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8章 設醫學院,兩條財路【求追讀】

戴元禮等御醫給馬皇后、朱標、朱雄英檢查過身體后,又被召來奉先殿,向朱元璋稟明診斷結果。

“啟稟陛下,太子、皇太孫身子都算康健,唯太子殿下身子稍弱,最好是學一兩套養生拳法,強身健體。”

朱元璋聽了微皺眉頭,旋即道:“爾等盡管囑咐,朕必讓太子聽話。皇后如何?”

幾名御醫相互看了眼,最終卻是由御醫樓英來回答。

“娘娘身子暫無大恙,但或因早年顛簸、生產,元氣略有虧損,須得少勞心勞力,細心調養,方可延年益壽。”

朱元璋想起他建立大明前,與馬秀英所經歷的種種,覺得馬秀英作為一個女子確實很不容易。

他嘆了口氣道,“為皇后調理身子的事就有勞樓卿了。”

樓英猶豫了下,道:“其實往日娘娘偶有小恙,微臣等診治之余便有勸說,只是娘娘口中答應,實際未能重視。”

樓英說到這里就停下了。

朱元璋明白他的意思,當即道:“樓卿放心,朕會勸說皇后的。”

讓御醫們退下去后,朱元璋先是想了想該怎么勸說馬皇后重視身體。

想好說辭后,這才繼續處理國務。

···

···

周最喝了口菊花茶,看著【動態】中文字播報的內容,露出沉思的神色。

他發現,朱元璋雖然接受了他“重視工商”、“興海貿”的建議,但要落實下并取得成效,怕是需要不短時間。

游戲操作沒能較快地得到反饋,這讓他覺得有點無聊。

再就加上飯后有些犯困,他便準備去睡個午覺,或者說補覺。

不過,睡午覺之前,他又讓游戲中快進到第二日,給朱元璋發去兩條引導信息。

然后便將游戲時間流速調到1:365,到臥房睡覺去了。

···

洪武十二年,正月十一。

奉先殿。

太醫院院使李昭與兩位院判向朱元璋行禮。

禮畢,李昭便頗有忐忑地問,“不知陛下召微臣等何事?”

李昭原本是淮西名醫,但就醫術而言,卻比如今的四位御醫略差一籌。

但他很早就跟隨朱元璋,深得信任,故得任院使之職。

至于旁邊的兩位院判,一個醫術還不如他,另一位干脆只是略通醫術,其實是位精明能干的官員。

朱元璋昨日召集四位御醫給馬皇后、太子等“檢查”身體,今日又忽然召見他們,這讓他不得不擔心,是否朱元璋對太醫院有所不滿。

面對三個太醫院的官員,朱元璋沒有拐彎抹角。

他直接道,“朕欲設醫學院。”

醫學院?

聽到這個明顯是新創的名詞,李昭不禁與兩位院判交流了下眼神。

一時都摸不準這醫學院是做什么的。

朱元璋接著道,“朕將征集天下名醫,于醫學院交流,互相促進,提高彼此醫術,順帶教授醫士。”

這一下,李昭三人算是聽明白了。

猶豫了下,李昭還是道,“陛下,太醫院本就可讓名醫交流,御醫們也都帶了二至四位醫士···再設這醫學院,職能會否重了?”

朱元璋并非那種完全聽不得勸諫的人。

但他設立醫學院之心堅決,聞言淡淡道,“太醫院才多少名醫?醫學院將仿照宋之太學,至少征召二十位名醫為教授,至少招收百位醫士為學生。”

“名醫匯聚,必將促進醫術突破;仿太學教授醫學生,則可培育更多良醫。卿等以為如何?”

三人沉默了會兒,隨即李昭卻是說起了一件舊事。

“洪武六年,有人建議陛下廣征天下名醫為御醫聽用。陛下當時道,天下名醫有數,具體到某一地更是屈指可數。”

“若將名醫盡數征召于京師,地方無名醫坐鎮,尋常百姓患疑難雜癥,將求治無門,圣心何忍?故直至今日,太醫院也僅有四位御醫。”

李昭說到這里就停下了。

他是硬著頭皮勸諫的,說完心中緊張不已,生怕朱元璋發雷霆之怒。

朱元璋聽了一時沉默。

這事李昭不提,他還真忘了。

確實,天下名醫有數,若盡數招來京師,離京遠的、家世尋常的百姓,如何能通過千山萬水求得名醫醫治?

