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空言虛語
- 以誠戰勝
- 龍虎云嵐
- 4308字
- 2024-08-12 00:08:00
一隊車隊自長安出發向北而行,唐儉代表大唐出使,執失思力代表突厥頡利可汗一同行進。在車內的唐儉,雙手婆娑握在掌心的兩枚精致的玉石黑白棋子,外表波瀾不驚,心情極為復雜,思考著自己的事情。
對于他這樣的貴胄而言,在外人看來朝服威武,一呼百應,可只有身處其中,才能懂得如履薄冰、步履維艱的感覺。
唉,一朝天子一朝臣。自玄武門之變以來,唐儉等同太上皇青睞,但并非秦王府出身的官員,身居高位而沒有更新的大的建樹,陷入了非常尷尬的地步。
之前,皇帝邀請他對弈——這樣的對弈在皇帝還是秦王時,也曾有過,互有勝負——怪自己沒有把握好分寸,還是當是朋友那般不見外,用盡全力爭勝,惹得君王生氣,導致自己被貶。失策。失策。
唐儉將手中的棋子相互旋轉,相互摩擦碰撞出吱吱的聲音。
在目前的朝政中,唐儉身為吏部尚書,看似是天官,六部之首。但心里明白,用人升遷、罷黜,多出自皇帝意思。這些年秦王舊人升遷也不會感謝他;那些其他派系的舊臣罷黜,又是他來擔當罵名。
如果像鄭元璹這樣,有練兵的才能,在軍界有口皆碑,就算不是秦王府出身,也有機會委以重任出使突厥并且搭上了秦王府舊將張公瑾,兩人一唱一和言對突厥用兵,把準了皇帝的意思,青眼相看,居功甚偉,真的是好手段。
反觀自己,雖然屬于從龍舊臣,可那是太上皇的時候,并且太上皇,還著力培養自己領兵打仗,希望能有所功績,避免當今皇帝在軍中獨大。可惜,在攻打劉武周時失敗并被俘,后面僥幸逃脫,要不是自己揭發其他被俘且歸來的將領——在被俘期間投降劉武周謀反嫌疑——得到太上皇的護佑,自己才能保持高官厚祿。
但是,太上皇之下的朝臣中,風言風語不少,唐儉也略有耳聞。特別是現在,皇帝委以重任的大唐武將中、文官中,不少人是歸降,且在玄武門之變中,還是直接的對手。
不少人都覺得唐儉做得不地道。隋末群雄并起,相互攻伐,俘虜、歸降、反正的事情稀松平常,就算是被俘期間的說話,不過是虛與委蛇,也不能因言獲罪,出賣了同僚,來將功補過!
想到這里,唐儉不由得感嘆道:唉,同劉武周的一戰是自己人生上升的轉折點。他用力摁壓手中棋子,一不留神,兩枚棋子飛射出去。彈落在地,撿起時發現各有缺損,心中不由得感到晦氣,而皺起了眉。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善于對弈的唐儉,又到了要落下關鍵一子的時候了。
唐儉為了扭轉在朝局中的不利局面,使出渾身解數,從鄭元璹那里爭搶到這次出使的機會。這就是考慮到自己,帶兵打仗是肯定不行,那次失敗被俘且“出賣”同僚的事情,盡人皆知。思來想去,最方便的就是出使勸降突厥頡利可汗,實現和平歸降的大功勞。
路途遙遠,中間驛站多次。唐儉但凡休息時,都要招待好突厥使者執失思力,兩人在翻譯和雙手比畫的交流中,增進了不少感情。唐儉從夸贊執失思力將軍身形健碩、到只身出使長安不辱使命,再到受到突厥頡利可汗的重視,這次歸附一旦敲定,就是實現突厥大唐永久和平的首位功臣。
唐儉天花亂墜,口吐蓮花,突厥的執失思力聽得十分高興,兩人感情近了不少。一路向北到了馬邑,在這里休整后,再向定襄城方向出發。
在馬邑,張太原迎接了使團一行。本來張太原希望等到的是鄭元璹,正如之前在鄭府相見時,兩人約定,自始至終,共同為大唐實現北境的安寧。鄭元璹的書信,言明唐儉出使,在張太原意料之中,但還是稍許惆悵。張太原同唐儉之前沒有太多交集,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作為鴻臚寺丞,必須優先向鴻臚寺卿唐儉,匯報現在的情況。
