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成功的帝王:做長遠計劃

《資治通鑒》的讀者定位

中國傳統史學的發達,堪稱世界之最。流傳到今天的史學典籍一共有多少?是幾萬種、十幾萬種,還是幾十萬種?恐怕沒有一個學者能作出精確的統計。在海量的文獻中,影響最大的史籍有兩部:《史記》和《資治通鑒》。一般學者都會贊同這個觀點。但我個人認為,《資治通鑒》的影響力應該比《史記》更大。為什么?因為《史記》的影響力主要局限在史學領域,而《資治通鑒》的影響力已經超越了史學領域。

何以見得?

著名學者梁啟超在暢談中國古代歷史研究時,曾講過這么一番話:“寫作一部書,首先必須考慮清楚的問題是,這部書是寫給誰看的。根據這一點再去思考該如何選擇題材,如何針對讀者設計框架、編寫內容,這是著作成功的前提?!绷簡⒊e的成功典范就是《資治通鑒》,而《資治通鑒》預設的讀者群體非常特殊。

梁啟超說:“例如《資治通鑒》,其著書本意,專以供帝王之讀。故凡帝王應有之史的智識無不備,非彼所需,則從擯闕。此誠絕好之‘皇帝教科書’。而亦士大夫之懷才竭忠以事其上者所宜必讀也?!?/p>

梁啟超的這段評論非常到位?!顿Y治通鑒》由北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大學者司馬光“領銜”主編,司馬光在編寫之前就已經預設好了,這部書是寫給皇帝看的。所以此書的選材必然圍繞著皇帝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素質、國家大政應該注意哪些方面這些問題展開。

《資治通鑒》如何談皇帝的基本素質?可以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劉備是大家所熟悉的三國時代的歷史人物,《資治通鑒》在介紹劉備時說,這個人“有大志,少語言,喜怒不形于色”。劉備胸有大志,但平時話不多,喜怒也不會表現在臉色上,說明他城府很深。這句話說明劉備具備一名創業型政治領袖的基本素質,首先有遠大志向,其次性格穩重、深沉?!顿Y治通鑒》介紹劉備的依據來自最權威的三國歷史著作《三國志》。但若是仔細對比《三國志》和《資治通鑒》,會發現兩者之間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三國志》里對劉備個性的介紹是這么說的:“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這里的先主指的就是劉備,通過對比可以發現,《資治通鑒》對劉備的介紹截取了《三國志》的后半句,即“少語言,喜怒不形于色”,并且加上了“有大志”這一點。《三國志》中介紹了劉備性格中的另外一面——“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這句話被《資治通鑒》刪除了。

司馬光為什么這么處理?歷史上的成功人物性格各異,既有常人所不及的優點,同時也都有些瑕疵或缺點。劉備有出色的個人能力,即便愛好聲色犬馬,不喜歡讀書,最后也取得了很可觀的成績。但司馬光編《資治通鑒》不是單純地復述歷史,而是要把歷史作為興衰成敗的借鑒,供后來的皇帝參考。有很多年輕皇帝,繼承了祖輩的事業,卻不知創業艱難。斗雞遛狗,驕奢淫逸,玩樂的事不用教,天生就會。他們缺乏的正是胸懷大志、沉穩處事這些對于皇帝來說更為重要的素質。所以司馬光認為,劉備這個人物值得突出的是“有大志,少語言,喜怒不形于色”這一點,而不是喜愛聲色犬馬。這正體現了《資治通鑒》最重要的預設讀者群——皇帝,司馬光編寫、處理歷史最重要的依據就是,皇帝應該從歷史中學到什么。

關于劉備的介紹只是一個很小的側面案例,《資治通鑒》中有很多更為重要、深入的政治參考意見。因為有幫助皇帝提高治理國家能力的特殊目的,《資治通鑒》的取材非常講究,并不是所有歷史主題都會出現在這部書里。用司馬光自己的話來說,“專取關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司馬光只選擇那些關乎國家興衰成敗、老百姓幸福指數的重大歷史事件予以記錄,其中有值得后世借鑒的善政,也有可以起到警示作用的惡政。

