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收服常延齡
- 明末,我崇禎不裝了,開殺
- 姓姓姓姓徐
- 2196字
- 2024-07-21 18:09:00
內殿,乾清宮中。
趁著袁崇煥還未入宮覲見之前,朱由檢正在拉著常延齡嘮嗑。
“延齡啊,今年多大了?”朱由檢問道。
常延齡表情有些怪怪的,說道:“啟奏陛下,臣今年二十有三。”
他比朱由檢還大七歲。
但是天地君親師,誰叫朱由檢是皇帝呢,就是大一輪又如何,還是以朱由檢為尊。
朱由檢點點頭,繼續問道:“可有婚配嫁娶啊?”
常延齡老臉一紅,本來粗糙的漢子,倒是有了點柔情?說道:“倒是已經與中山王(徐達)之后,魏國公徐弘基大人的愛女有了婚約。”
魏國公,乃是中山王徐達之后,也是徐達嫡子一系。
不過因為徐輝祖在靖難之役誓不臣服于朱棣,導致魏國公一府曾經遭到冷落,到了朱棣遷都北京之后,魏國公則是被留在南京,一直到如今。
可徐輝祖畢竟是朱棣的大舅子,而且徐輝祖在永樂一朝很快就死了。
索性到了明末,魏國公一系仍然有人世襲罔替。
要知道,現如今只有五大公爵家族,分別是魏國公一系,定國公一系,黔國公一系,成國公一系和英國公一系。
其中成國公與英國公兩家,都不是大明開國貴勛,而是靖難之役的功臣。
成國公起自朱能,英國公則是開始于張玉。
如今的英國公乃是第七代,老英國公為張維賢。
這一代的成國公則是朱純臣,已經襲爵到了第十二代世系,倒是年紀不大。
除去這兩家,剩下三家可不簡單。
首先是黔國公一系,最初乃是西平侯沐英之后。
從永樂四年開始,因西平侯沐晟以征交趾之功,晉封為黔國公,食祿三千石,子孫世襲。
同時沐氏累世鎮守云南,雖無封疆之名,卻有封疆之實。
可以說云南已經成了沐家天下。
唯一值得敬佩的,是沐家明明有了造反的能力,卻始終鎮守云南三個世紀,就算曾一度與朱元璋的十八子朱楩鬧過矛盾,也從未想過造反。
沐家世代忠良,即使到了南明末期被坑慘了,仍然要以身殉國。
可謂是忠義兩全。
再說魏國公和定國公,就更加了不得了,因為這可是整個明朝唯一的一門雙公爵。
魏國公一系是徐達的嫡長子徐輝祖一系,而定國公則是徐達的兒子徐增壽,在靖難之役因為給朱棣私自傳信,之后被朱允炆所殺,被朱棣追封為國公,由其后人世襲罔替。
所以魏國公和定國公都是徐達的后人,魏國公這邊繼承到了第十代徐洪基,而隔壁的定國公一系,則是繼承到了第八代徐希。
除了這五大公爵家族外,其他開國功勛,哪怕曾經的國公,也都該被削爵的削爵,該絕嗣的絕嗣了。
譬如湯和的爵位,曾經的信國公由于苦無子嗣繼承,后來被降爵為靈璧侯。
常遇春的后人,也就是常升這一系后人,也被降為了懷遠侯。
所以說,老朱家對老徐家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不如說,只要是老實本分的,在明朝還是能好好過的。
譬如說沐英一系,在云南這么多年都一直安居穩定。
扯遠了。
朱由檢拉著常延齡嘮嗑,還讓人給常延齡搬來凳子,更是拿來許多糕點和茶水。
早朝是從卯時開始的,也就是五點多鐘,現在還不到七點,就算做是早飯了。
常延齡卻注意到,朱由檢吃的都是尋常糕點,沒什么精致可言,勝在扛餓填飽。
“怎么?不合你的胃口?”朱由檢問道。
常延齡連忙說道:“臣不敢。只是陛下貴為天子,怎么只吃這個?”
朱由檢卻笑了,拿起一塊燒餅吃了起來,滿不在乎的說道:“朕在宮中還能吃飽肚子,也不知天下百姓又有幾人能吃得上一口燒餅。”
這倒不是他虛偽,更不是弄虛作假。
其實從朱由檢上位之前,就已經察覺到國庫空虛了。
所以在他還是信王時,王府的一應用度就很儉樸。
在今年初,朱由校還健在時,還把朱由校賜給他的景王府所屬的寶坻等縣及塌河地租銀六千三百兩,以“邊境多虞,軍需告匱”為由請求將這些地租銀兩還給國庫,以補邊防之需。
朱由檢都是真心實意的,畢竟當時朱由校可是健康的,誰能想到僅僅三個月,朱由校就一病不起直接去了。
朱由校才二十多歲的年紀,誰都沒想到他說沒就沒了,連個子嗣都沒有。
這才由朱由檢登基為帝。
以前如此,如今當了皇帝,朱由檢仍然勤儉持家,從不鋪張浪費。
吃什么不是吃?現如今要緊的是把國家撥亂反正,否則等到國破家亡了,別說一口吃食,恐怕命都要沒了。
所以朱由檢大口的吃著燒餅,絲毫不覺得什么。
常延齡低著頭,咬著口中的干糧,眼眶發澀。
在前朝時,他還以為朱由檢也被那該死的閹人蒙蔽了雙眼。
以為崇禎帝與天啟帝(朱由校)沒什么區別。
可現在看來,這位新皇帝,確實是想勵精圖治一番啊。
“陛下,臣,能為陛下做些什么嗎?”常延齡心底發苦,此時恨不得為國捐軀,只想貢獻一些什么。
他甚至說道:“陛下,江都有地名常家沙,乃是先祖(常遇春)遠裔族親。臣愿意以忠義為名,征收族丁數千,以報國家和陛下圣恩。”
畢竟他現在已經成為錦衣衛指揮使,不再是布衣白丁一枚,說要報銷國家與朱由檢的圣恩,倒也合適。
朱由檢想了想,點頭說道:“倒也可以。不過延齡啊。”
“臣在,”常延齡站起身,面色激動。
朱由檢深深的看著他,說道:“知道如今朕最頭疼的是什么嗎?”
不等常延齡回答,他自問自答道:“是可信之人太少太少。朕昨日登基,本來想給東林黨,也就是那些所謂清流文人釋放示好的信號。如果昨日他們愿意投桃報李,朕就已經除掉魏忠賢了。可惜他們都在考慮自己的利益,全特娘的有私心。”
“朕可以相信的,朕能用的人,實在是太少太少了。為今之計朕要握住屬于自己的人。而你,就是朕登基以來可以相信的第一人。”
“如今你可以奉朕的密旨,去招募你能信得過的人,組建一支親軍。索性你也是錦衣衛指揮使,就連駱養性也無法節制你,你只需對朕一人負責即可。”
“之后,朕還有其他事要交給你去做。”
朱由檢很看好常延齡的為人,要把他拉攏成為自己的心腹。
常延齡‘噗通’跪在地上:“臣,萬死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