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壩與劉家灣中間隔著一張大塘》<第四十二章游泳攻略志高遠悠游三亞計中全>白話文詳細注釋】
第四十五章主要寫劉南北同學的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
“老師您可以幫我看看論文嗎?”劉南北在辭職后兩個月又七八日后再次將論文初稿于晚22:55分微信文件傳輸與論文評閱老師。
“系統里面時間限制,必須得在后天要完成互評。”指導老師〔244〕提醒,更多關心時間節點。
“不然到時候系統關閉了,可能他答辯怕是要推遲了。”感覺是要求放水。
〔244〕作者點暇齋在《長城公社腳下的白云上村》就寫到了正棠指導老師的基本底線:多指導、能指導。正棠教授認為任何時期的一些樸素道理還是要遵守要敬畏。十年前被學生投訴指導老師找不到人,我的論文他不指導我的糊涂老師今何在?以后呢?念及此,正棠又給學生小趙郵箱發去三四個參考文檔并留言:小趙,附件是你一個師姐做的優秀畢業論文的全套資料。該畢業論文及設計同樣是你師姐在跟隨我實習期間,根據實際參與的工程實例而成。其參考文獻、寫作要求、相關表格等你先多閱讀幾遍,先有一個直觀的整體的感受;你的論文,我們下一次面議。——摘自第十五章《問淚眼問花花不語,有暗香飛過秋千去》
接著現身說法正大非常細致地瀏覽分析南北同學的修訂結果:
正大第一時間點開文檔,快速地瀏覽了一下目錄、摘要、結論,這辭職返校寫出的論文初稿,面談或微信溝通指導評閱幾次后,時間臨近系統關閉,且看劉南北改得如何。
正大用字數統計工具統計了一下劉南北撰寫的研究背景部分,整個研究背景部分顯示統計信息:頁數3,字數1896,字符數(不計空格)1896,字符數(計空格)1984,段落數11,非中文單詞38,中文字符1858。
其中論述2003年SARS的部分字數統計工具顯示統計信息為:頁數2,字數729,字符數(不計空格)771,字符數(計空格)773,段落數3,非中文單詞20,中文字符709。
其中涉及2020年以來的COVID-19的部分字數統計工具顯示統計信息為:頁數1,字數203,字符數(不計空格)206,字符數(計空格)206,段落數0,非中文單詞1,中文字符202。
而上述涉及2020年以來的COVID-19的部分中的與COVID-19的不相關的部分字數統計工具顯示統計信息為:頁數1,字數73,字符數(不計空格)73,字符數(計空格)73,段落數0,非中文單詞0,中文字符73。
因此實際涉及2020年以來的COVID-19的部分字數統計工具顯示統計信息為:頁數1,字數130,字符數(不計空格)133,字符數(計空格)133,段落數0,非中文單詞1,中文字符129。
然后呢,正大分別估算了一下論述2003年SARS的部分在整個研究背景中的字數權重為38.45%,COVID-19的部分在整個研究背景中的字數權重為6.86%,COVID-19與SARS之間的字數權重為17.83%。
試問劉南北同學,這論文到底是2004年2005年撰寫的還是2023年2024年撰寫的?似乎2020年以來的COVID-19的背景應急需求論證部分只有6.86%,COVID-19與SARS之間的字數權重為17.83%,有關COVID-19分量是否過于偏少?而COVID-19幾乎就一句話?是否值得商榷?建議補充擴充有關COVID-19部分的應急需求背景材料,其論證的篇幅、廣度、深度等應該不弱于SARS部分。
直言不諱,反饋南北,良藥苦口:
“劉南北,我這個可能更像評閱分析。”
“建議你像我這樣試著去點評這兩個報告。”
“可以做一個研究背景內容篇幅字數統計工具統計信息對比分析表格。”
“我這樣點評你,你舉一反三就要這樣點評環評編制者。”
“這個與論文出發點不對。”
“你這個是自己在寫環評的角度。”
“你沒有按照你論文的角度去想去寫。”
“這些都不對。”
“沒得意義。”
“與論文無關。”
“論文主題無關。”
“啊?”
