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國葬
- 大唐:都是皇子了誰謀反啊
- 童同樂
- 2502字
- 2024-07-22 10:21:08
貞觀九年,六月
天氣已開始炎熱,長安城內蟬鳴四起,在太極殿停尸一月的李淵,也終于要下葬了。
期間朝上朝下并沒有發生什么特別的事,畢竟國喪期間,誰都不敢惹事,除了閻立本的工部要為諸位皇子制作玉佩忙碌一些,大唐的其他官員還是很輕松的。
但對李佑而言,這一個月他過得并不輕松。
盡管已經跟眾兄弟約好了輪流守靈,可國喪期間不能沐浴的規矩還是讓李佑難受不已,借用一句相聲的話來說,他現在的胳肢窩都是孜然味的了。
也因此,盡管知道這樣想不對,李佑還是期盼著這一天的到來。
而也就是在這一天,李佑看到了他的母親,陰淑妃。
身為李世民后宮地位第三的女人,陰淑妃就站在長孫皇后和韋貴妃的身后,盡管未施粉黛,且穿著一身喪服,但依然能一眼窺到她的美麗,跟長孫皇后和韋貴妃相比也不遑多讓。
可國葬上,美麗的女人一直在尋找他的兒子,等在李恪的身后看到李佑,美眸才終于亮起。
但李佑卻不敢跟陰淑妃四目相對,還是那句話,當兒子的,總是無法接受自己有第二個母親。
所以只規規矩矩的朝陰淑妃行了一禮,李佑便目視前方了。
陰淑妃也沒在意,過去的三個月,對她而言是幸福的三個月,當然,不是因為她晉了位份,而是后宮終于談論起了李佑。
大明宮的建成,陛下的噩夢,皇后娘娘的喉痛,都是陰妃娘娘的兒子解決的!
身為人母,再也沒什么比聽到這樣的話,更讓陰妃感到開心的了。
雖然她只是一個傻女人,最起碼,陰弘智是這樣覺得的。
而這時,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已經率領太妃嬪妃,皇子公主,文武百官,跟著抬李淵棺槨的力士們一起來到了萬壽原,也就是后世所說的唐獻陵。
但這僅是第一步,因為國葬的流程是極為復雜的,哪怕僅是簡單的跪拜,在此之前都要進行數十次,將李佑的腦門磕得快要腦震蕩,可隨著禮部尚書的高呼,他還是要和他的兄弟們一起,一次次的跪拜下去。
等到腰酸背痛,額頭已經沒有知覺時,屬于皇子的跪拜才結束,李佑趕忙退到人群身后,如釋重負的舒出一口氣。
也就在這時,他的身后傳來了熟悉的聲音:
“燕王殿下。”
聞聽此言,因為無數次的跪拜和繁瑣的國葬流程,人已經昏昏沉沉的李佑精神瞬間復蘇,而當他轉頭看去,果不其然,聲音的主人正是他的舅舅陰弘智。
可如今的李佑,卻已經不知道跟陰弘智說什么了。
陰弘智見狀,苦笑著朝不遠處抬了抬下巴,示意李佑去看。
李佑轉頭看去,只見陰妃正微笑的看著他倆,當即了然:
“原來如此。”
立馬伸出手,熱情的拉著陰弘智的胳膊,在臉上堆滿笑容,但口中的話卻跟笑容并不匹配:
“母親知道了嗎?”
陰弘智滿面親切:
“怎么可能呢?你母親可是這個世界上最遲鈍的人了,不過,這樣也好,畢竟我們的事沒必要讓她知道。”
李佑乖巧的點了點頭:
“舅舅此言正合我意,但,真的有必要在這個時候找我嗎?”
“我可是已經做好了您這輩子不跟我說話的準備了,等到母親覺得不對勁時,我們再上演舅甥情深也不遲嘛。”
陰弘智反手拉著李佑的胳膊:
“那怎么可以呢?我心中的疑問可是太多了。”
說到這,陰弘智眼瞼微垂,看著李佑腰間的玉佩道:
“多么神奇啊佑兒,那日我剛剛摔碎了我送你的,你阿翁就給你補回來了。”
“難道,這才是你離開我的原因嗎?好吧,長孫無忌那個獠奴,還真是將我耍得團團轉。”
“可問題是,誰又能想到,是太上皇從中作梗呢?”
