涑水河畔,晨光熹微,秋風吹散江面上的晨霧。
衛籍率領大軍浩浩蕩蕩的在江邊行軍,潮濕的江風帶著些許寒意撲面而來!
程軍候落后衛籍半個身位,一番思量后拍馬上前,說道:
“司馬,我們當真要和郭太決戰?”
程軍候心里想著,雖說此刻跳出包圍,率先向董池陂一帶進軍,的確有可能遭遇郭太。
可畢竟郭太手上的兵馬全是他的精銳,少說也有一萬人,己方僅有五千,如何能戰!
衛籍跨坐在馬上,鏗鏘道:“有何不可?”
一路上,衛籍已經把此刻河東的局勢分析明白。
眼下,白波大軍分散,北面汾水河畔的翼亭有兩萬人,介山有李樂一萬駐軍,主力正在自臨汾向介山東面的稷山亭推進,而郭太則是率領精銳在向董池陂一帶迂回,就連于夫羅所部騎卒此刻也被徐晃牽制。
四路大軍逐漸形成了一個圓形包圍,而包圍圈的正中心,便是介山!
白波軍的作戰規劃顯而易見,那就是要將衛籍的軍隊圍困在介山,畢其功于一役,將衛籍大軍全部殲滅。
可郭太卻忽略了至關重要的一點!
“此刻郭太大軍皆不在身邊,如果我軍能夠快速穿插,在董池陂一帶埋伏,未必不能一戰而勝!”
在衛籍看來,行軍打仗不能只看敵我兵力之差距。
要真是如此,那還打什么仗,戰前雙方大將互爆兵力,少的一方直接投降就行了!
古今往來,無數戰例已經證明,只要調度得當,以少勝多也不是不可能!
衛籍看了程軍候一眼,他也并沒有過分苛責,畢竟這個老軍候除了資質以外的確有些平庸。
衛籍緩緩開口:
“程軍候,爾要明白,從此刻開始,攻守之勢異也,區區董池陂,寇可往,吾矣可往!”
程軍候面色一凜,看出了衛籍的不悅,連忙答道:
“是!”
……
董池陂處于涑水下游,近聞喜而遠臨汾。
故而,盡管衛籍收到軍情之時郭太已經向董池陂進軍,可衛籍還是先一步抵達董池陂。
董池陂乃是涑水分流后形成的一方大湖,湖水四周蘆葦叢生,一眼望不到邊。
此刻,衛籍行軍至董池邊上,目光掃過半人高的蘆葦,沉聲說道:
“按原定計策在蒹葭中設伏!”
以五千人去硬拼郭太大軍純屬是天方夜譚!
即便衛籍以逸待勞,那也是不可能的事,一旦戰局陷入焦灼,勝負難料!
衛籍自然不會去冒險。
是故,設伏是最好的辦法!
事實上,伏擊戰之所以能夠屢戰不爽,是由于大軍長途跋涉的情況下,必定是輕裝前行,以求節省體力,快速行軍。
而士卒往往只會手持防身的輕武器,甲胄和長柄武器定然是裝在大軍輜重車上。
這就造成了,想要從行軍陣型變換成作戰陣型是一件極其復雜的事情。
衛籍此戰本質上是以戰斗狀態去進攻行軍狀態的郭太,勝算自然大。
就這樣,衛籍大軍趁著晨光,撥開沾滿露水的蘆葦,消失在蘆葦叢中。
……
設伏待敵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衛籍在蘆葦中靜待郭太大軍前來!
好在郭太大軍輕裝而行,速度并不比衛籍慢多少。
值得一提的是,河東官道連著聞喜和臨汾,想要快速迂回至聞喜背后,那必定會走這條官道。
而董池陂就在官道邊上,可以說,衛籍設伏的地方乃是郭太的必經之路!
臨近正午。
平坦寬闊的官道上,郭太騎馬走在大軍最前方,身后是一萬精銳。
郭太此戰信心滿滿,他沒想到衛籍在經歷幾次小勝后竟然得意忘形,以區區五千兵馬就敢攻打介山。
“到底是乳臭未干的小兒!”
郭太如是想到。
在他看來,上次的聞喜之戰是由于衛籍占著城池之利,拂曉時突然發起猛攻,他措手不及之才讓衛籍逃走。
眼下三面包圍之勢已經形成,只待他引兵至聞喜之南,切斷衛籍南渡涑水的退路后,四路大軍便可發動總攻,將衛籍圍困于介山腳下。
想到這里,郭太長舒一口氣,緩緩開口:
“我軍現在何處?”
一名將領輕夾馬腹,來到郭太身邊:
“大渠帥,我軍已靠近涑水一帶,前面便是董池陂,過了董池,便離聞喜不遠了!”
郭太點了點頭,朝前方看了看,入眼是一望無際的蒹葭,毫無波瀾。
身旁的將領皺眉說道:
“大渠帥,此地蒹葭叢生,若是敵軍在此地埋伏一軍,我等死無葬身之地也,依末將看,不如先派斥候前去探查一番,大軍再行動不遲!”
郭太看了看獻策的將領,眉頭微皺,這些他何嘗不知。
只不過此地蒹葭叢生,斥候探查殊為不易,若是等斥候探查完再行軍,勢必會耽擱行程。
況且,衛籍本來就只有五千大軍,此刻正在和李樂對峙,根本無兵可調!
郭太斟酌片刻,搖了搖頭:
“量那衛籍小兒無智,必定不會在此地設伏,兵貴神速,我等需盡快趕到聞喜!”
繼而,郭太深吸一口氣,朗聲喝道:
“傳令三軍,務必于黃昏時分趕到聞喜!”
白波將領原本還想說些什么,只不過當他看到郭太滿臉堅定,張了張嘴,只能無奈道:
“遵命!”
隨著郭太一聲令下,大軍浩浩蕩蕩的向董池陂進發!
……
衛籍率軍早已在蘆葦中潛伏多時。
由于精神持續緊繃,衛籍難免有些疲勞,就在他下意識的要放松警惕之際,官道上隱約有腳步聲傳來!
頃刻間,腳步聲由遠及近,逐漸密集而清晰,衛籍面容一肅,透過蘆葦打眼瞧去——
來了!
衛籍握緊手中環首刀,蓄勢待發!
約莫過了一刻鐘,郭太大軍已完全進入董池,衛籍深吸一口氣,猛然暴起:
“弟兄們,殺!”
隨著衛籍大喝一聲,頃刻間,喊殺聲響徹董池陂!
“殺!”
……
“弓箭手,放箭!”
箭雨傾瀉而來,無數白波士卒應聲而倒!
原本井然有序的白波軍當即亂作一團,紛紛高喊:
“敵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