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遠橋聽到空聞約戰,神色凝重的點了點頭,也未再多說什么,抬步便直接往場中走了過去。
“大師兄,當心。”
“放心吧,為兄不會輸的!”
宋遠橋下場時,姜湛正好回來,兩人簡單聊了一句后,宋遠橋便徑直走向了場中,與空聞互相行禮,一番場面過后,這第二場便開打了。
不同于先前姜湛對鮮于通那般一邊倒的戰況,空聞與宋遠橋二人的實力,倒是十分相近,只在伯仲之間。
雙方初步試探過對方一番后,皆覺得對方實力深不可測,非是能輕易拿下的對手,于是也不再繼續保留,各自都拿出了真本事來。
而在雙方都使出了全力之后,卻是宋遠橋漸漸的落入了下風。
空聞畢竟年長宋遠橋不少,且宋遠橋修習的,乃是正宗道家功法,而道家功法本就講究一個循序漸進,厚積薄發,如今也還遠不到宋遠橋的巔峰時期,是以他一身功力卻是明顯要弱于空聞一籌。
雙方互拼幾招過后,吃了點小虧的宋遠橋也不再繼續與空聞硬碰硬,而是使出了一手太極拳,借力打力之下,逐漸穩住了局勢。
得益于姜湛的緣故,老張創出太極拳的時間,卻是比原著中要快了幾年,是以宋遠橋等人,也在數年前便被老張傳授了這門絕技。
猶記得當年姜湛才剛拜入武當之時,老張每日帶著姜湛上到武當金頂,晨練筑基,而老張自己則是在一旁演練還未完善純熟的太極拳。
耳濡目染之下,姜湛下意識的將自己后世大學時選修的太極養身拳與老張不成招式的草創太極拳對比了一番,也學著老張慢悠悠的打起了太極。
沒成想,他這番舉動,卻是提前讓老張完善了這門絕學。
畢竟當時老張已經差不多將太極拳給創出來了,僅僅只是還差了一個契機,而姜湛那模仿卻又‘胡亂’打出的太極體操直接讓老張頓悟了。
而場中正在與宋遠橋交手的空聞,亦是被宋遠橋這手從未見識過的太極拳給打了個猝不及防,無論他如何猛攻,都破不開宋遠橋那混元如意的太極勁力,反倒是被宋遠橋趁機一番連消帶打,漸漸占據了上風。
‘他這是什么功夫?!怎么我先前竟從未聽聞過?!’
‘難不成,又是張三豐近年來所創出的絕技?!’
少林一派,對于武當派以及老張的觀感,向來十分復雜,既有些看不起,卻又不得不心中佩服。
要知道多年之前,老張還叫做張君寶之時,不過只是他們少林寺中的一個小沙彌罷了。
但自從老張離開少林寺之后,卻是一路崛起,不僅武功突風猛進,成了這江湖第一人,橫壓整個武林一甲子,更是創立出武當派,廣收門徒,如今已然發展到了足以與他們少林派比肩的程度。
而且武當一派,所有的傳承武學,都是老張一手開創,僅憑當年從覺遠禪師那聽到的部分九陽真經經文,便開創出了武當一脈的武學。
武當九陽功,純陽無極功,繞指柔劍法,震天鐵掌,虎爪手,神門十三劍,倚天屠龍功...每一門武學,放在江湖之中,都威名赫赫,不遜于他們少林派的七十二絕技。
而這些武功,還都是老張一個人所創!
以老張的成就,足以稱其一句繼往開來的武學大宗師,畢竟放眼整個江湖,上下千年以來,也就只有開創出少林七十二絕技的達摩祖師能與之相比了!
所以哪怕向來對武當派以及老張觀感不好的少林派,也不得不對其心中佩服。
而如今,空聞再次從宋遠橋手中領教到了一門從未見過的絕學,心中一時間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武當的傳承和底蘊,越加的深厚了啊...
而就是他這一瞬的分神,卻被宋遠橋瞬間捕獲,下意識的便一記‘進步搬攔捶’一拳搗出,直將空聞橫于身前抵抗的雙臂震開,被宋遠橋一拳打中前胸,騰騰騰的連連后退數步。
“空聞大師,無事吧?”宋遠橋連忙出聲關心道。
畢竟是與空聞這等高手交手,再加之功力不如空聞,宋遠橋也不敢有什么留手,這一拳的力道還是挺大的,他也怕再傷了空聞。
好在空聞身板還是挺硬實的,而且先前也擋下了宋遠橋的大部分拳勁,倒是并未受什么太重的傷,僅僅只是感覺胸中氣悶了幾息,咳嗽了數聲,便了緩過來。
空聞神情苦澀的說道:“這一陣,卻是貧僧敗了...敢問,宋大俠這門武功,所喚何名?”
空聞好歹也是一派掌門之尊,倒也不是那種輸不起的人,縱然自己是因為初次見識到太極拳,猝不及防再加之分心失神之下,才落敗的,但敗了就是敗了,也不會耍賴不認。
宋遠橋抱拳承認道:“此乃師父所傳之太極拳,乃是師父數年前所創。”
空聞聞言,心中暗道果然。
“原來喚做太極拳嗎?”
太極...看來張三豐如今的修為,已然做到了脫離九陽殘經,而自成一脈的地步了啊,當真是天縱之才。
“輸在這門絕學之下,貧僧輸的心服口服。”
這第二場,又是各派這一方敗了。
然后就是第三陣,少林派空智,對陣俞蓮舟。
而這一場,倒是讓各派這邊找回了一點場面,由俞蓮舟落敗而告終。
不過這也同樣在姜湛等人的預料之中。
那少林派的空智,號稱練成了少林七十二絕技中的十一門,可見其武功之高,實力只怕比之師兄空聞還要更高出幾分。
再加上先前俞蓮舟護送張翠山一家回返武當之時,曾與那玄冥二老中的鹿杖客對了一掌,被其陰寒掌力侵入經脈,受了重傷,雖然回山之后,已經調理過了,但重傷初愈之下,一身實力也僅能發揮出個七八成。
所以縱然俞蓮舟一番勉力相搏,但最后還是敗在了空智手中。
接下來是第四陣,由張翠山出戰,對戰少林的空性。
本來這一場,該當是張松溪出戰的,但張翠山卻是主動出聲,接下了這一場,畢竟今日這場爭斗,源頭便是由他而起,他又豈能縮在眾位師兄弟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