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的劉備,會是個什么樣的人?
關昭并不清楚。
只是從后世記載的只字片語中,依稀覺得,劉備從少年開始,就應該是個豁達開朗,仁義大度之人。
否則,也不會讓涿縣一帶游俠,俯首稱臣,成為道上老大。便是在雒陽游學期間,還能結識公孫瓚、曹操這般漢末豪雄。直至從微末起身,魅力無窮,建立季漢。
“阿昭在想什么呢?”
背后傳來了一道溫柔的女聲,關昭轉頭一看,見是一個蒙著面紗的女郎,忙起身,拱手一禮:“張家阿姊,昭在想明日行程之事。今官府追兵,不知如何了?若是一切順利,再有一兩月,大抵就能到達涿縣了……”
按照后世里程算,往涿縣尚有一千兩百多里路,他們雖有馬匹換乘,但難保中途遇到一些事,會有所耽擱。
對此,張昭也是保守估計。
張娘子面朝南面,懷念道:“這么遠啊!也不知以后還能不能回到解縣?”
沒有人愿意背井離鄉,古代尤其如此,因道路交通等方面原因,只要沒有大的戰亂,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處于鄉地,連縣城都沒有去過。
但隨著動亂開啟,無數有地的農人,化作流民,四處逃難,乞求生存,都將成為家常便飯。河東之地,亦然難免。
亂!
接下來會更亂!
歷史上,甚至亂了幾百年!
清楚知道即將發生什么,面對其中大勢,以他現在的力量,無法阻止。這種無力感,委實讓人喘不過氣。
關昭收起心緒,臉上絲毫沒有表露,也不希望面前,剛失去了至親的準嫂子,平增憂慮,他笑了笑道:“張家阿姊寬心,總有一天,我們能夠光明正大回到鄉地!”
“不知兩日前,我同張阿姊說的那件事,張阿姊考慮的如何了?”
張娘子忽然沉默了下來,云鬢微垂,盡管沒有說什么,但其實已經表露了。
關昭心中一定,自顧自道:“我大兄乃是當世大丈夫,將來也必然會出人頭地。而我父母,已然早逝,家兄之人生大事,實也該由我這個弟弟做主!”
“張家阿姊,平日溫柔賢惠,于我看來,當同家兄乃是天造地設的一對。而我知張大伯和張大娘,剛剛身故,依《儀禮》之論,需守孝三年。若是張家阿姊愿意,及待三年后,我尋一媒妁,將你們的婚事定下來!”
張娘子年方十四,三年之后,也才十七,年紀剛剛好。至于他那大有傲氣,又有些悶葫蘆的大兄,再過上三年,自也不會有什么。今若無他這個弟弟撮合,只怕三年過后,依舊是個光棍。
唉,他為這個家,真是操碎了心!
聽到面前的關小郎之言,張娘子微不可聞的應了聲:“嗯!”
正在此時,租住的院舍外,發出了啪的一聲,一個瓦片從上落下。
隨之側眸看去,就發現兄長關羽,那九尺威武之軀,不知站了有多久。
張娘子噔噔噔跑回了屋內,顯然是害羞不已。
關昭則大大方方看去,行禮道:“大兄回來了,情形如何?”
關羽點點頭,算是回應,一手持著被布包裹成棍子般的長刀,一手持竹籃,大步入內,板著臉道:“如阿弟你的預料,后方追查的兵士,只是于聞喜一帶,停留幾日就回去復命了,我等暫時并無安危之憂,想來季兄弟,也是安全的很!”
談及此處,關羽不覺又高看了一眼,身邊的阿弟。
尤其是誅殺宦官,直到今日逃亡的一切,其中考量,連他都沒有想到這么細致。
關昭道:“大兄曾教授我讀《鴻烈》,其中有云:‘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盡而強弩藏’,張讓別看權傾朝野,為漢天子信重。但這一死,其所犯罪惡之多,自然不會有人去幫扶,只會礙于天子臉面,表面處置一二……”
關羽細細思索,知道關昭所言事實,他頷首道:“阿弟所言有理!但……關乎張娘子事,阿弟還是不要亂說!”
“大兄難道不喜歡張阿姊?”
關羽不答。
關昭佯裝失落,嘆道:“那大兄可知,依張阿姊年紀,三年之后,就算不嫁給大兄,總會為別人娶之!”
關羽又不答。
但關昭明顯感受到,他大兄提著竹籃的手勁,加大了一些。
“這就對了!”
關昭滿臉欣慰,接過了竹籃道:“小弟先去借本地主人爐灶,做一些飯食。張阿姊不宜拋頭露面,等會大兄你親自為張阿姊送去!嗯,就這般愉快的決定了!”
關昭走了兩步,發現內中除了一些用作干糧的胡餅,一些熬湯的野菜外,還有一個臟兮兮的小蒸餅,不由得回頭,看向還站在原地的大兄,好奇道:“大兄何處買了蒸餅,怎么只有一個?”
見關昭之臉色,仿佛在說:大兄可在吃獨食?
關羽依舊板著臉,解釋道:“這是為兄回來了,發現集鎮邊緣,有太平道中人,為過路者分發吃食,且給了我一個!”
太平道!
張角之《太平經》“以善道教化天下”,經過十多年發展,其信徒早就遍布冀、青等八州之地。而如他們現在所處的河東北面,本就是對方傳道之重點。
天災人禍面前,對比大漢朝廷,那位在雒陽皇宮里的天子……太平道如此作為,難怪能收攏人心。
觀察到小弟面色有變,關羽瞇眼道:“阿弟,可有什么問題?”
“河東這兩年,旱情不斷,又有瘟疫頻發,民不聊生,太平道如此所為,也算是仁行了!但如此得人心,一旦有變……也很容易出現問題!”
關昭搖了搖頭,終沒有多說什么。
他知道,張角所領太平教,大勢已成。距黃巾起義越來越近,沒有人能夠阻擋這些人,反抗大漢朝廷之舉動。而動蕩之間,對于很多人來說,能吃得上一口飯食,多活一天,已經足夠了。
這一切所聞所見,也給了關昭更多緊迫感。
……
隔日,關昭等人,繼續行走,中途遇到兩場雨水,停歇之后,終于在三月下旬,抵達了常山國真定境內。
常山真定,也正是趙云的家鄉。
這天傍晚,還未到達鄉集所在,一場大雨,不約而至。
關昭和關羽等,攜張娘子,不得不往道路旁的石亭處避雨。
臨近才發現,亭邊停著一輛馬車,另有扈從三四,站在外面。里面柴火燃起,散發著光芒,依稀可見幾道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