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暴君
- 諸天:從張翠山開始繼承家業
- 小豬蹄子子
- 2088字
- 2024-08-03 07:39:22
張翠山回歸校長職位。
除了每日工作,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更新教材。
“之乎者也,小孩子很難懂的。”
張翠山看向新請來的郭守敬以及師父張三豐,“我們要將知識,道理,蘊含在生活實踐中。”
“要知行合一。”
“最起碼,要讓孩子們看得到摸得著。”
聞言,郭守敬郭老,撫著自己的長須,看著面前的基本小冊子,“老夫入職也有兩個月了,這段時間一直研究我們武當學院的課本。”
“相比于其他私塾,我們的課本已經相當的通俗易懂了。”
“還不夠。”
張翠山搖頭,“現在的課本,是當初我編纂的,只是初版。”
“最起碼,里面還缺少插圖。”
“要用插圖,而且還要是彩色插圖。”
“而且,經過如今一年多快兩年的試驗,學生的接納程度,課本的缺陷也暴露了很多,必須要更正。”
“比如課本上關于計算的部分,我寫的缺少邏輯,缺少了循序漸進,需要更改。”
“還有,我們的課本上,練習題不夠,需要增加。”
“自然科學的課本,我當初設計的時候,只想到了一些實驗設計,可是太少,需要增加。”
張翠山一開口就是各種要求。
“師兄,你知道想要完成這些,難度有多大嗎?”
莫聲谷苦笑。
看著莫聲谷,張翠山開口道,“七弟,我讓你建立造紙廠還有造筆廠已經快兩年,紙張和筆的新工藝還沒有研究出來嗎?”
現如今的時代,宣紙和毛筆是主流。
紙還好說一點,宣紙也可以做硬,不易破損。
可是毛筆太不方便,現代的圓珠筆不可能,可是仿造一下鋼筆和鉛筆,張翠山覺得未必不行。
“已經請了能工巧匠,你所說的鉛筆,如今已經在試驗了,可是鋼筆,太難。”
莫聲谷負責學校的后勤。
看著他依然瘦削的身形,張翠山知道,這家伙肯定沒貪污。
“鉛筆也行,有了鉛筆,最起碼方便書寫,可以大幅度提升效率。”
張翠山點點頭。
武當學院不只是教書育人,附帶著,也是有產業集群的。
學生的衣服,建服裝廠。
學生的飲食,建飯店。
學生的書本紙筆,建造紙廠,造筆廠,印刷廠。
學生們的體育器材,建鍛造廠。
學生們的宿舍,成立建筑隊。
.....
這些可都是莫聲谷一手抓。
“說起廠子的事情,我一個人忙不過來,師兄,你得派人。”
莫聲谷叫苦。
他本就不是那種可以游刃有余進行管理的人。
廠子少還好,可是多了起來后,問題太多。
“這件事我也已經有安排。”
張翠山輕聲道,“上海縣那邊,常遇春將軍四處出征,不少士兵受傷殘疾,他們退下來,就安排在你的廠子里。”
“他們未必能力契合,可是經過軍隊鍛煉,氣質風氣很好。”
“有模范作用。”
漸漸地,張翠山的各地基地互相之間已經可以形成一定程度的內循環。
“如此就好。”
莫聲谷微微頷首,“研發那邊,我也會加快進度,可是這種事情你也知道,急不來。”
“另外,我打算引入學生進行兼職。”
“他們的很多思維,對于研發有幫助。”
張翠山表示贊同,“大膽去做就好,這些小崽子,正好可以壓榨。”
“那我們回歸主題。”
“課本更新。”
張翠山開始直接分配任務,“內容上的更新,我,大師兄,師父以及郭老,我們四人來搞定。”
“排版印刷,以及插圖繪畫就交給四哥你來。”
“而后,二哥,你去一趟古墓派。”
“把武當學院的模式帶過去。”
“三哥,你去上海縣那邊,在那里開辦新的學院。”
上海縣那邊,學院的基礎建設已經搞定,可是還沒有招生,就是因為缺少適合的師資。
如今武當七俠在武當學院歷練兩年,可以外放了。
“依葫蘆畫瓢,沒問題。”
俞蓮舟和俞岱巖兩人互相看了看,還是很有信心的。
這也多虧了師父的教導,師父的那種教導雖然成材率比較低,可是出來的,都是全才。
可以適用任何環境。
“除此之外,徐達,技校需要成立了,你全權負責。”
張翠山的教育體系規劃中,技校和學院完全不同。
學院類似大學。
技校,完全就是技能培養之地。
至于這個徐達,就是歷史上那個徐達。
他特意讓韋一笑從明教那邊弄來的。
“是,主公。”
還很年輕,剛滿二十的徐達重重點頭。
“好好做,積累經驗,你的未來在戰場。”
張翠山對徐達很看重。
他相信歷史選擇的人物,在自己的體系中能夠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技校的規劃我做了一些,你且先看看。”
“你先回去看看,有問題直接提出來。”
張翠山交給徐達一本小冊子,是他這段時間在楊苑那里總結出來的。
“另外,師父,我從古墓帶回來好多功法。”
“您整理一下,然后收錄圖書館。”
“可以用于平時教導弟子。”
張翠山轉向張三豐,說道。
“好。”
點點頭,張三豐一點都不在意高級秘籍的普及,無論是他還是張翠山,更側重一個觀點:無敵的是人,不是功法!
“本來,大家都很安逸。”
“你一回來,就是各種工作。”
“還真是,不讓人消停啊!”
大師兄宋遠橋笑道。
“這叫能者多勞。”
張翠山打趣道。
“你小子,少來忽悠我們。”
宋遠橋拍了一下張翠山的肩膀,道,“雖然忙碌一些,可是每天都能感受到壯大,實在是讓人有成就感。”
“只是我有點擔心,我們將武功秘籍全部普及,等同于違反了武林規則。”
“到時候,全天下都來征伐,我們相當于與整個天下為敵。”
宋遠橋有自己的擔憂。
作為武當的代掌門,他深諳人情世故。
“就算如此,也得做。”
張翠山的把玩著面前的茶杯,“如果真的出現了這種事情,我不介意當暴君。”
“蒙古人,可以殺的天下啞然。”
“我也能殺出一個朗朗乾坤。”
“規則,是為了保護人的,而不應該是愚昧人的。”
張翠山承認宋遠橋的擔憂,可是,他得做!
否則,沒得進步!
更談不上結束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