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雍一來,院舍內,頓時就熱鬧了很多。
而關昭和關羽初次登門,被劉備親迎入舍,先是介紹友人,現又讓下人當即準備宴席。
在此期間,劉備絲毫沒有將他們當作外人,直接說了牽招即將遠行,去往雒陽一事。
關昭在聽聞之后,頓時將一些情形對上了!
歷史上,應當是牽招去雒陽游學不久,就趕上了黃巾之亂。恰此時,于涿縣之所,劉備懷揣著一腔報國熱情,果斷召集義士,加入平亂之戰中,二人由此分別,之后幾乎沒再見到面……
也許正因如此,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古人才將每一次離別,都當作永別,鄭重相待。
且談及劉備現狀,尚無顯赫功業。就是有心,又能用什么留住這位學識不凡、能力卓越的摯友?
見此,關昭的心思頓時一動。
現在已經算是加入到劉皇叔的創業團隊了,勢必要站在劉備的角度,多為之考量一些了。
待逢動亂,擇機而動。劉備要想建立基業,最主要的仍舊是人才。若能把牽招這等知根知底的人,召于身邊處事,算上簡雍等,那自是如虎添翼。
可要怎么埋下伏筆,讓牽招未來愿意輔佐呢?
不一會兒,酒宴開始了。
關昭和關羽,皆被劉備當作貴客,拉著肩膀,邀入宴席之內,對于好友簡雍和牽招,劉備同樣沒有怠慢。
宴席中,關昭、關羽的酒案連在一起,對面坐著的正是牽招等。
酒過三巡,關昭盡管喝了不少酒,但并無醉意,他隨之出言道:“牽君明日就要離行了?昭今雖同牽君第一次見面,但我覺得,牽君將來會建立功業,必成大器!此一杯酒水,祝牽君一路順風!”
牽招微醉,拿起酒醉,高舉一飲,正身道:“關小郎君謬贊了!今立于世,我倒無多功名,只期許能追隨先生,多去一些地方看看。反倒是關小郎君,談吐不凡,定有作為!”
這話方一開口,就有些商業互吹的嫌疑了,關昭忙將話題,轉向正確方向,朗聲笑道:“我和家兄從河東而來,觀雒陽之地,朝野爭斗,并不太平。以宦官之眾,作惡多端,總有一死,但動蕩一現,難以停止。牽君這一次分別,不知何時能再相見……而以劉君,乃我敬佩之人。若是有朝一日,以漢室之衰微,劉君若邀牽君,一道匡扶天下,不知牽君可愿同行?”
和聰明人交談,關昭最終選擇實話實話。然這一句話,初聽去,仿佛是酒后玩笑之論。
但劉備想到之前,三人交談時,這位關小郎君談及亂世的鄭重之色,心里不由得泛起了嘀咕:這大漢天下,真的會大亂嗎?他劉備又能否肩負得起匡扶天下的重任?
劉備是第一次思考這個問題,這種猶豫,也只是持續了一息。在看到案幾處的好友簡雍,牽招,又看到了不顧艱難險阻,專門來投效的關家兄弟,那雙丹鳳眼,頓時為堅毅之色充斥。
他便是不自量力,但為漢室,自當申大義于天下!
可能連關昭自己也沒發現,他這一番言語。不知不覺,于青年劉備心中,先一步種下了一個種子,并將逐漸發芽,茁壯成長,成為一顆蒼天大樹,去庇護天下人。
這邊談話中,有兩個人默默吃酒旁聽,沒有多言什么,一人是關羽,一人是簡雍。
就同劉備一樣,他們也在思考著關昭之言。
卻說宴席內,面對關昭一問,牽招頓時酒醒了不少,他看了眼旁邊,充滿期待之色,看過來的摯友劉備,笑道:“自然,但為天下道義,若是玄德相召,無論多遠,我都會奔波歸來!”
“哈哈,善!牽君,兄長,劉君,簡君,我等一道飲勝!”
“飲勝!”
宴席結束,因幾人相談甚歡,互道表字,天色不覺到了黃昏。
劉備原本想留下關昭和關羽,就在宅中的屋舍內歇息,但關昭拒絕了,言及明日再來拜訪,且尚有同行女眷需要安置,他們準備明日在城郭之地,租住一小院。
聽聞后,劉備關懷不已,忙喚來市井游俠兒,讓之隔日幫襯一二,并一路將關昭和關羽,送出了院舍。
等到牽招也拜別走了,只剩下簡雍一人,邀之進入書屋就坐后,劉備迫不及待問道:“憲和今日之見,覺得關家兩兄弟如何?”
簡雍作為兒時好友,便是這些年來,一直幫他料理各種事務,很多想法,他也都會和其人討論。
沉吟兩息后,簡雍迎著劉備的目光,道:“玄德之問,那雍就淺談一二!”
“愿聞其詳!”
“長生能以其勇武,一舉斬殺張讓,另殺河東太守,可見其中勇武過人,亦可見忠誠義氣,性情必然也是高傲。這般人杰,若是在戰場上,必是一方大將,絕不可小覷,更不可怠慢!”
簡雍言及此,劉備緩緩點頭。
今日的接觸里,關羽其人,話是少,但能拿得住那么一柄大刀,武力當如傳聞中超群。而有能力的人,有傲氣乃是必然的。
簡雍接著皺眉,又道:“唯獨這關小郎君,請恕雍有些看不懂!”
劉備新奇道:“竟也有憲和你看不懂的人?”
簡雍思道:“以此番初次相逢,這位小郎君給我感覺,乃是見識廣遠,以天南地北,包括朝野之事,似乎都知道一些,又從容淡定,頗有智謀。這般年紀,委實令人贊嘆……其中談吐不凡,還有同子經那一番話,這是為玄德你考量啊!且可見小郎君對你的敬重!”
劉備頷首道:“確實如此,那關小郎君,不應以年齡輕視,至于其所言天下大亂,憲和你覺得如何?”
簡雍這次考慮的時間長了些,他眸子從那跳動的火燭上移開,看向劉備道:“今以朝中形勢,還有地方動蕩……于雍細細思去,關小郎君之言,當非虛言!玄德,我等或也要早做準備,便是遇到動蕩,也好保護鄉地父老!”
劉備聽后,撫摸著胡須,再度頷首道:“善!此事上,我等當好生籌劃!而說今日,兩位關家兄弟,一文一武,能來投效我劉備,委實是我之幸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