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什么?李白和李隆基居然是這樣的關系?
- 什么?你說古人在看我直播?
- 我叫張志
- 2114字
- 2024-07-15 06:00:00
主播為了一邊翻閱資料,一邊說道:“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唐代著名詩人。”
“少年時期,李白就展現出了過人的才智,被譽為“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好劍術,作賦凌相如”。大約二十五歲的時候,李白首次離開蜀地,開始了他的游歷生涯。其足跡遍布大江南北,結交了許多文人墨客和達官顯貴。”
“其中李白與杜甫的相遇和交往,被譽為“青天里太陽和月亮走碰了頭”,兩人共同創造了文學意義上的盛唐時期。”
“不過李白的一生也是充滿了坎坷的。天寶元年(大約742年),李白應詔入京,被召見于金鑾殿,命供翰林,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然而,由于李白性格桀驁不馴,與官場不合,最終遭受排擠和皇帝李隆基的不滿,被賜金放還。離開長安后,李白繼續他的游歷生涯,并創作了大量反映社會現實和批判官場黑暗的詩歌。”
“李白晚年漂泊困苦,經歷了家道中落、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東還等事件。李白經過長期的輾轉流離,終于獲得了自由。據傳聞,李白在順著長江疾駛而下的過程中回憶了自己的一生,于是有感而發,創作出了一首流芳百世的《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
“輕舟已過萬重山。”李隆基一邊念著李白的詩句,一邊喝了口酒。
“好詩,好詩。不愧是我大唐的詩仙李太白啊。”
“晚年的李白依然保持著對詩歌的熱愛和創作熱情,留下了許多感人至深的詩篇。最終逝世于762年,享年六十二歲。”
“以上呢,就是李白一生的簡單概括了。這么一看,不管是游戲里的李白還是現實中的李白過的都挺慘的,表面上波瀾壯闊,充滿了傳奇,但是其中的酸楚、艱難和無奈怕是只有李白本人方能體會。”
天幕下,李白莞爾一笑,自己的人生還真是困難重重啊。
天幕上,主播張少仙繼續說道:“雖然真實歷史上的李白大大跟女帝武則天沒有關系,但是跟李隆基有關系啊,而且關系匪淺。前期的李隆基和李白既是君臣關系又是粉絲和偶像之間的關系,李隆基非常欣賞李白的才華于是便特意下旨讓他做詩,伴在左右。這對文武百官來說真的是莫大的榮耀了。”
“后世甚至有人說,只要李白愿意去哄著李隆基,嘴巴甜一點,為人現實一點,絕對可以成為當朝大唐最大的寵臣。而那些嫉妒他、彈劾他、說他壞話的文武百官絕對會態度180°大轉彎,天天捧著他。”
“可惜李白一心只想涉入朝政,而且眼里容不得沙子,看不慣官場上的各種黑幕。說白了,就是李白太過理想主義。或許也是出于保護的原因吧,所以李隆基一直沒有答應李白的要求。所以沒過多久,李白就厭倦了這種生活,游走四方自由創作,但即便是這樣,李隆基依然忘不了李白。從這一點上看,李隆基對李白真的算不錯了。歷朝歷代能做到這樣的皇帝真的不多。”
“好了,李白和李隆基的關系介紹完了,咱們接下來好好說說唐玄宗李隆基吧。”
聽到這里,李隆基雙眼放光,臉上洋溢著愉悅的笑容。
終于輪到朕了嘛?
真想聽聽后世之人是如何評價自己的。
畢竟從古至今,可從來沒有哪個王朝能像他現在治理的這樣,說是盛世也毫不為過。
然而,主播開口第一句話就讓他崩潰了。
“李隆基,作為唐高宗與武則天之孫,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有人說如果不是因安史之亂導致他退位成了太上皇,他當皇帝的時間可能還會更久。”
正在喝酒準備聽到天幕贊美自己的李隆基猛地停下了手中的酒杯:“???安史之亂?”
“朕的大唐會發生叛亂?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如今的大唐在朕的治理下繁榮昌盛,百姓可以說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國力更是萬邦來朝。”
“怎么可能會發生叛亂?”
然而心底卻免不得升起一股不安和焦慮。
直到看到天幕上祖宗們發的彈幕,那股不安和焦慮直接轉變成了恐懼。
唐【貞觀之治】李世民:“什么?安史之亂是怎么回事?李隆基你個后世不孝孫給朕解釋解釋!”
唐【開元盛世】武則天:“沒想到當年看上去那么討喜的孩子,居然在掌朝后發生這樣的事。”
唐【開元盛世】李治:“該死的!李隆基你個王八犢子,朕和媚娘把那么好的江山傳給你們,你們就這么霍霍我大唐的江山的?”
......
看到天幕上老祖宗的彈幕一條接著一條,李隆基大腦直接宕機。
我是誰?我在哪兒?我要做什么?
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啊?
于是李隆基只能弱弱地發了一句彈幕:“主播,會不會....弄錯了。”
然而主播的回答直接像一盆涼水將他澆了個透心涼:“怎么會錯,不可能錯的,這么大的事情可都是有明確的史書記載的。”
阿這,好吧,懸著的心終于是死了。
于是李隆基只能忍著彈幕上的謾罵和嘲諷,聽主播解釋所謂的安史之亂到底是怎么回事。
“唐玄宗在登基后的所作所為可以分為兩個極端。在他前半生的時間里勤于政事,從各方面因才施政,鞏固和發展了唐朝政權,并開創了唐朝的巔峰盛事‘天寶盛世’。”
“但也許是權力腐蝕人心,也許是身居高位太久已經看不見底層的百姓、聽不到底層的聲音。所以后期的李隆基開始變得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沉迷酒色。甚至糊涂到重用安祿山、史思明這樣的貨色來穩定邊疆,結果導致了讓后世唏噓不已的安史之亂。這場內戰直接導致唐朝由盛轉衰,人口大量喪失,天下哀鴻遍野、將兵銳減。”
.......
“嘭!”
聽到安史之亂居然是安祿山和史思明兩人帶頭引起的,李隆基頓時火冒三丈,一把將手中的酒杯砸到安祿山頭上。
“好啊,好得很啊!”
李隆基面色鐵青,身上的殺意仿佛化為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