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籍一行浩浩蕩蕩的自安邑啟程,直奔雒陽而去。
隊伍中,除卻二百背嵬私軍外,乃是上百仆從女婢,拱衛著蔡昭姬的車馬。
事實上,別看衛籍一行約莫三百多人,可在這個時代,倒也不算什么。
眼下達官顯貴比比皆是,出門哪個不是仆從三千,像衛籍這樣前往雒陽卻只帶三百余人,還真稱不上世家豪強。
當然,即便如此,在尋常百姓眼中這浩浩蕩蕩的隊伍也十分惹眼,隊伍所到之處,尋常百姓紛紛避讓。
倒也一路平安無事,只是由于拖家帶口,趕路自然不會太快。
就這樣,歷經十余天,衛籍自安邑而出,取道箕關,進入河內地界,再由河內一路南下,終于來到了小平津關。
眼下已是十月末,天氣逐漸轉涼,好在衛籍此行一路向南,倒也不覺得天氣有多寒冷。
小平津關毗鄰河水,也就是后世之黃河,乃是黃巾起義時大將軍何進為鎮壓黃巾,在此地置關戍守。
再后來,誅滅十常侍之時,張讓等人帶著少帝也被圍困于此,張讓便在此地投江,可以說,這小平津關見證了多年來雒陽周圍的所有大事。
甚至,就連董卓也是從距此地不遠的邙山入京。
此刻,河水周圍水草枯黃,一派蕭瑟景象。
衛籍駐馬來到岸邊,看著面前略顯荒涼的關隘,心中不免有些感慨。
如今漢室氣數便如這蕭索景象一般,逐漸衰亡。
……
蔡昭姬款款而來,見自家夫君眺望大河,不由開口:“夫君在想什么?”
衛籍自然不會和蔡昭姬說大漢氣數已盡,他笑著說道:“此地風大,夫人為何不在車中休息?”
蔡昭姬從安邑一路到此,雖說是進京與父親團聚,可旅途無趣,一路上難免游玩一番,倒也增進了與衛籍的感情。
只見蔡昭姬搖了搖頭,含笑站在衛籍身邊:“大河奔涌,如此美景豈能錯過?”
衛籍心中微詫,難怪能寫出錦繡文章,他對蔡昭姬不似尋常女子的印象又深了幾分。
“夫君,我們快到雒陽了吧!”
越是臨近雒陽,衛籍越能感受到蔡昭姬心動的波瀾,這大概就是近鄉情更怯。
衛籍點了點頭:“從此地渡河便進入河南尹地界,離雒陽的確不遠了?!?
蔡昭姬點了點頭。
由于隨行隊伍浩大,想要快速渡河也不是易事,二人便在大河邊臨風而立,等著隊伍渡河后再出發。
然而,就在這時,南面卻傳來馬蹄聲。
須臾之間,一支騎卒小隊便出現在衛籍眼中,約莫四五十人。
而一邊的蔡昭姬聽聞董卓入京后燒殺擄掠,見此情景她略微有些驚慌,連忙靠在衛籍懷中:“夫君!”
“夫人莫慌!”
衛籍將蔡昭姬攬入懷中,一邊安慰蔡昭姬,一邊緊盯著前方的騎卒。
衛籍心中想到,自己有兩百背嵬相隨,一路上還真沒遇到不長眼的,想來也不會出什么亂子,但他還是對蔡昭姬說道:
“夫人先回車中?!?
衛籍將蔡昭姬扶上馬車,轉身便跨上戰馬。
“來者何人?”
而反觀對方,顯然是被這數百騎卒所震懾,為首一人甲胄俱全,甚是英武,來到衛籍面前,勒住韁繩拱手道:
“奉太師之命,追拿逃犯,爾等何人?”
衛籍皺了皺眉,繼而恍然,董卓入關后,連任太尉、太師、最后自領相國。
想必此人口中的太師便是董卓,只是他沒想到,離開安邑不過短短數日,董卓已經從太尉變成了太師。
衛籍朗聲說道:“某乃河東衛籍也,此番正是奉太師之命入京!”
“哦?可是大敗白波賊之衛仲道乎?”
衛籍微微頷首,便見到那人翻身下馬,一臉欽佩道:“某姓張名遼,并州雁門人也!”
衛籍愣了愣,繼而欣喜道:“足下可是張遼張文遠?”
張遼沒想到,剛才還云淡風輕的衛籍,自從聽到自己名字后臉色頓然大變,
張遼木然道:“正是,足下……足下可是識得在下?”
衛籍微微一笑:“久聞文遠大名,今日有幸相會!”
張遼不明所以,在他看來,自己不過何進手下一軍候,此刻無奈從于董卓。
而這位名震河東的騎都尉如何能識得自己,想來是客氣話,張遼拱手說道:
“都尉謬贊了,都尉于河東大敗白波,名震四方,遼十分敬佩。”
衛籍也知道自己有些失態,立即平復心情:“文遠這是在追鋪何人?”
“都尉有所不知,典軍校尉曹操拒不接受太師招攬,易名而逃,太師命我等追捕?!?
嗯?
張遼追殺曹操?
衛籍想到這里,面色有些古怪,也不知道二人日后成為君臣后,會對此事作何感想。
當然,深知歷史的衛籍自然知道此番追捕必定無功而返。
曹操逃離雒陽后在陳留郡起兵,此刻應該是往東而走,張遼卻往西追,自然是無功而返。
不過也僅僅是一瞬,衛籍便想起曹操逃離雒陽不久后便會傳檄天下,號令天下諸侯討董。
此刻,怕是距離雒陽之亂不遠了。
坦白說,衛籍心中十分期待董卓能夠捕獲曹操。
如此一來,日后便少了最大的勁敵,可衛籍也知道這有些不太可能,他收斂笑容:
“既如此,便不打擾文遠了。”
張遼自然不知衛籍的心思,拱手道:“公務纏身,張遼日后再去拜會都尉!”
事實上,張遼出生邊郡,十分敬佩衛籍這些在邊事上有所建樹的人。
衛籍大喜過望,連忙說道:“既如此,某便恭候文遠兄!”
張遼點了點頭,拍馬而去。
待張遼走遠后,衛籍臉上的笑容逐漸消失,看向雒陽方向,心中暗自思量。
前有袁紹后有曹操,他們相繼逃離雒陽,這件事更加堅定了衛籍心中的想法——
袁紹四世三公自不必說,就連曹操也是累世官宦,連他們都不敢接受董卓的封賞,自己絕不可與董卓有過多瓜葛!
想到這里,衛籍心中升起絲絲憂慮,此番入雒,怕是不好與董卓周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