《資治通鑒》這一書名,是由司馬光編書時在位的皇帝宋神宗起的。宋神宗說,要“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爸蔚馈本褪侵卫韲业姆椒ā=梃b以往的歷史經驗,幫助當前的人尋找治理國家的方法,《資治通鑒》的目的正是落在這里。從這個目的出發,《資治通鑒》在總結中國傳統政治智慧方面,可以說是所有歷史典籍中最全面,也是最成功的,所以它能成為后世帝王了解中國傳統政治法則、提高治理能力的首選教科書。這也是它的影響力遠遠超出史學領域,在政治領域同樣具有深遠的影響力的原因。

《資治通鑒》記載了從春秋戰國之際直到北宋建立之前一千四百年左右的歷史,其中牽涉很多重要的政治人物和政治事件。各種人物和政權的成功與失敗,在這幅歷史長卷中一一展現,堪稱豐富的政治經驗資料庫。如何歸納中國歷史上的政治智慧,如何利用這個資料庫,角度有很多。既然在中國傳統政治中,皇帝是最重要的角色,《資治通鑒》又是名副其實的“皇帝教科書”,那么解讀《資治通鑒》,也可以從分析皇帝開始。

從秦始皇統一中國起,直到宋代建立之前,出現過二百五十多名皇帝或重要的割據政權領袖,如果再算上戰國時代的重要諸侯,還不止這個數。我們可以把歷史上的皇帝分為兩種基本類型:開創了某一個王朝的開國型君主;通過血緣關系繼承父祖皇位的繼承型君主。在這兩種基本類型下面,還可以再細分。比如開國型君主,在完成創業之后,他的主要職責必然轉向國家治理和社會建設。在這個過程中,有轉型成功的,也有轉型失敗的。針對不同的成敗案例,《資治通鑒》都會采取獨特的視角予以述評,在這里我可以各舉一例加以說明。

轉型成功的帝王代表

先說轉型成功的開國型君主,東漢光武帝劉秀是典型代表。《資治通鑒》從第三十八卷開始記載劉秀的事跡。自這一年起,劉秀召集兵馬,打出旗幟反對當時稱帝的王莽,從此開始了創業進程。其間,劉秀有很多可圈可點的表現,最膾炙人口的當屬昆陽大戰。這場戰役中,劉秀以八千非正規軍,擊破王莽派來圍剿的十萬大軍,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案例。在消滅王莽、平定割據、建立東漢的過程中,劉秀在用人、謀略,以及他自身的為人方面,都有值得稱道的地方。如果寫一本常規的劉秀傳記,一定會突出他的這段經歷。但《資治通鑒》對劉秀的關注重點卻不在這里。

《資治通鑒》的關注點在哪里呢?公元25年的夏天,劉秀稱帝。秋天,劉秀求訪到一位名叫卓茂的長者。卓茂早年曾擔任過縣令一類級別不高的官職,但這個人有一項獨特的優點:為人樸實忠厚,待人寬厚仁愛,做事從不和人爭搶,口中也從無惡言惡語。他每到一個地方任職,都以這套行為方式來感化民眾。古人有云:“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碑數匕傩湛吹礁改腹偈侨绱顺嗾\的一個人,都不好意思在他面前撒謊。所以卓茂任職過的地方,社會風氣都很好。劉秀聽說之后,就找到他,任命他為太傅,并且封他為“褒德侯”。太傅是當時官僚的最高榮譽頭銜,屬于“上公”,只有德望非常高的人才能擔任。