李佑深情的看著陰弘智:
“一月不見,舅舅依然是什么都不懂呢。”
“呵呵……”
陰弘智搖頭輕笑:
“事已至此,懂不懂已經無所謂了。”
言罷,陰弘智看著李佑腰間的玉佩,想要伸手觸摸,卻被李佑抓住手腕,然后四只手緊緊的交疊在一起:
“既已無所謂,就不要再來觸碰了。”
陰弘智和藹的看著李佑:
“不過是一只狻猊而已,我送你的那個玉佩上,可是雕刻著龍啊!”
李佑連連點頭:
“可我從來都不是一條龍,所以,才說您什么都不懂。”
陰弘智轉頭看了一眼正被放進墓穴中的棺槨,表情是真的悠然道:
“可惜,送你狻猊的人已經死了,這是不是說明,我對了呢?”
“可憐的佑兒,那么辛苦才把大明宮建成,但建成了又怎樣?他住進去了嗎?哪怕一刻,哪怕一時,甚至,都沒親眼看過大明宮,就為了一個兇手,你的努力,你的選擇,真的是正確的嗎?”
說到這,陰弘智伸出手,摸著李佑那張從小摸到大的臉頰,聲情并茂道:
“佑兒,現在還不晚的,你才十五歲,是有把話收回的資格的。舅舅我呢,也愿意再給你一次機會,你知道的,為了你我什么都能做!”
李佑再度伸出手抓著陰弘智的手腕,然后恭恭敬敬的將其放了下去:
“那就為了我離開長安吧,永遠不要再回來。”
陰弘智雙眼微瞇,躬身后退:
“休想!”
李佑拱手還禮:
“剛好,我也覺得戲演夠了。”
說完這一句,李佑便轉身回到人群身前,他的身旁正好是李泰,此刻正一臉羨慕的看著他:
“你和你舅舅的感情還真好。”
李佑皮笑肉不笑:
“那當然。”
李泰嘴角一撇,不知覺的看向了站在百官最前頭的長孫無忌,如果……
“跪!!!”
一聲高呼響起,李淵的棺槨已被安置在墓穴中。
早已痛哭流涕的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當即伏在地上,眾人也緊隨其后,叩拜李淵。
可就在禮部尚書請李世民填第一鏟土時,李世民卻站起身子,大手一揮:
“閻立本!”
“臣在!”
閻立本立馬從百官中走出,今日,他的雙手始終托著一個木盤,木盤上是十三枚精美的玉佩,就為了在這一刻呈給李世民的兒子們。
李世民的聲音也在這一刻響徹萬壽原:
“昔日,太上皇曾給朕和朕的兄弟們每人一枚玉佩,定的是龍生九子的圖樣。”
“今日,朕也要給朕的兒子們每人一枚玉佩,采上古十三種神鳥為圖樣。”
“日后,朕的兒子們也要選圖樣,打造玉佩給他們的兒子,如此,玉玦不斷,李唐萬年,父親的在天之靈,必然欣慰!”
此話一出,眾人齊齊高呼:
“陛下英明!”
眾皇子則是趕忙跪地,恭敬的捧出雙手,將玉佩一一接過。
李承乾的玉佩最大,居中一只神鳳立在云端,周身百鳥云集,環繞神鳳飛翔。
李恪的玉佩上,一鳥雙目雙瞳,仰天長鳴,嚇退佩邊群獸,正是上古重明。
李泰玉佩上的神鳥則低空展翅,渾身烈火環繞,正是四大神獸之一的朱雀。
李治的玉佩上只有一輪驕陽,可在驕陽之中卻有一鳥,三足,正是金烏。
而這時,李世民的其他兒子也拿到了屬于自己的玉佩,看著其上的神鳥圖樣,再加上李世民剛才的話,皆如獲至寶。
唯獨李佑的玉佩上不是一只鳥,或者說,不僅是一只鳥。
海面騰空而起,雙鰭化為雙翼,魚尾水浪滔滔,鳥頭沖宵而去,正是——鯤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