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很生氣,忍不住訓斥道:“孝直,你…你怎敢如此無禮?如此詆毀陛下?”
法正站了起來,對劉備深鞠一躬,“主公,我句句肺腑,我愿意輔佐主公,開疆擴土,安定天下,但我不得不提醒主公,陛下來到荊州,這件事遠沒有那么簡單。”
諸葛亮見法正情緒有些激動,忙開口道:“孝直,我們都是漢家之臣,理應忠于陛下,跟隨陛下一同匡扶漢室。”
法正卻笑了,“該說的,我都說了,不錯,我們應該忠心漢室,可這里更多的人,忠心的是主公,孔明,忠心主公難道有錯嗎?追隨主公,想要建功立業,光耀門楣,有錯嗎?”
面對法正的反駁,諸葛亮也有些無法招架。
總不能劉備匡扶漢室,就要求所有人都跟著他一樣忠心漢室,忠心皇帝吧。
法正嘆了口氣,又說道:“不錯,陛下來到我們這邊,的確現在對我們非常有利,但是,陛下一旦來了,可就不走了!今后必然會人心浮動,甚至會離心離德,昔日的袍澤同僚,說不定會反目成仇,有人會擁護陛下,有人會擁護主公,主公,就算你選擇追隨陛下,你能讓所有人,都和你一樣嗎?”
劉備非常生氣,諸葛亮見勢不妙,趕忙把法正拉到一邊,勸道:“今日先到這里吧,主公需要好好的冷靜一下,孝直你先回去吧。”
法正搖了搖頭,他也知道,信息量太大,劉備需要好好的消化一下。
等法正離開后,諸葛亮看向劉備勸道:“主公,你不要怪他,孝直一向口直心快,他并無惡意。”
劉備嚴肅的說:“我們今日的局面來之不易,大家理應團結和睦,可是剛才孝直那番話,一旦傳揚出去,豈不壞了大事,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對陛下存有異心呢。”
諸葛亮點了點頭,表示理解,但是他心里,依然感到不安。
劉備現在很有威信,可以把反對的聲音壓下去,但是,想要群臣心悅誠服,都坦然接受迎接天子,這顯然,是很難的!
諸葛亮知道,法正就很難被說服,除了法正,還有很多人。
劉備看向他,問道:“孔明,你覺得要如何應對?”
諸葛亮回答的很干脆,“主公既然已經得知了陛下的消息,當馬上迎駕來成都,不能耽擱!”
必須!馬上!這就是諸葛亮的態度。
那可是皇帝啊,要是不知道也就算了,既然已經知道了,還能把皇帝冷落在荊州嗎?
當然是劉備在成都,皇帝也得在成都才行!
劉備點了點頭,他對漢室,對皇帝,都是有感情的,要不然,當年也不會在衣帶詔上寫下自己的名字了。
這么多年,劉備始終沒有忘記被困許都的天子,沒有忘記匡扶漢室的重任。
他生法正的氣,是因為,法正是他非常器重的人,可是這種時候,法正竟然站出來反對自己。
諸葛亮再次安慰,“孝直對主公,也是一番忠心,只是他適才過于激動了一些。”
劉備嘆了口氣,“恐怕不只是激動啊!”
夜幕降臨,成都城的喧囂逐漸被寧靜所取代。在一座清幽的府邸中,法正和糜竺相對而坐,案幾上擺著美酒佳肴,搖曳的燭光映照著兩人凝重的面容。
法正喝了一口酒,率先打破了沉默:“子仲,今日這酒,喝起來怎么感覺有些苦澀啊。”
糜竺看了他一眼,說道:“不是酒苦,而是你心情不好所致。”
法正笑道:“這杯中之物,還真是個好東西,高興的時候,可以用它助興,不高興的時候,可以用它消愁!”
法正目光深邃,凝視著手中的酒杯,說道:“子仲,你我追隨主公多年,一心只為主公成就霸業。如今皇帝來到荊州,主公有意迎駕,你對此事如何看待?”
糜竺皺了皺眉頭,沉聲道:“實不相瞞,孝直,我心中對此事頗有憂慮。主公仁德,欲匡扶漢室,這自然是大義之舉。但是皇帝被困許都二十載,形同傀儡,如今卻突然來到荊州,究竟是福是禍,實難預料啊。”
法正冷哼了一聲:“子仲,你如今已是安漢將軍,在主公身邊地位頗高。倘若主公成就霸業,你便是國舅,榮華富貴享之不盡。可若迎了這皇帝,不僅主公受其掣肘,你我自然也就前途未知了,即便陛下對你器重,難道還比得上現在嗎?”
糜竺很有自知之明,論能力,在劉備的身邊,他最多也就是一個中等之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但是,劉備卻對他非常器重,因為他是“國舅”,且又是很早就追隨劉備了,屬于元老級別。
劉備對糜家,也算是有情有義,哪怕糜夫人已經不在了,劉備并沒有冷落他們。
糜竺的安漢將軍,地位甚至排在了諸葛亮的前面。
而糜芳則是南郡太守,就算關羽是荊州的一把手,也拿糜芳沒有辦法。
糜竺心里也很擔心,皇帝如果來到成都,他就沒那么重要了。
什么國舅啊,家中有女人嫁給皇帝,他才算國舅。
糜竺的妹妹嫁的是劉備,他只能算是劉備的親戚,和皇帝半毛錢的關系都沒有。
糜竺沉默了一會,眉頭皺的更緊了:“孝直,話雖如此,但主公仁義之名在外,若拒絕迎駕,恐遭天下人詬病。”
法正猛地放下酒杯,提高了聲調:“皇帝久居許都,早已失去了權威,如今來此,他不過是想借主公之力重振漢室。可主公辛辛苦苦打下的基業,豈能拱手相讓?”
糜竺點了點頭:“你所言不無道理。但漢室正統,深入人心。主公若公然拒絕迎駕,難免會失了民心。”
法正冷笑道:“這天下百姓所求的,不過是太平日子,漢室衰落至今日,還有多少人在乎漢室是不是正統?”
“曹操為何敢稱王?因為他知道,漢室的威信已經所剩無幾,所以曹操才敢這么做。亂世爭霸,終究靠的是實力,大可讓陛下留在荊州,主公若能掃平諸侯,一統天下,百姓自會擁戴,何必在意這徒有其名的皇帝?到時候讓他禪位,把皇位讓給主公也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