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爺爺,孫臣最近在鐘山買了些地。”在老朱面前,還是要坦白從寬啊。
“咱知道。”朱元璋面帶微笑的看著朱允熥。
朱允熥也知道朱元璋知道,主動匯報是個態度,被對方揭露了再匯報那就是態度不對。
就跟他安排云奇主動給朱元璋的內帑里送去一萬兩銀子一樣。
第一次賺的錢被老朱全部搶走,就是因為他不主動匯報,老朱給他的教訓。
“孫臣準備在那塊地上建一所學校。”
“哦?”聽說朱允熥要大興土木,朱元璋收起玩世不恭的神情,嚴肅的說“那要花費幾何啊?”
看著朱元璋臉上的神色,朱允熥連忙解釋,“皇爺爺容稟,孫臣打算在今年九月前能夠建好招生,建學校的錢,孫臣準備自己籌集。”
“好啊,咱的好圣孫有志氣啊。”朱元璋的臉色由陰轉晴。
看見老朱心情不錯,朱允熥知道該是提條件的時候了,“但是呢,孫臣還是想讓皇爺爺能給學校發撥一些糧食。”
糧食吧,其實朱允熥也不是買不起,但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辦學校是個長期的過程。
學校未來如果到達一定的規模,糧食消耗將會是一個很大的數字。
而糧食的價格又不太穩定,萬一遇到災年,可能有錢都買不到糧食。
但要是由戶部每年發撥的話,這一塊的成本就可控了。
“準了,就知道你這個小崽子惦記著咱的這點家業。”
呵呵呵……不要錢就是好圣孫,一要錢就是小崽子。
心情大好的朱元璋這次很大方,糧食嘛,他倒是不缺,每年的稅收中一大部分的是糧食。
經過二十來年的經營,帝國現在也算是國庫豐盈。
“你學校準備起什么名字呢?要不要皇爺爺給你御筆提個牌匾啊?”
這種不要錢的恩典朱元璋送的很順手,完全沒有心理壓力啊。
“謝皇爺爺賞賜,”朱允熥連忙順往上爬,有老朱的金字招牌,自己這個學校穩了啊。
“孫臣的這所學校想要叫‘應天農工初級小學’。”
朱元璋不解的問:“這名字是何意啊?”
“啟稟皇爺爺,”朱允熥把自己對學校的想法娓娓道來。
“孫臣這個學校是寄宿制的,所有的學生包吃包住。”
“其次,這里面主要招募的是農工的子弟。”
“第三,既然是初級小學,未來還會有中級學校,高級學校。”
“第四,孫臣這所學校是免費的。”
“另外,”朱允熥從懷里掏出一張紙,雙手呈到朱元璋面前接著說。
“孫臣的學校計劃設置六個年級,一年級招收七至十歲的孩童,學校每個年級招收四個班,每個班約五十至六十人。”
這是朱允熥參照穿越前的小學設計的。
“學年末考核成績合格者可以升入下一個年級,考核不合格者將勸其退學。”
開玩笑,又不是九年義務教育。
老子自己花錢管吃管住管你們讀書,這樣都不珍惜,那你還是趁早拜拜吧您嘞。
“孫臣計劃開設五門功課,分別是語文、算數、思想品德、體育、勞動。”
關于語文這門課,朱允熥的想法是,雖然不希望學生們像那些老學究一樣咬文嚼字。
但是學習好這門功課,對于理解和表達能力的訓練很重要。
而理解和表達能力,是人際溝通的重要技能。
至于數學課,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也能夠很好的訓練人的邏輯思維能力。
思想品德課,那就是朱允熥要夾帶的私貨了。
他對于未來這些學生的人品還是有要求的,他希望能教育出一批求真務實,大公無私的人。
在明朝二百多年,特別是明朝中后期的歷史上,有太多像溫體仁、錢謙益那樣滿嘴仁義道德,實際上卻一肚子男盜女娼的卑鄙小人。
“這體育和勞動課是何意啊?”前面三門課老朱能理解,后面這兩門課他沒聽說過。
“體育就是鍛煉身體,強健體魄。”朱允熥解釋著。
“嗯,這個好,少年強則國強。”這一句老朱還沒忘。
“至于勞動嘛,孫臣希望這些學生不要忘本,要學會自食其力,每日會安排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忘本,自食其力,這個好啊!”朱允熥這個想法朱元璋是欣賞的。
老朱當了皇帝之后,把皇宮改成菜園。
經常帶著自己的嬪妃、子女們親自動手播種、施肥、澆水、采摘,就是為了表示自己的不忘初心。
他還定下規矩,每年都要選派一些自己的皇室子弟,布衣麻鞋,徒步走回鳳陽。
沿途的官員不得接待,這也是為了讓皇子皇孫們能夠體察民間疾苦。
“荒謬,一派胡言。”站在旁邊聽了半天的朱允炆終于忍不住了,開口駁斥道。
“你這是要做什么?”朱允炆不滿的說:
“熥弟你要辦學,二哥深感欣慰,但那些學子們不去苦讀四書五經,學什么算學,還要揮汗如雨的去下地勞作。這不是有辱斯文嗎?”
朱允炆的腦海里似乎可以想象出那學堂中混亂的景象,這是對學生們的荒廢,是對儒學的褻瀆。
“有辱斯文?”聽到朱允炆的話,朱元璋臉色變了變。他扭過頭去,臉上帶著玩味的笑容。
“那炆哥你說說,怎么樣才算是不有辱斯文呢?”
朱元璋說話隨意慣了,他激動的時候,會叫人好圣孫,親切調侃的時候,會叫人小崽子。
但是這一聲炆哥,卻代表朱元璋在心理上對朱允炆拉開了距離。
朱允炆似乎完全不顧及老朱對他的態度,仍然慷慨激昂的說道。
“文人治學,當以儒學為本,其余皆為旁門左道,不足掛齒。儒學之道,博大精深,上可以安邦治國,下可以明理修身。讀書人,理當投身此道,窮經皓首,以求通達天地之理,通曉圣人之言,治國平天下。如此,才配得上讀書人的稱呼。”
“好了。”朱元璋打斷了還要喋喋不休的朱允炆。
“天下讀書人不知凡幾,這些年科舉、舉薦將多少儒生收入朝頂彀中,儒學乃是顯學,如今熥哥想要自開一脈,又教授的都是些農工子弟,我看無傷大雅,且讓他試試又何妨?”
對于一步步從社會最底層篳路藍縷開創大明皇朝的老朱來說,他非常清楚那些讀書人都是什么出身。
在這個教育壟斷的時代,農工子弟根本沒有讀書的機會。
即便是所謂的寒門子弟,指的也是有門有戶的小世家,小地主。
真正赤貧的家庭,連稱為寒門的資格都沒有。
所以,哥們兒,別整天說自己是寒門子弟了,放在古代,咱連寒門都算不上。
開局一個碗的老朱,也是從赤貧家庭中走出來的,心中對他們自然是可以共情的。
并且他也知道,歷朝歷代,這個階層的人是最豁得出去的。
如果真到了家破人亡的地步,他們可都是造反的主力。
朱元璋本身就是一個不按規矩出牌的人,他也整天被文官集團整日喋喋不休用儒家來說教的不厭其煩。
對于朱允熥的提議,他覺得可以嘗試。
他也相信,在自己的掌控之下,朱允熥也鬧不出什么亂子。
至于朱允炆,“哼……”朱元璋冷哼一聲,心中給他貼上了迂腐的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