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朱允熥的敕封實在是有些匪夷所思,因此朱元璋并沒有按照常規召集百官議事,也沒有通知宗人府宗正秦王朱樉。
甚至都沒有經過秉筆監和司禮監,自己寫完圣旨,自己拿了玉璽蓋了章,就扔給了朱允熥。
等到所有人知道朱允熥敕封蘇王,封地贛州的時候,他都已經在路上走了十幾天了,因此,文武百官們向反對也來不及了。
但實際上,文武百官哪里有人反對呢?
他們高興還來不及,據說,聽說朱允熥外封了,呂氏特地讓苑鸞將李至剛召到了報恩寺的佛堂中,兩人密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才精神抖擻,紅光滿面的分別離去。
齊泰、黃子澄等人更是在秦淮河上大擺了三個晚上的筵席,只是云雨樓關張了,這是唯一的遺憾。
李景云念完圣旨,以樓德紀為首的一眾贛州官員們頓時驚呆了,他們每個人的心頭都有一萬匹草泥馬奔馳而過。
這特么是圣旨?假的吧!
咱就是說,暫且不說行文規范不規范了,這份圣旨干脆說在把贛州府變成一個國,就叫蘇國,然后朱允熥就是蘇國的皇上完了唄?
朱允熥也不管面前跪著的官員如何的目瞪口呆,朗聲說道:“圣旨都聽到了吧?從今天起,給你們三天時間。
不愿意留下來的,可以收拾行李走人了。
至于你們是回吏部等著履新,還是直接辭官回家,那本王不管。
愿意留下來繼續當官的,我會組織一個培訓班,為期一個月。
考試合格的,根據考試成績重新任命官職。
考試不合格的,跟自愿回家的一個待遇。”
說罷,朱允熥也不管這些官員,帶著李景云和警衛營,揚鞭打馬,一路就進了贛州府城。
到了贛州知府衙門,朱允熥大步流星走進去,他抬頭看了看大堂中央掛的正大光明匾額,揚起馬鞭指著說:“來兩個人,把這塊匾撤了,把我帶來那一塊換上去,”
一炷香的工夫過去了,知府衙門的正堂上,高掛著一塊匾額,上書五個大字“為百姓服務。”
朱允熥心滿意足的看著大堂上掛著的匾額,對謝彥交代道:“后頭,把照壁上的八仙祝壽也給咱鏟了,換上這五個大字。”
謝彥一如既往的沉默寡言,默默的點了點頭。
“從今天起,大家伙開始辦三件事兒!”
朱允熥看著堂下的眾人,開始給大家安排活。
他給原來的這些屬下分了工。
李景云擔任防務部部長,負責編練軍隊,靖邊剿匪;
馬和擔任政務部部長,負責輔政安民,行政事務;
林威擔任百姓安全部部長,負責緝盜抓賊,百姓安全;
沐晟擔任政法部長,負責審理案件,解決百姓糾紛;
謝彥擔任工匠部長,負責發展技術,打造工具;
孟祥輝負責辦學興教,開展新學;
謝雨氤負責稅收和財政工作;
張若云負責輿論宣傳,開辦報紙;
岳龍剛負責農業生產,農會組織;
整體的百姓代表中女性的比例不得低于兩成。
云曦取代張若云擔任婦女聯合會的會長,繼續從事扶危助困,解救失足女性,打擊販賣人口的工作。
侯小亮擔任工匠聯合會的會長,負責協助工匠保障自身權益,與黑心工坊主斗爭。
另外,還有兩個比較重要的職務,分別安排給了尹子劍和商振江。
尹子劍帶領他從軍中選拔出來的三百名精銳戰士組成親衛營,負責朱允熥的安全;
商振江則選拔了八百名機靈可靠的人組成了蘇王府情報局,簡稱蘇情局,負責內部的肅奸和外部情報的打探。
眾人在朱允熥這里領到了諭旨,有分別接了謝彥根據朱允熥的要求,專門打造的各單位的印璽,便分別去忙了。
隨后,朱允熥叫住了馬和與孟祥輝。
他安排馬和暫時組織人手擔負起贛州府城及十二個縣的地方官工作。
孟祥輝則要立刻組織起培訓班,將贛州所有愿意留任的官員組織起來學習。
并且,他還根據前世的記憶,將贛州府的官員級別從新做了梳理,分別是員、副股、股、副科、科、副處、處、副局、局、副統領,大統領。
朱允熥以大統領的身份為第一級。
李景云、耿玉是、林威、馬和、沐晟、謝雨氤等六名委員稱為副統領為第二級。
隨后,朱允熥又和謝雨氤商量了按照級別發放俸祿的標準,和沐晟商量各類法規和制度等等......
