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咱允許你帶著老和尚去
- 大明洪武:朱棣,你做太子不做?
- 刻骨針
- 2079字
- 2024-07-24 10:23:07
真正使用千度尋找資料時,朱允熥才發現,自己小看了黃河水患。
作為封建王朝身上去不掉的疾病,黃河水患頻率越發高漲。
查閱資料,朱允熥得到驚人的數據。
黃河水患,在有明一朝,有文字記錄的次數,達到二百七十次之多。
相當于每年都發生一次!
這還只是有記錄的水患次數,還有許多不起眼的水患,沒有被記錄在案。
黃河水患不是一件小問題,對于龐大的帝國而言,一年一次的頻率,實在可怕。
這相當于一個健康人,在其漫長的一生之中,每年都得一次XG肺炎。
如此高發的頻率,自然會大幅度削減王朝的壽命。
因為黃河水患,再加上其他人禍,到了明末時期,北方僅是黃河流域附近,就有百萬流民!
對大明的根基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朱允熥越查越心驚,他萬沒有想到,后世并不出名的黃河水患,在古代竟然有如此強大的破壞力。
原本以為,一天就能夠解決的問題,最終朱允熥花了三天,才有了滿意的答卷。
抄寫后世人的智慧,并非一件簡單的事情。
朱允熥在確保自己,已經理解并掌握這些治黃方法之后,才敢書寫在奏本之上。
萬一朱元璋問起具體細節,他若是答不上來,豈不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如此便可,有此法在,料想朱允炆未能與我相爭!”
懷揣著幾分驕傲與自豪,朱允熥往文樓。
他要親自將奏本,交給朱元璋,好確保秘密不被泄露!
……
朱允炆將黃子澄幾人商量好的決議親手書寫,而后長松一口氣。
他并未選擇靳輔治黃所用的辦法,而是照舊舊瓶老酒。
幾個翰林學士,水平也就到這,無非就是重復前人的牙慧。
但即便如此,朱允炆也覺得,用來應付眼前局面,足矣。
皇帝為的是考究皇子皇孫的思考能力,并非真的要他們提出解決辦法。
一群十多歲的小屁孩,連黃河在哪里都未必知道,能有什么開創性的建設?
皇帝如果真是寄希望于這些年幼的皇子皇孫,朱允炆覺得,這偌大的大明王朝,恐怕就不該姓朱。
有了這條理清晰的治黃古法,朱允炆心中安定。
起碼能夠將任務糊弄過去,在奪嫡路上,走出關鍵一步。
至于其他人,朱允炆并不擔心。
他們既沒有外援,又沒有深厚的經驗,能夠胡亂寫出幾個字,就已經善莫大焉。
“保險起見,我還是親自呈交給皇帝!”
畢竟是劉三吾幾人苦心孤詣之作,他們上呈,朱允炆覺得有些不妥。
為了避嫌,還是自己上呈為好!
……
八月,已近深秋。
天空中的燥熱早被來自北方的寒意驅散干凈,北平周圍的楓樹枯黃了葉子,飄飄然落在地上。
遠遠望去,竟好似一片燎原之火,襯得北平如火中之蓮。
“駕!駕!駕!京師加急,閑人閃避!”
錦衣衛一路疾馳,大聲呼喝,縱馬入街市,老百姓避之如蛇蝎。
朱棣接到消息,步履匆匆,往前廳迎圣旨。
見來人身著錦衣衛飛魚服,朱棣心中一咯噔,帶著懷疑跪下接旨:“臣燕王朱棣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陽武決堤,百姓流離失所,朕心甚痛。
著皇四子燕王朱棣,任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督撫,巡撫河南,總領河南一切軍政要務!所到之處,如朕躬親,有先斬后奏之權!
欽此!”
朱棣心神一震。
“臣朱棣領旨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起身接過圣旨,錦衣衛上前一步,將密信拿出,小聲道:“陛下交代,此信由殿下自看。”
朱棣伸手接過密信,不急著拆,笑道:“一路辛苦,還請去用些茶飯,以解疲乏。”
“臣謝殿下。”
錦衣衛抱拳謝過,在管家領著下,退出前廳。
朱棣平復下心情,打開圣旨看了兩眼,看到上面“所到之處,如朕躬親”八個字,不免有些心神蕩漾。
甭管多大的官,都架不住這八個字。
有了它,就是芝麻綠豆的小官,那也是代表天子,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至于巡撫河南這件事情,朱棣心中喜憂參半。
喜的是老朱沒有讓本就身在河南的周王朱橚參與其中,而是將他派去,說明老朱心中有他。
憂的是這事情本身并不簡單,陽武決堤,來勢洶洶,他如果辦差不利,就是罪過。
當初好大哥太子朱標巡撫陜西,為的是考察西安是否適合定都,以及陜西民情。
朱標差事辦的好與差,不會影響他本就是太子的地位。
可他不同,如今是奪嫡的關口,皇帝意思不明,群臣心中多有猜測。
現如今他巡撫河南,一下子就站在聚光燈下,不少人肯定會格外關注。
尤其,在京師的內應來信中寫過,皇帝曾在朝會上點名詢問,他能否為太子。
這毫無疑問是一個信號,意味著哪怕他是老四,只要皇帝愿意,想做太子,也是有可能的!
如今放著身在河南的周王不用,讓遠在北平的他領了巡撫河南的差事,其中意味,恐怕并不簡單。
朱棣正思索之際,身后傳來熟悉的聲音。
“殿下心神不寧,難不成還在糾結于皇儲之事?”
知道是道衍和尚前來,朱棣毫不忌諱的點了點頭:“老和尚,你說老爺子到底什么意思?”
“圣意難測。不過皇帝陛下既然點了你名,那應當是中意殿下。”
道衍毫不客氣的坐下,想起前些日子的來信,心中有幾分猜測。
朱棣卻是翻了個白眼,呵呵一笑,道:“你還是不了解老爺子,他素來是會畫大餅的人。瞧瞧那些個開國元勛們手里的丹書鐵券,哪一張派上用場,不還是該殺的殺,該貶的貶。
老爺子做事心黑著呢,不像我,言出必行,行出必果,定下的事情,從未反悔!”
“殿下稍安勿躁,皇帝心思誰能猜到?不是還有一封密信嗎,殿下且看看陛下還有什么囑咐。”
朱棣點了點頭,上手拆開密信,從中抽出信紙來,一看開頭一句,驚得滿頭大汗,險些把魂魄都給嚇走了。
只見密信上第一句寫著:
“老四,咱允許你帶著老和尚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