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推動起義進行時
- 先秦,我靠百家著作成圣
- 這本必不咕咕
- 2318字
- 2024-07-06 16:02:16
噼啪作響的篝火將屋內映照得一片橘黃。
角落里的四人神色各異,一時間都沒有出聲。
蘇恒雙手撐地,緩緩坐起,換了個舒服的姿勢,倚靠在灰塵斑駁的墻角,長舒一口氣。
他不知道自己根據后世記載所推測的結論是否正確,但他知道,陳勝吳廣兩人從前只是居住于閭左的貧民,并且,他們本是楚國人,對于秦律必然不夠熟悉,因此無法做出準確判斷。
所以,他們其實沒有選擇的余地,因為他們不敢去賭,況且,按照歷史進程,陳勝吳廣舉事估摸也就這幾日了,他們說不定早有些想法,蘇恒只是為他們添一把火。
“失期當斬”這四個字,不論誰說出來,效果都一樣。
如此言之鑿鑿,駭人聽聞的言論,輕易便能動搖兩人內心。
而蘇恒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讓陳勝吳廣兩人走上與歷史中相同的那條路——起義!
他可不想冒著砍頭的風險去戍守邊關,而這具身體的相關信息他又一無所知,記憶完全空白,至于驗傳......
蘇恒在身上摸索了一番,腰間空蕩蕩的,好吧,看來是被抓來充當戍伍時,被人搜的干干凈凈了。
在秦朝,出遠門都是需要驗傳的,類似于身份證,由木牌制成,篆刻籍貫身份等等,沒有這個,可是連客舍都無法投宿的,跟流民幾乎沒啥區別了。
毫無疑問,目前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抱緊兩條大腿,幫他們出出主意,順便還能混點功勞。
若是不出意外,接下來的半年里,起義軍將一路高歌,可謂勢如破竹,無人可擋。
到時候,典籍孤本還不是要多少有多少?
至于半年之后......
蘇恒相信,借助無字書卷的修煉,到那時,不說萬軍從中如入無人之境,起碼做到自己全身而退,應當不難。
按理說,其實這件事并不需要他來畫蛇添足,只要靜靜等待便好,但他又怕因為自己這只小蝴蝶的出現,從而導致什么變故發生。
事實也正如他所想的那樣,陳勝目前的造反之心確實不夠堅定。
聽到蘇恒口中所說的自己兩人下場,陳勝神色微動,卻不如吳廣那么驚愕。
沒去管吳廣遞來的詢問眼神,他低頭看了一眼衣衫破損的少年,試探道:“還不知小兄弟是哪里人氏,該如何稱呼?”
蘇恒露出一絲苦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家住在云夢澤附近,世代以捕魚打獵為生,此番東行本為拜訪親友,卻不料大意弄丟了傳驗,竟因此被當作流民......”
“至于稱呼......在下蘇氏名恒,兩位喚我蘇恒便好。”
蘇恒這么回答其實并不然全是說謊,雖然他不記得前身籍貫哪里,但他自己是湖北武漢人,說住在云夢澤附近,也沒有太大毛病。
至于名字,不同于后世,秦朝時期姓氏是分開的,男氏女姓,若他說自己姓蘇名恒,怕不是要鬧個笑話。
“云夢澤...從前也是楚地,只是鄢郢之戰后,便隨著整個南郡一起并入秦國,也難怪蘇兄弟楚音未改。”
見少年神色不似作偽,陳勝感慨嘆息一聲,便不再多問,他知道,這少年大概率不會是貴族出身了。
蘇恒不知為何自己明明沒有記憶,卻能聽懂,甚至說出楚國語言,或許是因為大腦管理記憶和語言的是兩個獨立板塊?
不過這些都無關緊要,見對方既然輕易相信自己所言,蘇恒當即決定趁熱打鐵。
于是他微微搖頭。
“雖然入秦多年,家中翁媼卻無時不以楚人自居,亦時常教導后輩,楚國先祖榮光,至今不敢稍忘。”
“每當想起南公所遺那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恒便忍不住心胸激蕩!”
“......”
“今日落到如此境地,縱然不會如兩位屯長一般,只怕最終也逃不過要累死戰死。”
蘇恒語氣真誠,情深意切,絲毫看不出表演痕跡。
他復又低嘆道:“只是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
話音落下,陳吳二人似是被說動,皆一臉認同之色,蘇恒稍作停頓。
陳勝吳廣本是楚國人,如今楚國被秦所滅,二人又因嚴苛秦律而有性命之憂,蘇恒要做的,就是將兩者結合起來。
他要讓兩人知道,自己不只是為了活命,更飽有家國情懷!
二十多歲的漢子,正是壯懷激烈的年紀,如何禁得住這種刺激?
漸漸的,昏黃的環境中,身穿襤褸麻衣的散發少年不知忽然想到了什么,眸光閃爍,他緩緩抬起頭,望向陳勝。
爾后,在三人難以置信的目光中,破釜沉舟般,蘇恒用極為堅定的語氣,一字一頓道:“今逃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這句話本是歷史上的陳勝用來勸說其他戍卒的,只是現在......當然誰先說算誰的。
原本還在可惜喪失最后一條退路的陳勝,驀然間聽到如此誅心之言,縱使他再怎么內心沉穩,再怎么異于常人,此刻也難以自持。
至于一旁的吳廣,這位正值壯年,身材健碩的黝黑漢子,早已是面紅耳赤,氣喘如牛。
他右手攥拳,狠狠一錘身旁柱子,傳出吱呀一聲,大片灰塵散落。
他激動道:“是啊!兄長,蘇兄弟說的對,反正都是要死,與其等死,不如反了,或能成就一番大事也未可知!”
吳廣心境一時之間可謂大起大落,方才還在為日后感到憂慮,此刻,卻早已被一腔熱血填滿,他恨不得怒吼出聲,“大丈夫當如是也!”
而那位被請來醫治蘇恒的年邁卜者,正一聲不吭地站在旁邊,眼神詫異地盯著蘇恒看個不停。
蘇恒自然也注意到了他的目光,沒有看見想象中的驚慌失措。
莫非始皇帝焚書坑殺方士,間接影響到了占卜師的地位?所以對方心中早就有所謀劃?
蘇恒忽然想到,歷史上陳勝吳廣起義之前,曾在魚肚子內放置布條,上書“大楚興,陳勝王”六字。
又讓人半夜三更在附近野廟學狐貍叫,叫的也是這個六個字。
這種制造輿論,裝神弄鬼的方法,真的是兩個貧農能想出來的嗎?
“陳大哥既然猶豫不決,不如讓這位卜者占卜一番?若可為則為之,不可為再另尋他法?”
蘇恒指了指那位面容枯瘦的卜者,提議道。
見陳勝略微點頭,卜者當即走上前,熟練地掏出滿滿一大把竹片,握于手中。
“此乃揲蓍法,只是蓍草不易獲得,今姑且以竹片代之。”
卜者一邊輕聲解釋,一邊開始占卜。
與蘇恒曾在影視劇中看到的扔銅錢卜卦不同,大衍筮法記載于《周易》,專門用來占卜大事,過程極為繁瑣,不過此刻三人皆屏息凝神,靜靜等待結果,沒有出聲。
良久,卜者停下動作。
未等吳廣詢問結果如何,卜者便已起身,環顧三人,面露喜色,拱手沉聲道:“大事可成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