我來分析一下卓茂這個人物。卓茂雖然有值得人們敬重的品格,但從影響力來說,并不算一個聲名顯赫的人,因為他早年只是縣令一類的低級別官員。他的直接影響力只能覆蓋到和他有所接觸,或了解過他的人,間接影響力可以擴散至他曾經管理過的地方。無論卓茂個人品行如何高尚,治理地方有何等成績,與劉秀消滅王莽、建立東漢比起來,只能算小人物、小事件。比他重要的人物、事件多的是。況且劉秀登基的時候,卓茂已年逾七十,休養在家,更不是一個有很強歷史作用的人。但劉秀一朝得知了卓茂的品行,馬上給予他極高的禮遇。從中固然可以看出劉秀對于道德風化的重視,然而一般人看這段歷史,不會把它視為劉秀最值得注意的作為。

顯然司馬光不是一般人。司馬光不僅認為這是劉秀一生中最值得關注的重大事件,并且把它拔高到影響整個東漢王朝命運的高度。在講述完劉秀任命卓茂之后,司馬光有這樣一段評論:“光武即位之初,群雄競逐,四海鼎沸,彼摧堅陷敵之人,權略詭辯之士,方見重于世,而獨能取忠厚之臣,旌循良之吏,拔于草萊之中,置諸群公之首,宜其光復舊物,享祚久長,蓋由知所先務而得其本原故也?!闭\如司馬光在評論中所說,劉秀剛登基的時候,天下并不太平,國家也還沒有統一,仍然有不少對皇位虎視眈眈的割據勢力存在。在這種形勢下,見重于世的必然是那些敢于沖鋒陷陣的猛將,和懂得機詐權謀的謀士。卓茂顯然既不是猛將也不是謀士,他的忠厚在殘酷的戰爭中體現不出價值。但戰爭總是要結束的,國家必然要慢慢走向穩定,需要治理。如果能看到這一點,就能看到卓茂的價值。卓茂的長處正是能用溫和有效的方式把老百姓管理好。所以,即便戰爭仍然如火如荼,劉秀還是抽出時間尋訪卓茂這樣的忠厚長者,并對他高度表彰,為國家從戰爭狀態向治理狀態過渡未雨綢繆,這是劉秀的眼光。但一般人對劉秀提拔卓茂這件事并不是十分重視。把劉秀的見識和行為拔高到東漢之所以能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這是司馬光的眼光。司馬光從這件事中看到,劉秀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就能認準進入和平建設年代之后最重要的是什么,并能提前做好準備。如果一個開國皇帝要成功轉型,這是必備的素質。

請注意,對提拔卓茂這件事的評論,是劉秀出現在《資治通鑒》中以來,司馬光第一次對他的行為作出正面評論。劉秀創業過程中的基本事跡,《資治通鑒》當然也詳略得當地記載了,其間名將數十輩,大小百余戰。但在這些普通人看來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司馬光不贊一詞,等閑看過。司馬光真正開始評論劉秀,試圖從他身上找到一些值得后世皇帝學習的素質,恰恰是以提拔卓茂這件一般人認為不重要的事件作為切入點的。

轉型失敗的帝王代表

轉型失敗的開國型君主,則以梁武帝為例。梁武帝蕭衍的前半生非常精彩,也非常成功。壯年時期的蕭衍,有謀略、有膽識,有很強的政治領導能力,也有高超的軍事指揮能力,無論政治見識還是軍事才能,當時天下都罕有對手,所以他能建立梁朝,成為一代雄主。但他的晚年卻非常凄慘,這樣一位不可一世的大英雄,居然是被活活餓死的。這種死法,讓人覺得和他早年的光輝形象很不匹配。梁武帝為什么會失敗,可以分析出很多原因,但《資治通鑒》特別強調了一件事,值得我們注意。

545年,這是梁武帝稱帝之后的第四十四年。經過這些年的治理,國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還存在不少問題。有一位叫賀琛的大臣向梁武帝指出,目前存在四種不利于國家治理的不良現象。

