,即或面對疾風驟雨、驚雷駭電!因為我們是站在億萬人民的血淚和汗水澆灌的熱土上,是站在中華民族祖祖輩輩的身體骨殖營養的熱土上啊!
我離開這幽靜的綠谷,慢慢走回家去,遠遠看見巍峨的圖書館門前,有一群群背著書包的年輕人在等候……
1979年6月
(原載《十月》197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