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什么?大秦二世就亡了?
- 什么?你說古人在看我直播?
- 我叫張志
- 2259字
- 2024-07-29 18:28:06
主播:“嚯~~~謝謝粉絲‘大秦公子扶蘇’打賞的五爪金龍!感謝感謝!??!那么應這位粉絲的要求,主播再來說說始皇帝嬴政的生平和大秦的歷史走向吧。”
秦王嬴政的生平和大秦的未來走向?主播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自己得好好想想怎么說。
大秦時空內,所有人紛紛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一臉緊張地注視著頭頂上的天幕,始皇帝嬴政身旁的內侍更是急急忙忙地準備好竹簡和筆,生怕錯過了某些重要的信息。
主播:“等等,怎么還會有人問始皇帝是否得到長生了?這不很明顯嘛,要是始皇帝真的得到長生了,大秦還能傳到第二世就亡了?”
“秦二世而亡?。?!”
這句話把秦朝眾人都震的不輕,眾人第一反應是,這天幕是假的,是反秦箴言。但之前的神仙手段又怎能作假?天幕上源源不斷的文字也告訴秦朝諸臣此事為真。
只見直播間彈幕再次亂成了一鍋粥。
秦昭王贏駟:“發言者果為秦皇乎?”
秦莊王嬴楚:“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秦始皇嬴政:“還請主播暢所欲言,吾等靜聽?!?
自己死后大秦果然亡了,可二世而亡!扶蘇竟不堪至此!始皇帝悲從中來,只覺天仿佛都要塌了。但始皇帝不容自己悲傷,只能強忍著情緒仔細總結經驗。
他回想起自己一生致力于統一天下,建立千秋功業,為此不惜耗盡心力。然而,他所期望的萬世基業,卻在短短時間內瀕臨崩塌。他怒其不爭,恨扶蘇未能擔起大任,未能守住這大秦江山。
始皇帝在悲憤中反思,自己是否過于急功近利,導致民力疲憊,百姓怨聲載道?;蛟S在繼承人的選擇和培養上,自己也有失察之過。他曾以為扶蘇仁厚,必能在自己奠定的基礎上,施以仁政,安撫民心,使大秦長治久安,卻未曾料到會是如此結局。
“敢問仙人,秦為何二世而亡?”秦始皇深吸一口氣,他深知此刻的悔恨已無濟于事,唯有從過往的失誤中汲取教訓,為后世留下警示。
于是他盡量平靜問道“問題到底出現在了哪里?”
主播:“啊這個,原因倒是不少,像什么秦二世暴虐呀,奸臣當道啊,法律嚴酷啊,總之主播只知道一些大概啦,你們這些歷史粉肯定比主播更了解啦?!?
“李斯,吩咐各方軍吏加強巡邏,那些六國遺民也盯緊了”李斯聽命,其實聽到秦二世而亡李斯同樣心碎不已。
但只要始皇帝還活著,李斯便有著主心骨,大秦便有著主心骨,始皇在,大秦便不會亡,但始皇若不在呢?
李斯深知,沒有了始皇帝的大秦,定會像一艘失去了舵手的船舶,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中飄搖。
主播:“嬴政嘛,咱們都知道,他一統六國,自稱始皇帝,主播小時候不知道這代表著什么,只是單純以為始皇帝厲害非凡。但后來深入了解、看了諸多資料之后才恍然大悟,秦國的統一大業那是奮六世之余烈吶!自秦孝公起,歷經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代代皆為明君,身旁亦有賢臣輔佐。正是這一代代的積累和傳承,到政哥這一代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最終成就了千秋霸業?!?
秦始皇有些莫名,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么?秦國一統天下之心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形成的。這是數代君王的壯志雄心不斷傳承累積的結果,是無數賢臣良將前赴后繼、殫精竭慮共同鑄就的宏愿。從秦孝公時期商鞅變法富國強兵,到秦惠文王拓展疆土,再到秦昭襄王削弱六國,每一代都在為這個偉大的目標添磚加瓦。
“要知道,使秦國變得強大就離不開商鞅變法。秦法的推行可謂是讓秦國在六國之中脫穎而出,走在了時代的前列。在那個群雄爭霸、硝煙彌漫的年代,秦法天然就像是為了強兵富國而精心打造,秦國在秦法的規范運作下,兵鋒銳利,所到之處,無不披靡?!?
“秦之強盛卻離不開商君,朕亦深鐘愛法家。”嬴政聽著主播的話深表贊同,李斯更是驕傲地抬起了頭顱,目光堅定,朗聲道:“不錯,法家就是強國之本!”
主播:“一統六國之后,秦始皇也依舊遵循秦國一以貫之的傳統,以法家治國,用法家李斯為相。秦法在秦朝統治初期還是發揮了極大益處的,畢竟大一統的各項措施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國家機器來推行。秦法在完成由分封到大一統的轉變過程中,確實起到了關鍵的過渡作用。但問題是,秦朝根本不打算讓秦法被過渡掉,而是持續高壓推行,沒有根據新的局勢和需求做出適度的調整和改變。秦法的嚴苛在統一后,不僅沒有適度放寬以安撫民心,反而愈發加重了民眾的負擔,導致民怨沸騰,最終成為了秦朝滅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主播說到這里,不禁深深地惋惜起來。
李斯不明所以:“這是何意?難道是說秦法最終要被取代不成?”
“主播當然不是說法家不行,相反,依法治國是至關重要的。然而,秦法太過嚴苛了。秦國的百姓或許已經習慣,但是其他六國百姓卻難以適應啊。你既然要治理天下,只用秦法治秦,全然不顧其他六國百姓的想法,這實在是有些過分了。其實老百姓的要求真的不高,只要稍微給點活路,他們就不會造反。但后期的秦法過于嚴苛,百姓難以接受,可不就引發暴動造反了嘛。所以,這個時候就迫切需要修訂秦法啦。”
“秦法嚴苛?可秦國一貫如此,六國遺民若不嚴加看管,才會致使反秦之事四起。”天幕上,不少法家的支持者發出了心中的疑問。
李斯雖未說話,但他的想法也跟這些人差不多,如今的他依然是那個堅定主張嚴刑重法的人,他固執地認為,目前的秦法尚未嚴苛到必須修訂的地步。
況且,當下秦法的推行正因官吏數量過少而進展不暢,又怎能保證新秦法能夠順利推行呢?這一點也是秦始皇所顧慮的。實際上,秦始皇并非反對變革,雖然始皇帝推崇法家,但那是因為他覺得法家之策利國利民。倘若有更合適的治國方略,能夠讓國家長治久安、百姓安居樂業,他也并非不會考慮。
若修秦法便能改變秦二世而亡的結局,修又何妨,自己一統六國,又有哪一天不是走在變革的路上。
只是問題在于如何修,修了又如何實行,此事還需細細籌劃,在始皇帝看來,這件事是得跟李斯好好商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