第一,朝廷的稅收賦役已經使百姓負擔沉重,地方官員和各種使者又在征收過程中貪暴聚斂,迫使百姓不能安居本土而流亡遷徙。

第二,官僚貴族的生活奢侈淫靡,并且競相夸耀富豪,既造成了不良社會風氣,也是促使官員貪殘、熱衷于橫征暴斂的重要原因,因為他們需要大量財富支撐奢華的生活。賀琛這樣形容當時官僚宴會的奢侈浪費:“積果如丘陵,列肴同綺繡,露臺之產,不周一燕之資,而賓主之間,裁取滿腹,未及下堂,已同臭腐?!泵看窝鐣?,陳列大量昂貴的果食佳肴,價值甚至遠遠超過一戶中產家庭的資產。但出席宴會的人也無非一人一個肚子,能吃多少?大量的食物浪費腐壞。除了吃之外,官僚貴族還要蓄養妓女役夫,開銷更大。很多官員在位的時候,以橫征暴斂為基礎供養奢侈的生活,一旦離職,靠積蓄就維持不了多久。所以賀琛建議梁武帝倡導節儉,不僅在于糾正社會風氣,更重要的是堵塞橫征暴斂的源頭。

第三,賀琛認為梁武帝啟用了一批小人,這些人只知道吹毛求疵、舞文弄法,卻不識治國的大體。更糟的是這些人往往仗著梁武帝對他們的信任,作威作福,追逐權勢。

第四,朝廷的事情太多,比如修建官衙府邸,制造禮器、兵器等,無一不是加重百姓負擔的事情。賀琛建議梁武帝能省則省,給百姓休養生息的機會,這才是富強圖遠的根本之策。

賀琛這四點意見提得很好,不僅切中時弊,其中建議遏制官僚貴族的貪腐奢侈之風,給百姓休養生息的機會這兩點,更具有長期的歷史價值。作為君主,本應該虛心聽納。但梁武帝看完賀琛奏章后的態度卻是出人意料的“大怒”。梁武帝指責賀琛說話遮遮掩掩,沒有確指。既然有那么多橫暴貪殘的官員,他為何不呈繳一份名單,指明哪些官員應該受到處罰;既然指責朝廷多事,他為何不具體說說看,哪些事可以省,哪些事可以停。此外,梁武帝懷疑賀琛對貪腐奢侈之風的批評是針對他本人的,于是作出重點回應:為了表明自己生活儉樸、沒有欲求,梁武帝舉了兩個例子為自己辯護。其一,梁武帝說自己“絕房事三十余年”,即三十多年沒過性生活了,平時居處不過一張床,毫無奢華裝飾;其二,梁武帝說自己平時不僅吃素,而且每天只吃一頓,以前腰圍十尺,瘦到只剩二尺了。“舊帶猶存,非為妄說”,表示自己以前的腰帶還在,誰要不信的話可以拿去看看。至于說官員奢侈浪費,總不能挨家挨戶去搜查制止?。?/p>

我來分析一下梁武帝聽到意見之后的這種態度有何危害。從賀琛提的意見來看,說話路子很正,說的都是通常人們認可的大道理,既沒有刺耳的語言,也沒有陰陽怪氣,提意見的目的是為國家好。梁武帝卻批評他不提供貪腐官員的名單,這是很無理的刁難。因為賀琛是在整體描述當時國家社會面臨的問題,是高屋建瓴地給國家建設提意見,而不是寫實名舉報信。至于具體問題怎么落實,需要朝廷制定綱領,有關部門負責執行。賀琛這些意見的作用,是要引起朝廷對國家治理狀態的深刻反思,而不是去針對某些具體的人。梁武帝用這樣的態度對待提意見的人,不是一位優秀君主該有的表現,舉出自己三十多年不過性生活作為拒諫的理由,更是滑稽可笑。作為一名君主,在對待意見時,即便提意見的人有些偏激,也應該與他溝通商談,而不是把提意見的門給堵住,更不應該刁難提意見的人,否則誰還會來為國家建設貢獻智慧。