“嚴格意義這些都是廢話。”
“與論文主題一點感覺都沒有一點關系都沒有。”
“你沒有真正找到分析的維度。”
“通篇沒有看懂我上兩次指導的意圖。”
“這些都是廢話跑題了。”
“至多是鋪墊。”
“你應該主要放在‘然后呢’?然后云南是怎么選型的?有無選型的論證資料及過程?XJ是怎么選型的?為啥用這個不用另外一個?”
“5.3設備分析對比你目前只是抄一些東西放到這里與論文主題沒的關系看不到。”
“這個表是報告書中有?”
“如果報告書中,只是出現了這些內容?有無論證?是商家推薦?招投標?經濟原因?技術原因?綜合原因?”
“看不到的話你就應該寫看不到這些邏輯論證所以報告書中突兀選型。”
“你就應該寫看不到這些邏輯論證所以報告書中突兀選型——這些才是你的分析。”
“焚燒爐種類——云南項目用的哪一種?為什么?有無原因——這個才是你要寫的。”
“我現在的聊天記錄視角才是分析對比的視角。”
“這個放在這里有什么意義?云南煙囪是多高?XJ多高?沒得意義嘛。”
“太輕飄了。”
“結論與兩個報告內容不符不相關結論錯。”
“劉南北你這個嚴格意義是要不得不過以畢設指導老師的意見為準大量內容放上去不知所云不曉得寫上去與論文題目的相關性在哪里?你的分析基本要么沒有結論都是抄的不是對兩個文本的分析如果是我私人說的話這個論文是要不得的放到網上去是要出大問題的。”
“感覺你沒有找到感覺。”
“聽您說了有點感覺了。”
安排面授,教得認真,要求嚴格:
“我明天上午會到學校來畢設指導老師在不在我們三個一起說一下要上網這個樣子不能傳到網上去。”
“好。”
“老師就是我可不可以先把論文系統上的程序走了我再來改。”
“這個畢設指導老師說了算。”
“就是畢設指導老師說讓您做我的評審老師。”
“我就是先把系統上的先弄了到答辯還有一段時間。”
“你找兩個對環評不熟悉的老師評是不是輕松點?不找我嘛。你如選我做你的碩導,我就要按照我的嚴格要求。”
“你與畢設指導老師溝通處理好。”
“好麻煩老師了。”
不生事不多事,正大時有敬畏心理。
任重道遠。
同行評價、同行評議、同事解釋:
“我前天現場的意見和你的意見差不多。”
“這樣傳到網上對學生及指導老師都是隱患。”
“就是分析的內容太少、前四章都是背景介紹、真正的分析只有第五章、而且分析沒有量化指標。”
“是啊。”
“分析要么無關不知多云要么就是錯的張冠李戴。”
“要大修這個是對他本人負責他還讀研的嘛。”
“他基本沒有找到感覺。”
“他的初稿也是前兩天才拿出來。”
“您教他一下嘛。”
“夫人睡了。”夜深了,正大沒有接畢設指導老師打來的電話。
“打電話會吵到。”解釋。
“我前兩天都是坐在他面前跟他一起改。”
“但是系統里面時間限制,必須得在后天要完成互評。”
“先完成論文過程走完,在答辯前(十三號)我們再讓他改好一點,這樣行不行?”這樣很危險〔244〕。
“不然到時候系統關閉了,可能他答辯怕是要推遲了。”
“辛苦拜托了。”
這辭職返校寫出的論文初稿要大修。
〔244〕在第五章,中介代理者評價高校很多老師不認真:“真是厲害了,現在很多老師都不這樣認真了,都是隨便畫圖”(第五章《正大的記憶力大不如前》)。如果師者都不認真,有樣學樣,學生咋會認真?作者在后第五十四章就有態度,認為畢設態度第一:
“本科生的畢業論文或設計難度,相比較研究生的論文難度并不高,只要學生認真對待,并耐心打磨的話,那通過的幾率也是無限接近百分百的。”——摘自第五十四章《幾位漂亮的姑娘上了四姑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