經過三天緊鑼密鼓的各種會議和商量,朱允熥終于講所有的事情全部理順,并且解答了其他人心中對于工作的疑惑,整個贛州,開始加快馬力全力運轉起來。三年時間,朱允熥十七歲了。
十七歲的他,已經長成了一名翩翩少年。
個子要比以前高出近兩頭,如今已經有一米七八的高度。
在這三年中,朱允熥每日不輟的跟隨李景云、沐晟、林威等人習武。
如今的他,雖然看起來仍然是一副面如冠玉的青年模樣,但實際上他的身體要比剛穿越過來的時候要強壯了不少,渾身上下都是線條分明的肌肉。
云曦也出落的越發亭亭玉立,如今更是明眸皓齒,一顰一笑都能牽動人心。
他們兩個雖然還沒有成婚,但已經住在了一起,這讓朱允熥在每日處理完繁忙的封地事務之后,每次回到府邸,都能享受到片刻的寧靜幸福。
這三年時間,整個贛州府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過朱允熥等人的努力,贛州所有的土地都得到了重新分配,真正做到了耕者有其田。
如今的贛州,每年百姓不僅豐衣足食,還能積攢下超過百萬石的糧食。
另外,朱允熥還根據十二個縣各縣不同的資源稟賦分別成立了不同的工坊,每天可以出產生鐵十萬斤,煤炭五十萬斤。
大明農工子弟小學如今已經在十二個縣興辦起來,按照朱允熥的要求,凡是將適齡學童送入學校的家庭,不僅不收學費,并且免除徭役,基本上贛州八成以上的孩童都進入了學校學習。
至于成年人中的文盲,岳龍剛的農會、侯小亮的工匠會為他們開辦的掃盲學校,讓這些人也都基本上有了讀書看報的能力。
《新明日報》已經在整個贛州發行,以每周一刊的方式印制,每一期報紙上,朱允熥都會親自書寫一篇名為《天下大同》的文章,向讀者宣傳人生而自由,人人平等、建立法治制度、技術進步能夠改變人間之類的文章。
蘇王軍隊如今已經擴編為三個師和十二個團,共計兩萬五千人,分別編了兩個軍。
第一軍是野戰軍,李景云,岳龍剛,三個師長分別是沐晟、林威和尹子劍。
這是朱允熥手中的機動力量,在朱允熥的要求下,他們三天之內隨時可以開赴贛州府的任何一個地方,完成靖邊或繳費的任務。
第二軍是治安軍,馬和,侯小亮,下面直屬十二個團,分別駐守在贛州的十二個縣,負責維持當地的治安以及防務工作。
在朱允熥的帶領下,整個贛州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老百姓們大部分接受了他的思想,即使還有一些冥頑不靈的地主和讀書人,也被他用銀子購買了土地,并安排治安軍護送他們帶著家產離開了贛州。
除此之外,隨著婦女聯合會的不但宣傳,留下來的贛州百姓也逐漸接受了男女平等,男女都可以出來務工的理念,經過三年時間,一大批婦女被從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成為了各大工坊的女工。
就在贛州飛速發展的時候,遠在千里之外的應天,卻是一片風起云涌,波詭云譎的氣氛。
朱元璋此時已經六十九歲了,據商振江派去應天的內線匯報,他已經臥床不起一個多月了,這一次,恐怕很快就要燈枯油盡了。
根據朱允熥的記憶,他的生命還有一年就要走到盡頭,到時候,朱允炆一旦登基,在黃子澄、齊泰等人的慫恿下,他必然會選擇削藩,而剛剛休養生息了不到三十年的華夏大地,又將再一次卷入到戰火之中。
就要來了,看著面前賬冊上的各項數據,如果說,剛來大明時的自己是茫然懵懂,孤立無援,如今,自己終于有了自己的力量,可以在這個時代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了。
朱允熥心中默默的想著: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一些吧......
本書完
寫在后面,這是作者第一次在網上寫作,第一本書,不太了解網絡文學的規律,因此這一本書的成績不是很好,就寫到這里吧。
輕舟已過萬重山,我們下一本書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