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和輯百越,種田!
- 互換身體,始皇帝替我造反
- 流浪貓熊
- 2002字
- 2024-08-04 23:59:10
“臣以為,南征伐越當以攻心為主,甲兵為輔。”趙佗抬起竹竿,行至沙盤指向閩越道:“越人斷發文身,跣足赤腳,以稻米漁獵為生。他們信奉始祖公,且有獵頭習俗。臣欲先征閩越,再伐東甌。他們皆是越王后裔,故以甲兵逼迫他們跪地乞降。削去王號,自降為君,如此則可享些食邑。”
聽到這提議,李斯頓時搖頭。
年輕人就是年輕人,天真!
皇帝為何會選屠睢為上將軍?
他不知道屠睢的脾性?
不,皇帝都知道!
他就是要用絕對的武力征服嶺南!
就秦國這些年的經歷告訴他,一味的懷柔只會激發更多的矛盾。自惠文王起,秦國就開始逐步對巴蜀下手,對巴蜀更是有諸多優待。
巴人世尚秦女,且爵比不更,有罪得以爵除。若秦犯夷,輸黃龍一雙。夷犯秦,則輸清酒一鐘。對他們的賦稅也是從輕處理,每年比關中秦民要少交很多。
可換來的是什么?
是背叛!
所以秦始皇不同,他是出了名的一視同仁。曾經就有博士提出優待諸侯子民,以此收民心。秦始皇則很不屑,以韓非之言駁斥:不知治者,必曰得民心。
善待諸侯子民,那秦民當如何?
公平,還是公平!
所以,全都給朕服徭役去!
想要優待?
不存在的!
吾秦法使民有功而受賞,有罪而伏誅。勝利者就該賜爵封賞,而失敗者就得接受秦國的統治。秦民如何他們便如何,這才是對他們應有的尊重!
所以,趙佗之言注定不會被皇帝接納。
“說的好,繼續!”
“……”
“……”
“……”
李斯差點沒被嗆死。
好好好,好得很!
皇帝這是又變了?
馮毋擇等一干老將都愣住了。
等會等會……
皇帝該不會說的反話吧?
“陛下聽清楚了嗎?”
“很清楚,繼續。”
“……”
任囂則是松了口氣,經他眼神示意后,趙佗這才鼓起勇氣繼續上前講述。這年頭想要站C位,就得標新立異。皇帝就是個處處求新求變的人,所以他是斗膽提出這想法,想不到竟然真的有奇效。
“故臣以為,南下后可挑起戰事,速戰速決,以此展示武力。再暫緩進軍,派遣秦使游說各部。歸降的越人君長都老,皆可賜爵為吏。若是不降,則一律處死。威逼利誘,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善!”
秦甘連連點頭。
趙佗能在歷史留名,并且掌管嶺南數十年,肯定是有些本事的。對于越人這種硬骨頭,最好的法子就是恩威并施。右手秦劍左手蜜糖,讓他們歸心于秦,認可自己的秦人身份。
“此外,臣以為可將秦國的耕作技術傳至嶺南。于當地開墾荒地,令士卒自給自足。嶺南一石米,能抵后方運來的三十石。”
沃柑?!
這是屯田?
還是嶺南生產兵團?
至于趙佗所言,其實在兵法中都有提及。是謂因糧于敵,軍食可足也。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萁稈一石,當吾二十石。后世也認為凡古之名將,內必屯田以自足,外必因糧而于敵。
嶺南山高水遠,若是自會稽、廬江、泗水等郡轉輸糧餉,補給線恐怕得長達千余里。且不說容易被越人偷襲后方,就說以牛馬馱運人力背糧,后方三十石運至前線,能剩一石都算好的。
“若士卒無心開墾呢?”
“以爵賜之!”趙佗理所當然的開口,繼續道:“開墾稻田,不論今后留戍還是徙民都能用的上。此為一舉兩得,于秦有大利。同時帶動越人,告知他們耕作方法,如此自然是會歸心于秦。”
“善!”
秦甘捋著胡須一笑。
秦始皇留有美須髯,胡須也都是修整過的,和他的胡須不同,有時候還癢癢的。這年頭大部分男子都會留胡須,秦律還有專門的耐刑,也就是將胡須給剃了。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
“諸卿以為這想法如何?”
“頗為新鮮,或能有奇效。”蒙毅這老狐貍則是連忙附和,抬手道:“吾等對嶺南知之甚少,不戰而屈人之兵,或能減少死傷,為今后戍邊做準備。”
“丞相呢?”
“臣附議。”
“別啊,說出你的真正想法!”
“額?”
“咳咳,朕是見丞相欲言又止,以為丞相有不同的想法。若是有何想法,大可直言。”
李斯無奈起身,面露苦澀道:“趙將軍所言或能有效,只是臣以為或會讓士卒心生不滿。他們大部分人都抱著殺敵立功,得爵封賞的想法。如今讓他們屯田耕作,臣恐軍心渙散。若讓他們繼續征戰,怕是難以保持戰備。畢竟只需開墾荒地就能得爵,他們又怎會奮勇殺敵呢?”
“好像也挺有道理……”
秦甘則是饒有興趣聽著。
還真別說,他這回倒是學到了些。治國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這世間也難有兩全其美的事,往往都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李斯的擔憂不無道理,畢竟很容易壞法。
大部分人都是想著趨利避害,秦國能保持絕對的戰力,就是靠著軍功制。現在告訴他們只需開墾荒地就能得爵,那還有什么人愿意拼死殺敵的?
況且,這就是變相的背刺啊!
有些人為了斬首殺敵,斷手斷腳。好不容易得到爵位,現在告訴他們只需種地就能得爵,那他們心里能好受嗎?
“還望上決斷!”
趙佗連忙叩拜作揖。
皇帝有著決斷的權力,權衡利弊后究竟該如何選擇,還是得看皇帝的心意。
“朕……”
“算了算了,到點了吧?”
“都先用膳,容后再說。”
“……”
“……”
公孫成是滿臉詫異。
皇帝莫非真的是變了個人?
要知道皇帝可是出了名的工作狂,為了處理政務常常廢寢忘食。現在南征大事還未決斷,結果就要打卡下班吃飯,這……這就不科學!
《史記》:五月,兵皆罷歸家。諸侯子在關中者復之十二歲,其歸者復之六歲,食之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