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竟有如此名士
- 大明:從錦衣衛千戶,到白袍帝師
- 不要桃花要錢花
- 2015字
- 2024-08-14 23:35:47
不過氣歸氣,楚南天還是盡量保持著風度,免得鬧將起來讓周圍人看了笑話,平白拉低了自己在美人心中的水平。
(入縣學者稱廩生,朝廷按月發放廩米補貼生活,好讓他們專心讀書。)
(明代國子監一大生源,便是全國各地縣學推薦的優秀學生,通常都已經有了秀才的功名。)
樓前一曲舞罷,又上來兩個俳伶表演了一段“脫口秀”,說學逗唱,逗得在場眾人哈哈大笑。
不過對于見識了無數段子的王安,這些落后的逗笑套路只能說是一般般,甚至不能逗的王安“美人一笑”。
陸續又有雜耍、戲曲、小唱等節目,然而王安卻仍舊是一副古井無波的樣子,正襟危坐的嗑著瓜子。
周邊客人見狀又不禁嘖嘖稱奇,剛才還一副土老帽沒見過世面的樣子,現在又一副看淡人間繁華的場面,不得不讓人懷疑這會不會是個傻子。
這可冤枉了王安,實在是看不上這年頭除了勁歌熱舞以外的文藝表演。
畢竟后世娛樂大爆炸的年代,什么樣的雜耍相聲看不到,說白了娛樂神經都已經被麻木了。
也只有充分展示人類優美曲線的歌舞環節,才是千百年來人類永不厭倦的審美套路。
但這樣一來就讓人感到迷惑,明明看歌舞表演的時候還一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的樣子,但在其他環節卻又平靜的像個生無可戀的得道高僧,果真奇哉怪也。
楚南天看不慣王安的樣子,冷哼一聲自語道:“裝模作樣,也不嫌太晚。”
王安沒聽見,不過就算聽見了也不會叼他。
好不容易等到最后一出“銀槍插喉”表演結束,最開始的小丫頭又提著銅鑼走到小樓門前“鐺鐺”的敲了兩聲。
王安發覺,合著這銅鑼每敲響一次就代表著下一個環節的開始。
果然,銅鑼一響眾人退場。
身后小樓的正門偏門側門立刻全部打開,只見消失已久的胡靈慧和翠兒姐再次走了出來,臉上都掛著止不住的興奮的笑意。
“讓諸位久等了,奴家在此再次謝過諸位厚愛!”
胡靈慧與翠兒姐又是盈盈一禮,美妙的身段頓時展露無疑。
飄客們都激動的瞪大了眼睛,有性子急的直接叫道:“胡娘子、翠兒姐,既然知道我等愛煞你也,就莫要吊著我等的胃口了吧!”
“是啊是啊,到底是哪兩位入了二位娘子的法眼,趕緊揭開謎底吧!”
兩女又是對視一眼,齊齊笑道:“就讓我等干娘揭開謎底吧。”
兩人說著退到一邊,老鴇王干娘施施然走到臺階上,賠罪道:“這次的以文會友有些變化,我家兩個女兒面皮薄,不曉得如何說話,只好讓我這個當娘親的揭曉答案了。”
眾人聞言驚奇,紛紛追問:“王干娘,到底是什么變化,趕快說出來吧!”
“是啊是啊,心急死我了!”
王干娘微微一笑,這才說道:“本來我家兩個女兒,應該選出兩個乘龍快婿才對,不過這次卻要讓大家失望了,我這兩個不爭氣的女兒竟然看上了同一位公子!”
眾人聞言更加興奮,全都幻想著自己會不會是那位幸運兒。
一想到有機會左擁右抱,大享齊人之福就激動的渾身發抖。
尤其是楚南天,兩顆眼珠子都要瞪出眼眶,激動的抓緊了手中酒杯,讓王安都不禁要擔心,對方會不會把酒杯捏碎,弄個滿手是血。
在眾人的催促下,王干娘也不再打啞謎,而是掏出一張寫詩的箋紙,先是滴滴的默念一遍,隨即滿面贊嘆的道:
“原先聽說兩個女兒都看上了同一位公子,還在想哪位公子有此魅力,難不成是私底下收買了我的兩個女兒,可如今看來卻并非如此。”
“眾人且幫我評評,這首詩寫的如何。”
眾人早就等不及,立刻齊聲應好。
王干娘清了清嗓子,開始念道:
“這首詩名為《桃花庵歌》”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來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賤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做田。”
隨著最后一個字落下,王干娘笑瞇瞇看向全場,眉眼間卻似乎仍帶著濃濃的驚艷之色。
而場中諸人也是久久無語,細細咀嚼著詩詞中的一詞一語,或臉色蒼白甘拜下風、或滿面陶醉心服口服不一而足。
便是一向囂張狂妄的楚南天,也是臉色蒼白額頭冒汗,悵然若失道:“我金陵文壇何時出了如此大才,怎的……怎的我不曉得?”
何如山也是感慨,“如此佳作絕非一時偶得,非飽學名士難有如此胸襟。”
李如松則言簡意賅,悶悶的從喉嚨里吐出一個字,“絕!”
如此沉默了許久,人群才漸漸熱絡起來,一名白發老者站起身,對著場中諸人拱手一禮,贊嘆道:
“此時正合了韓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的道理,不知是出自何人之手,還請現身一見!”
老者說罷,又有一少年起身,揮舞著扇子悵然若失道:
“全詩畫面艷麗清雅風格秀逸清俊,音律回風舞雪,意蘊醇厚深遠。雖滿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艷字眼,卻毫無低俗之氣,反而筆力直透紙背,讓人猛然一醒。”
“人間浮華與我何益,我只過我的逍遙罷了!”
“名士、名士,真名士也!”
“是啊是啊,如此胸襟才真是我文壇名士,究竟是哪位所做,還請現身討教一番!”
老者和少年的話頓時引爆全場,這一刻他們仿佛不再是低俗的飄客,而是懷有崇高理想,且對于文學瘋狂熱愛的有志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