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上篇 30歲前,謙虛地低下頭,一點一滴地積累(2)

王翦的部將們都認為他老昏頭了,胸無大志,整天只想著替兒孫置辦產業。面對眾人的不理解,王翦說:“你們說得不對,我這樣做是為了解除我們的后顧之憂。大王生性多疑,為了滅楚,他不得不把秦國全部的精銳部隊都交給我,但他并沒有對我深信不疑。一旦他產生了疑念,輕者,剝奪我的兵權,罷免我的官職;重者,不僅滅楚大計成為泡影,恐怕我和諸位的性命也將難保。所以,我不斷向他要求賞賜,讓他覺得我絕無政治野心。因為一個貪求財物、一心想為子孫積聚良田美宅的人,是不會想到要去謀反叛亂的。”秦王政果然因此而相信王翦沒有異心,放心地讓他指揮60萬大軍,發動滅楚戰爭。僅用了一年多時間,王翦就攻下了楚國的最后一個都城壽春(今安徽壽縣),俘虜了楚王熊負芻,兼并了秦國最大的對手楚國。

王翦為打消秦王政的疑心,不惜自損其名,伸手向秦王要求賞賜,使部將以為他老昏了頭,但卻使秦王更加深信他不會造反,從而全力支持他對楚作戰,從而使王翦無后顧之憂,一舉滅楚。

胸懷大目標、想干大事業的年輕人,更要忍讓為先,遇事不逞一時之意氣,與人不爭一日之短長。中國的漢字具有極強的象形性和會意性。你看忍耐的“忍”字,是心上置一刃,刀尖刺在心上,可見,忍受是怎樣的艱難,忍者又是何等的痛苦。然而“忍”又是安身立命的一大必要的功夫,古人云:“忍得一日之氣,免得百日之憂?!庇行┦聨в信既恍?,此一時、此一事忍過去,也就一了百了。如果像張飛這樣血氣方剛,一遇有不快之事便放松自制、率性而為,一旦發生沖突,不僅當時的場面難以收拾,還可能引禍上身。讓自己再心平氣和一些,別讓情緒成為別人借以傷害你的“暗器”。多一些審慎,便不會掉入別人為你設計的情緒圈套當中。所以,我們要學會從大處著眼,成就大事。凡事要抓大放小,不要斤斤計較,要有大度量,大手筆,必要時候要學會自貶身價,因為有時候,“失去”只是“得到”的另一個名字。

忍耐和壓抑自己的真實情感,同時讓自己正視得失,當然是為了以后能夠更好地獲取。所以,隱忍著自損聲譽、扮豬吃虎的人,本身都是老虎樣的英雄人物,甚至有人為達到某種目的,故意裝呆扮傻使人家上當。這些方法運用到實際的處世中,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掩藏動機,把心志深深地藏在心底,讓人不能覺察,去迷惑別人。古往今來,因此而成大業者的事例不勝枚舉。

常言道,功成身退天之道,是指一個人能把握住機會隱退,是一種做人的智慧。然而,忍卻功名,急流勇退,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俗話說“伴君如伴虎”,自古以來就有“功高蓋主”“兔死狗烹”的說法。因此,很多聰明人在成功時急流勇退,在輝煌時退向平淡,表示自己不想再露鋒芒,免得從高處摔下來。而那些不知進退的家伙,當然就難有好下場。這種功成身退的精神,其實也是一種看透得失的隱忍心。

低頭的策略

隱忍自損,以此迷惑對手的最高境界,就是按照事情發展順勢而為,使自己的行為和決策不顯得矯揉造作,同時,自己也表現得不施巧計不炫其技,最好總是表現出一幅大智若愚的樣子。適當選擇時機,表現出弱勢或者負面的一面,以此降低我們成為別人樹敵對象的可能性。

不逞一時之強,而以不爭為勝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边@句話的意思是,正因為不與人相爭,所以天下沒人能與他相爭。

可惜的是,兩千多年來,能參悟和運用這一箴言的人如鳳毛麟角,尤其是30歲前的年輕人。在名利權位面前,往往爭得你死我活,結果大都落得個遍體鱗傷、兩手空空,有的甚至身敗名裂、命赴黃泉。

若人們都能學會以平常心觀不平常事,則事事平常。平常心不是“看破紅塵”,也不是消極遁世。平常心應該是一種境界,是積極的人生,是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無時不樂,無時無憂。工作本極平常,敬業不衰,全力以赴,竭盡心智……