那么司馬光怎么看待梁武帝拒諫事件?司馬光對該事件評論中的第一句話,可以說是給后世那些不喜歡聽意見的皇帝當頭一棒:“梁高祖之不終也,宜哉!”這里的梁高祖指的就是梁武帝。司馬光說,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梁武帝之所以不得善終,是有道理的。“自以蔬食之儉為盛德,日昃之勤為至治,君道已備,無復可加……由是奸佞居前而不見,大謀顛錯而不知?!绷何涞圩砸詾槠饺账厥彻潈€,就是君主的盛德,沾沾自喜于這點小善,就以為自己作為一名君主的品德已經齊備了,聽不進任何不同意見。其結果就是國家大政方針發生嚴重的方向性錯誤而不知,最終身死國滅,為千古貽笑。

司馬光把拒諫的行為和梁武帝最終的失敗直接掛鉤,強調皇帝或領導者必須虛心接納意見。表彰那些敢于直言進諫的大臣,是《資治通鑒》最重要的主題之一。在司馬光看來,皇帝只不過占據了一個至高無上的位置,就其本人而言,也和普通人一樣,不會全知全能,所以必然有愚暗的一面,也必然會犯錯誤。這就需要皇帝及時地、廣泛地和大臣以及其他睿智之士作充分的意見溝通,彌補自身的不足,以避免或糾正偏差與錯誤。

現代人的視角

司馬光以重視教化來說明劉秀的成功,以拒絕意見來說明梁武帝的失敗,體現出司馬光自身對于政治的看法。這兩個例子對于《資治通鑒》來說,只是九牛一毛。整部書里還有更為豐富、更為深刻的政治思想。正如宋末元初研究《資治通鑒》的著名學者胡三省所說:“讀者如飲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資治通鑒》就像奔騰不息的長江大河,各個讀者就像一只渴了的老鼠,從河水里吸一兩口也就足夠了。

今天的人們處于一個全新的時代,已經沒有皇帝,也沒有士大夫了,那還有學習《資治通鑒》的必要嗎?當然有。不管時代怎樣變化,社會治理總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通過研讀《資治通鑒》,了解它歸納出的很多治理國家、管理社會的一般規律。拋開皇帝和士大夫這類特殊的個人身份,今天在不同工作崗位上的人,仍然能從《資治通鑒》中汲取豐富的經世智慧。

很多讀者知道《資治通鑒》是一部皇帝教科書,以記錄、分析中國歷史上的政治人物、政治事件為核心,便想當然地認為,一部以講述政治為主要內容、培養皇帝為主要目的的書,必然是一部陰謀教科書。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資治通鑒》是一部歷史教科書,是一部政治教科書,絕不是陰謀教科書。只要仔細、深入地研讀過這部書,就會知道,司馬光可能不具備許多現代人的先進理念,但在當時條件下,對于如何引導皇帝來合理治理國家,司馬光已經做到最好了?!顿Y治通鑒》是一部教皇帝如何當皇帝的書,卻是從批評皇帝開始的,正是在司馬光對他們的一針見血的批評中,我們能讀出他苦心孤詣提煉的治理準則與為人之道。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德县| 靖边县| 政和县| 永丰县| 德阳市| 西城区| 凤凰县| 繁峙县| 凤城市| 隆昌县| 故城县| 五台县| 安图县| 辽阳县| 海原县| 安徽省| 成武县| 巴彦县| 称多县| 康平县| 白玉县| 青岛市| 黄大仙区| 广宗县| 本溪| 即墨市| 炉霍县| 安岳县| 海宁市| 石嘴山市| 应城市| 高碑店市| 武汉市| 新邵县| 绥阳县| 姜堰市| 筠连县| 丽水市| 靖州| 广宁县| 朝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