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發兵兩界關
- 重生傀儡皇帝?先教妖后做人!
- 竹杖翁
- 2008字
- 2024-07-09 20:20:40
又是十天過去,工部負責鑄造的火炮已經新鮮出爐。
而趙鈞也借用之前的那兩門火炮訓練出了一批炮兵。
這群炮兵如今已經能夠嫻熟的進行火炮的組裝,調整,裝填和發射等一系列事宜。
雖然總共只有十二門火炮,可是他們畢竟處于守城的一方。
再加上兩界關這些年來已經經歷了無數守軍的建設和加固。
早已經成為了固若金湯的存在。
這十二門火炮將被安置在城頭以及兩山的制高點。
這樣不僅能夠阻止弓箭手在下方的仰射,同時還能夠確保以后的殺傷距離和殺傷范圍。
除此之外,工部還按照趙鈞的要求制造出了整整兩百支火槍。
這些火槍相較于火炮的做工要更加精細。
這也是為何體積較小的火槍制作的數量卻如此之少的原因。
趙鈞給自己手下的一百名士兵每人配備兩把火槍。
他們貼身穿著的全都是能夠在一定距離內抵消箭傷的軟甲。
相較于那些普通士兵,他們的裝備可謂更為精良,而他們接下來所要執行的任務也更加困難。
趙鈞將要率領他們從兩界關繞出,一路趕往飲馬河,炸毀橋梁,鑿破冰面,并將河水灌入到北遼守軍的營地。
這個工程雖然極為浩大,可是在足量炸藥的加持之下卻也并非一件難事。
對于趙鈞來說,這個任務最困難的點就在于自己應該如何在騎兵的防守和追殺之下率領著一百名戰士順利撤退。
這個任務他不能交給別人去執行,因為別人沒有他這種充沛的特種作戰經驗,而對于這一百名士兵的調度,他們恐怕也不會像自己這樣精確。
趙鈞最近幾天已經想過了無數種撤退的方案,最終他調定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斷臂求生。
任務執行結束之后,這只小隊將會被分割成為五個不同的隊伍,并通過幾個不同的方向向山中進行撤退。
趙鈞已經為他們提前繪制好的地圖。
而這些地圖就掌握在每隊隊長的手里。
到時他們兩隊為一組,兩名隊長相互配合。
如果其中一位隊長陣亡的話,另一位隊長就會充當起決策者的角色,率領剩下的幸存者返回兩界關。
這些士兵已經經受了趙鈞一個月的訓練。
他們現在不僅能夠嫻熟的使用各種各種器械和火槍,同時他們也對火炮的操作極為精熟。
他們就是趙鈞為丁玄海準備的預備炮手。
可以說為了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他已經做足了所有準備。
最近這十天之內,趙鈞已經相繼派出了幾股小股部隊前往兩界關。
在抵達兩界關后,他們會取代地方守軍統領軍隊,并且將兵部最新鑄造出的火炮選擇最合適的位置進行安裝和調試。
與此同時,張,劉兩家也已經將倉儲中的一部分糧食運往兩界關。
這些糧食可以維持兩界關守軍和百姓很長一段時間的需求,而這也是趙鈞做出的要打持久戰的準備。
丁玄海作為此次主帥也已經追隨軍隊趕往邊關。
不過趙鈞和他麾下的一百名士兵此時始終未曾動身。
離開之前,他還有許多事情需要叮囑。
這天晚上,他連夜召見了潘瓏。
以女子身份入朝為官的潘瓏,精神狀態明顯更勝從前。
在見到趙鈞的時候,潘瓏罕見的流露出了一絲驚訝之色:“陛下,只是數日未見,您怎么變得如此憔悴?”
趙鈞已經有將近半個月的時間未曾召開早朝。
這段時間里潘瓏一直跟隨著同屬的其他官員學習如何處理政務。
趙鈞雖然未曾召開早朝,可他這段時間未曾閑暇。
他不僅要調派兵馬,安排戰術,而且還要選擇合適的人選頂替自己的位置。
他已經在朝中為唐至道挑選出了幾個可以信賴的幫手。
而潘瓏,就是他選定的最后一個。
聽到潘瓏的詢問,趙鈞笑著搖了搖頭:“朕每日里操勞國事,自然休息欠佳。”
“不過朕看你倒是精神奕奕,心情不錯,想來這段時間的工作開展還算順利吧?”
“有勞陛下掛念,臣這段時間得到了諸多同僚,前輩們的提攜如今已經逐漸掌握了各項事宜。”
“嗯,既然如此,那朕就委派給你一個重任!”
“陛下請講!”
“接下來朕要你協助唐至道大人處理朝政,監督百官。”
“如果發現有誰有不臣之心,或者是做出什么犯禁之事,你便將其記述下來,到時交給唐大人保管。”
“除此之外,你也不能放下自己的本職工作,朕到時要親自考教考教你的學問,看看你的能力在這段時間是否有所提升。”
“朝中如今正值用人之際,你若是能夠堪當大用的話,朕到時也好提拔與你!”
趙鈞說話時臉上始終帶著淡淡的笑容,可在聽完了他的這番話后,潘瓏內心卻顯得極為沉重。
“陛下莫非是要離開京城?”
潘瓏身為女子,心思細膩,早在聽完了趙鈞剛剛這番話后,她便揣測出了趙鈞的意圖。
趙鈞也不否認,只是開口說道:“朝中的事情不可荒廢,你要記住,能讓你做上今天這個位置的不僅是朕,同時也是天下的百姓。”
“如果沒有這些百姓們的支持,就算朕有通天的手段,也難以操持整個國家。”
“朕將這個重擔交到你的身上,希望你能不辱使命,對得起朕的寄托!”
“陛下,您既然身為天子,那就當以自身為重。”
“若是無緣無故離開京城,到時有人篡權奪位又該如何?”
潘瓏還想勸說趙鈞,但卻被趙鈞伸手阻攔。
“朕離開京城的事情絕不能讓別人知道,朕將你視為知己,所以今天才將你召見到此,并將此事說給你聽。”
“朕這次離京要做的也是一件大事,為的是我兩界關外的萬千子民。”
“總之等朕得勝而歸,相信你會明白朕的良苦用心。”
“我不在京城的這段時間里,希望你能用心協助唐大人,同時也幫朕治理好這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