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定期體檢,預防疾病【求追讀】
- 手游大明,從攻略朱元璋開始
- 靈靈吼
- 2683字
- 2024-07-12 17:25:00
周最看到【動態】中朱元璋寫于紙上的一個個問題,不僅摩擦起了下巴。
笑道,“這‘朱元璋’終于記起問朱標三人的死期了,他再不問,我都以為游戲設計的朱元璋并沒有那么在乎朱標、馬皇后、朱雄英呢。”
隨即他再次調整時間流速,趁著等待的功夫,去給自己泡了一杯菊花茶。
然后又查了下朱雄英、朱標、馬皇后的具體離世日期。
兩三分鐘后。
周最將游戲時間流速調回1:1,給朱元璋發送引導信息。
“朱雄英洪武十五年五月初一薨。馬皇后洪武十五年八月初七病逝,病因不明。朱標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病逝。”
“后世有各類機械,一人可種三五百畝田地,平原上一人甚至可種上千畝地!玉米、紅薯、土豆畝產至少兩三倍于稻!”
···
···
奉先殿。
雖然兩段引導信息幾乎同時出現在眼前,但朱元璋目光卻幾乎完全集中在第一段上。
‘雄英、秀英竟然三年后離世?’
‘標兒也在十三年后離世?’
‘怎會如此?怎會如此?’
雖然這都是尚未發生的事,可知道之后,朱元璋還是覺得心如刀割。
若這人所述為后世記載之史實,說明他的嫡長孫才八歲就夭折了。
他悉心培養的太子朱標,去世時也才三十七歲,可謂英年早逝!
便是妻子秀英在三年后離世,他也絕難接受!
回過神,朱元璋再次細看第一段引導信息。
發現其中并未說明雄英死因,而秀英、標兒卻都是病逝。
病逝?
他是大明天子,開國皇帝,天下至尊!
他能征召天下名醫!
他絕不會讓妻子、兒子病逝!
朱元璋握緊了拳頭,目光如火如鐵!
過了好一會兒,他冷靜下來,才想到更多。
即便在他沒有奇遇的情況下,秀英、標兒生病,他也會召集天下名醫診治吧?
為何兩人沒能挺過去?
難不成都得的是絕癥?
還有雄英,因何早夭?
想到這里,朱元璋再次生出了將那神秘人抓到眼前追問的念頭。
可惜他做不到。
即便成了九五至尊,這世上依舊有很多事他做不到——他必須面對這個事實。
‘稍后再問那人,標兒得的什么病,雄英因何早夭,以及···如何給他們改命!’
深吸口氣,朱元璋勉強壓下洶涌的思緒,才去細看第二段引導信息。
然后便露出驚疑之色。
‘后世機械可使一人種三五百畝甚至上千畝地?’
‘玉米、紅薯、土豆畝產至少是稻的兩三倍?’
‘怎么可能?!’
‘那人莫不是在胡謅騙咱?’
‘莫非也跟一些讀書人般,欺負咱是農戶出身沒見識?’
習慣性地懷疑神秘人胡謅欺騙之后,朱元璋就否定了這種可能。
因為在他看來,神秘人沒這么做的必要。
所以,后世多半真出現了什么巧妙機械,能讓一人種幾百上千畝地。
而那新大陸上,也應該真的有玉米、紅薯、土豆這三樣高產作物。
可惜,無論是后世的巧妙機械,還是新大陸的高產作物,他似乎都一時無法得到。
感嘆完,朱元璋拿出白紙,進行詢問。
“閣下可知雄英因何早夭?標兒又因何病去世?如何為秀英、標兒、雄英改命,延其壽數?”
接下來,朱元璋略有焦慮地等到了次日,也即是正月初十。
如愿等來了兩條新的引導信息。
“史未載雄英死因,疑病逝。想為三人改命,便召集天下名醫,仿太學成立醫學院,令彼輩相互探討、研究,發展醫學。”(明國子監設于洪武十五年,此時未有。)
“令太醫每月為你、皇后、太子等重要人物檢查身體,別等病發才去醫治。病發之前既有征兆,提前治療更易治愈。”
看完,朱元璋微愣。
雙眼則在冒光。
‘仿太學成立醫學院以發展醫學?’