“唐大人,鴻臚寺丞張太原受行軍副總管張公瑾囑托,特來迎接使團。唐大人一行風塵仆仆,請至馬邑驛館休息,再向大人匯報前線情況。”
“太原,客氣了,一切好說、好說。”唐儉主動拉著張太原的胳膊,倍感親切地同張太原,一同進入驛館。
張太原向唐儉介紹了前隋朝的蕭太后等人還在定襄城內,待各地情況穩定后,再護送至長安城。前線處于休戰狀況,基于現狀預判,頡利可汗還有一定實力等等。
唐儉聽完后說道,今天晚上宴請突厥使者執失思力,一切準備妥當后,再出使突厥,面見頡利可汗。張太原領命后下去安排。
在馬邑的一夜,唐儉、張太原陪同突厥使者執失思力三人。
“這位是張太原,鴻臚寺丞,想必執失思力將軍之前有過見面。這次在定襄城,張大人是為突厥立下大功勞的人啊。”唐儉說道。
張太原擔當翻譯,一字一句地向執失思力說起。執失思力沒有聽明白,臉上略有遲疑。
“張大人在定襄,首先攔下了前隋朝的蕭太后等人,這些漢人對于咱們突厥而言,就是天大的禍患,占據了頡利可汗王庭的一大勢力,讓突厥和大唐無法言和,以及持續進行榷場交易。另外,就是同國師趙德言一脈,搞什么改革,越改越窮困。我聽說康蘇密將軍,就是深明大義,主動請纓,為突厥拿下了這些禍患。”唐儉金口一開,就直指到突厥人的內心深處。
“唐大人、張大人,一語中的,特別是趙德言,說起來真是令人憤憤不平。”執失思力經過這么幾天同唐儉的交流,加上是草原武士的直爽,不由得附和起來。
“這次頡利可汗的歸附,說到底在大唐這邊,有不少人還心存疑惑,覺得是緩兵之計而已。”唐儉接著話說道,執失思力聽聞后,臉色越發難看,心里想到如果被大唐看出來端倪,說不定自己都無法回到突厥,強控在大唐,甚至有失去生命的可能性。
“我同皇帝和眾多大臣說道,頡利可汗必定是真心歸附,特別是前隋朝的那些阻礙和平的人被俘虜后,沒有必要為了前隋朝所謂的恢復正統而白白喪失突厥英勇的士卒生命。”唐儉說道“這次是頡利可汗提出的歸附,而且是執失思力將軍前來辦理,我們信任突厥人的誠意,并且還有張大人知曉,目前大唐重兵在邊界,就是為護送頡利可汗歸附,有什么擔心呢?”
唐儉拍著胸脯,故意點明了軍事實力,看著執失思力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說出來。執失思力的鬢角,額頭微微滲出汗,臉色緋紅。
唐儉隨后拉著執失思力的手說道“不過,我個人還是有點擔心,擔心執失思力的安全。我非常想救下你!”
這一番迷魂陣的對話后,執失思力的神情渙散。唐儉站起身來,背對他望著窗外的北方突厥方向緩緩說道。
“這次出使言和,如果不成功,最為受益的就是義成公主和趙德言等,長期敵視大唐的前隋朝漢人。那么承擔出使任務的執失思力,就肯定成為他們眼中的突厥投降勢力,未來要么向頡利可汗進獻讒言治罪,要么就驅趕執失思力的部族,成為攻打大唐的前鋒,先行送死。”
這時,在桌邊的張太原,拍著桌子,義憤填膺地說道“關于突厥內部,我們知道有很多不滿義成公主的突厥貴族、將領。但凡有機會,遠離義成公主的控制和影響,突厥人心思定,都想同大唐和睦相處,現在歸附的突利可汗、康蘇密就是很好的例子。唐大人,我們一定要救下執失思力將軍。”
唐儉、張太原兩人一唱一和,確實將頡利可汗的歸附還尚在猶豫,且執失思力可能別主戰派義成公主敵對的后續可能性,說得一字不差。
執失思力想到從頡利可汗那里領取這一任務本身,對于自己而言就是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結果,并且在雁門關內一路看到安置好的突厥部落,免除草原缺衣少食的窘迫生活,在長安見到突利可汗等突厥貴族,生活安逸享樂的現狀,內心更是十分向往。急忙向唐儉和張太原表示,愿意配合,救下自己和部族的性命。