至于說只顧自家人,完全不管天下百姓治病求醫之便利,他朱元璋還做不到。

因此沉思了會兒,朱元璋便道,“這樣,各地名醫被征召為醫學院教授后,一年只需在京師研究醫術、教授學生三個月,便回鄉如常坐診。卿等以為可否?”

李昭三人聽了立即躬身拜道:“陛下明睿仁慈!”

朱元璋一笑,道:“那卿等便為朕參謀一番,這醫學院諸般制度具體如何設立。”

“遵旨!”

其實,朱元璋作為貧苦出身的皇帝,從亂世走出,建立大明之初,便很重視醫學。

畢竟,當初他爹、大哥、娘全都是死于一場瘟疫。

所以,大明的太醫院本就是個功能頗為齊全的官方醫務機構。

太醫院之名雖始于金代,可職能卻是承襲自唐宋之太醫署、太醫局。

大明太醫院受朱元璋集權思想影響,初步實現了醫藥集中統一管理的局面。

其中宮廷機構有御藥房、生藥庫、安樂堂、典藥局,藩王府邸的良醫所也算在宮廷醫療體系中。

太醫院則下轄各地方濟民藥局、生藥庫以及官方醫館。

跟近現代醫療體系肯定沒法比,但相較于大明之前的朝代,已經有了不小的進步。

有這樣的基礎在,朱元璋要設立醫學院,其實并不算難。

半個時辰后。

當朱元璋跟離李昭三人將醫學院之事計議得差不多時,忽然聽到了那熟悉又怪異的女聲。

隨即就收到兩條新的引導信息——

“兩條財路。曬鹽法:選海邊灘涂適宜處建鹽田,借海潮納海水,借日照得鹵水,暴曬得鹽。陰雨天以煮鹽法輔之。”

“使琉璃匠研制無色純明琉璃,為玻璃。可替水晶制千里鏡等。以水銀、錫混合鍍涂玻璃一面可得銀鏡。微毒勿貼身。”

看完這兩段引導信息,朱元璋大喜。

出于以前收到的多條引導信息,哪怕這兩條信息中的內容朱元璋頗難理解,乃至覺得不可思議,卻也沒懷疑。

‘曬鹽法,借海潮納海水,借日照得鹵水,以煮鹽法輔之!’

‘此舉簡直是借天地日月之造化產鹽,必然可省不少人力、柴薪,實在是妙啊!’

‘嗯,若是選得合適處大建鹽田,一年產鹽也應該比煮鹽多得多!’

朱元璋出身淮西。

不論是他稱吳王時,還是建立大明后,淮鹽都是重要財源之一,故而他對當下制鹽法是了解的。

所以,哪怕引導信息中的曬鹽法介紹得粗糙,他還是判斷出,此法優勝于煮鹽法。

‘研制無色透明琉璃替代水晶,此法若成,我大明千里鏡之數目便不受水晶數量限制了。’

‘另外,水晶杯等器物名貴,若能以玻璃替代,說不得也能如瓷器般,賣上大價錢!’

‘倒是這銀鏡,那神秘人雖未說明,但想來應該是優于銅鏡的——究竟如何,待匠人制造出來便能知曉!’

想到這里,朱元璋便高聲道,“來人!”

“奴婢在!”

“傳銀作局掌印太監來見!”

“遵旨!”

待這名隨侍條件離去后,朱元璋又道,“擬旨,召兩淮都轉運使沈折桂進京面圣!”

奉先殿內有翰林院之人,并備桌椅筆墨紙硯,于偏處獨坐一桌,隨侍聽后吩咐,幫朱元璋擬旨。

此時聽了朱元璋的話,很快寫就一副圣旨,讓宦官遞交上來。

朱元璋審閱之后,用過印,方派人前去揚州的兩淮都轉運鹽使司傳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峨县| 盐源县| 达尔| 社会| 洮南市| 涪陵区| 思茅市| 彭阳县| 琼海市| 宁乡县| 铅山县| 泸溪县| 阳新县| 新宁县| 松溪县| 大姚县| 简阳市| 辽宁省| 朝阳区| 泽普县| 都匀市| 隆安县| 淮北市| 沭阳县| 杂多县| 比如县| 柏乡县| 剑河县| 洪洞县| 天门市| 丹阳市| 庄浪县| 青冈县| 高密市| 乌鲁木齐市| 天等县| 宜宾市| 张北县| 石河子市| 丰镇市| 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