‘每月檢查身體,在病發前診治更易治愈?’
‘果然是妙法!’
朱元璋激動地拍了下御案,立即大聲道:“來人!”
“奴婢在。”殿內隨侍宦官出來答應。
“速傳戴元禮、樓英等御醫來奉先殿!”
“遵旨!”
宦官離去不過一刻鐘,便有四名御醫在宦官帶領下進了奉先殿。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對太醫院的前身機構也是一再改革,但總體而言人員頗為精簡。
如今名為“太醫院”,目前設院使一人,正五品;院判二人,正六品;典簿一名,正七品;吏目一名,正九品。
另有御醫四人,正八品。
再就是無品級的醫士八至十六人。
醫士是官方書面稱呼,平常習稱醫生,即醫學生之意。
太醫院的醫士其實就跟民間醫館的學徒差不多,除了跟隨一名御醫學習醫術,平時主要負責做太醫院的各種雜活。
所以,大明太醫院真正稱得上名醫的,一般是指幾名御醫。不過,有時院使、院判也是名醫。
此次朱元璋召的是御醫,來的便只有戴元禮等四人。
待御醫們行了禮,朱元璋便直問,“朕聽說,人病發之前便有征兆,若能定期檢查身體,便可早一步發現病患,在病發之前治療,更易治愈。爾等認為這說法可對?”
四名御醫在被征召為御醫前,都是各地的名醫,但性格到底各有不同。
四人中以戴元禮膽子最大。
他見一時無人回答,便道:“啟稟陛下,多數疾病在病發前確有征兆,診斷出后,提早治療確實更易治愈。”
“但也有少數疾病,尤其是突發之暴疾,病發前并無征兆,難以提前診斷,自然也談不上提早治療。”
朱元璋聽了皺眉,問:“那這種沒有征兆的暴疾多嗎?”
其實診斷不出征兆的疾病屬極少數,只不過戴元禮面對的是朱元璋,說話才多留余地。
聽朱元璋追問,他也不敢撒謊,便道:“并不算多。”
朱元璋想了想,又問:“若讓爾等定期為皇后檢查身體,可否有效防止皇后患病?”
這···
聽了朱元璋的話,膽大如戴元禮,一時也不敢應答了。
朱元璋怫然不悅,加重聲音道:“說,朕絕不怪罪!”
戴元禮深吸了口氣,道:“即便微臣等定期為娘娘診脈···檢查,也需娘娘按微臣等祝福的去飲食起居,方可養生,減少患病可能。”
“但人吃五谷雜糧,終究難免患病,故即便娘娘遵醫囑悉心養生,微臣也不敢保證娘娘終生不患病。”
朱元璋終于聽明白了。
感情這幾個御醫就是怕死,不敢在他面前把話說得太滿。
也就是說,定期檢查身體,再聽醫囑養生,確實能有效預防疾病。
若有病,也可提早發現,提早治療,更易治愈。
明白這些,他心中輕松不少。
“既如此,朕命爾等四人,每月,不,每旬為皇后、標兒、雄英以及朕檢查一次身體——無論有病無病。”
“如此,若皇后等有疾,便可提早發現,提早治療。爾等以為如何?”
這種要求御醫們自然是沒法拒絕的。
于是一起應道:“陛下圣明,臣等遵旨!”
“那這事便從今日開始吧,嗯,從朕開始。”
朱元璋雖知道他在歷史上比長子朱標獲得都久,至少還有十幾年壽命,卻也希望能提早發現身體之患,比歷史上活得更久。
最重要的是,為馬秀英、朱標等做個表率,免得他們抗拒無病檢查身體之事。
隨后,四名御醫相繼對朱元璋進行望聞問切等診斷手法。
四人溝通幾句后,依舊是由戴元禮出面說話。
“陛下身體還算康健,只是需少吃肥肉等油膩之物。另外,平日里少些操勞,多走動活泛氣血。”
“哈哈哈,”聽聞自己身體康健,朱元璋高興地笑起來,擺手道,“朕知道了,你們速去給皇后也檢查、診斷一番。”
四名御醫告辭,退出了奉先殿。
至于召集更多名醫,成立醫學院之事,朱元璋還需多想想,然后召太醫院院使、院判等仔細商議一番,再下發相關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