唐儉知道自己成功了。恐懼——對生命即將逝去的焦慮,對地位即將剝奪的擔憂——是最好的說服方法。
唐儉神情輕松,喜形于色,執失思力能夠真心實意地同自己站在一起,共同謀劃促成頡利可汗的歸附。三人一道商議,頡利可汗身邊哪些人可以爭取下來等等。
此時,在三人謀劃的窗外,北方的草原腹地中,頡利可汗、義成公主和國師趙德言等人也在商議著對策,氣氛有點壓抑。自定襄逃脫以來,頡利可汗在陰山下收集舊部,并派遣了執失思力前往長安言和歸附。
對于這樣的安排,主戰派的義成公主和其他突厥貴族、將領的分歧巨大。國師趙德言作為漢人,在頡利可汗、義成公主之間保持騎墻態度,在得到執失思力回復信件,他同李唐的唐儉一同前來,計算著路程,現在已經行進一半以上的路程了,這個時候必須對后續的安排定下策略,如果是歸附,投降條件是什么;還是說帶著唐儉這個俘虜,確保向北安全返回草原腹地。
“可汗,按照路程計算,使團應該到達馬邑了。目前在我們這邊收攏各個部落,已達上千帳篷近萬人。從定襄城逃脫過來的漢民較少,主要是突厥各部落人員。后方返回草原腹地的道路一切暢通,有士卒把守。”國師趙德言先將目前的情況匯報一二。
“如果唐儉來了,干脆就把他帶著一起走,當我們的俘虜保票,退往草原腹地。一年災荒,一年豐順,明年我們再戰李唐。”義成公主隨后說道。在她的想法中,雖然蕭太后和隋王被俘,但是只要突厥頡利可汗這里有再戰的實力,那么李唐必定不敢為難前隋朝的皇族。對自己而言,如果歸附,作為主戰派,結局并不樂觀,還不如自裁。
頡利可汗聽完了他們的話,不置可否。從內心深處講,作為草原最強的突厥部落可汗,享受著突厥部落和其他弱小部落的尊敬和畏懼。如果真的到了長安,歸附李唐,充其量就是一個田舍翁。頡利可汗,是飛翔的雄鷹,不是籠中的玩物。奈何現在是眾叛親離,李唐大軍在側,身后草原腹地的其他弱小的部落,對待突厥和李唐的戰爭,隔岸觀火,如突厥勢弱,不保證他們背刺突厥,趁火打劫。
頡利可汗有點煩躁,喘著粗氣,雙手按壓桌幾,兩難之間,不好取舍,擺著手說道“你們的想法我都清楚了,還是等唐儉一行到了,溝通之后再說吧。”
國師趙德言善解人意,知道頡利可汗煩躁的地方。“可汗,我們準備萬全,這個唐儉是個軟骨頭,之前被我們的附庸劉武周擊敗,如同喪家之犬一樣搖尾求食,才得以歸去,他和李唐皇室的關系很近,回去還保持著高官厚祿。無論我們選擇退回草原腹地,還是其他,把唐儉帶上,就是最好的護身符。”
義成公主沒有開口,之后同趙德言一道退出帳外。
陰山下的夜晚,北風有些蕭瑟,蟲鳴不絕如縷。穹頂星光和草原燈光相接。周圍逐漸增多的帳篷,帳篷之間的火光上余煙裊裊,富有生氣的百姓在制作餐食,這是草原難得平靜而祥和的一夜。
這樣的人間煙火氣,義成公主第一反應是還有機會,只要有人在,繁衍生息,秣馬厲兵,再同李唐一戰。只是,她自己也感觸,這樣的對抗,究竟是為了什么?大義、因為自己一條路走下去,不能再回頭。如果歸附李唐,不就是對一輩子選擇的全盤否定,要強的義成公主不愿再想下去,快步回到自己的帳篷。
旁邊,國師趙德言看著義成公主離開的背影,冷冷地盯著她,嘴角上揚,輕蔑地笑。曾經通過義成公主的門路,來到突厥避禍的趙德言,不再是義成公主麾下搖尾巴的忠犬,逐漸在頡利可汗這里站穩了腳跟,他再看自己的舊主變成了惡狼——失去奇貨可居的前隋朝的蕭太后、隋王時,頡利可汗在接下來同大唐的議和時,無論是歸附——將義成公主這始作俑者送給大唐,還是逃逸——帶著更有用的唐儉,義成公主都沒有太大的價值了。
還在妄圖恢復大隋,在時代大局中螳臂當車的義成公主,不知道是否注意到,自己的命運走向了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