江南有一個大戶人家,家長是一個身體硬朗的老頭子。他有八個兒子。眼看自己一天比一天老了,他心想:這么大一個家當總得交給一個兒子來管吧??墒牵瑑鹤訁s有八個,管家的鑰匙只有一把。于是,兒子們斗得你死我活,不亦樂乎。這時,只有一個兒子默默地站在一邊,只幫老爺子干事,從不參與爭斗。爭來斗去,老爺子終于想明白了,這把鑰匙交給這群爭吵的兒子中的任何一個,他都管不好。最后,老爺子將鑰匙交給了不爭的那個兒子。

同樣道理,我們在日常交際中,對人對事也要善于制怒控慍。

歌德有一天到公園散步,迎面走來了曾經對他的作品提過尖銳批評的評論家,這位評論家在歌德面前高聲喊道:“我從來不給傻子讓路!”歌德卻克己忍讓,幽默地答道:“而我正相反!”

歌德一邊說,一邊滿臉笑容地讓到一旁。歌德的忍讓避免了一場無謂的爭吵,也顯示了自己的心胸和氣量。

清朝中期,有個“六尺巷”的故事。據說當朝宰相張英與一位姓葉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兩家毗鄰而居,都要起房造屋,為爭地皮,發生了爭執。張老夫人便修書北京要張英出面干預。這位宰相到底見識不凡,看罷來信,立即作詩勸導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墻,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老夫人見書明理,立即把墻主動退讓三尺。葉家見后,也主動退后三尺。這樣,張葉兩家的院墻之間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古代開明之士尚能如此,今人處世更應該棋高一籌。

容與忍往往是統一的,這不是懦弱,也不是個人做事原則的背叛,而是以退為進,在容忍中尋找事情解決的最佳方案。

常言道:“佛面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可笑之事。”佛能如此豁達,如此容人之量,我們身為萬物之靈的人為什么不能呢?人佛本一身。佛能,人也應該能!

低頭的策略

逞一時之強,以爭取勝,你能得到的最多只是一時的蠅頭小利,而你失去的卻是別人對你的友好和包容,置自己于失道寡助的絕境,結果得不償失;寵辱不驚,韜光養晦,不貪圖一時之快,不以小不忍亂大謀,厚積薄發,你失去了一枚銅錢,換來的卻可以是一座金山。

慎言也是一種低頭,話說三分多思索

提起“劉羅鍋”——劉墉,人們腦海里立刻出現了一個聰明機智、正直勇敢、不失幾分幽默的人物形象。他憑著自己的正直和聰明周旋于危機重重的封建官場,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但很少有人知道,劉墉也曾遭遇重大轉折,受到乾隆皇帝的申斥,本該獲授的大學士一職也旁落他人。究其原因,是因為劉墉未能保密,說話不周,釀成了禍患。

原來,一次乾隆談到一位老臣去留的問題,說若老臣要求退休回籍,自己也不忍心不答應。劉墉便將這話泄露給了那位老臣,而老臣真的面圣請辭。乾隆大為惱火,認為這是劉墉覬覦補授大學士的明證,是“謀官”的明證,因而訓斥一通,將大學士一職改授他人。

從此以后,劉墉對自己的嘴巴管得嚴多了。

由此可見,言語謹慎對于一個人尤其是30歲前剛走出校門不久的年輕人來說,立身、處世具有很重要的意義。處世戒多言,多言必失。與世人相處時,切忌多說話,說話太多必然有失誤。說話隨便胡扯就會聽起來荒誕不經;說話繁瑣啰唆就會使人感到支離破碎,不得要領;說話不小心會招致禍患,行動不謹慎會招來侮辱,因此,君子處世應當謹慎。

武則天在《臣軌·慎密》中有言:嘴巴好比一道關卡,舌頭好比射箭的弩機。一句不妥當的話說出去,即使用四匹馬拉一輛車那么快的速度也不可能追回來。嘴巴和舌頭猶如一柄雙刃劍,一句話說得不恰當,就會反過來傷害到自己。因為話雖然是自己說的,別人既然聽到了,你就無法阻止別人去傳播,由此所帶來的影響你根本沒辦法控制。劉墉由于說話不慎,而將到手的大學士丟了,這就是最好的明證。

“言多語失?!币虼?,我們說話應謹慎,舍棄那些不可說的話,即使是可以說的話也應該按需要的程度,能省則省。要知道,雖然有時你說話并無惡意,但對聽者而言,卻可能傷及他的自尊心。

諸多事實證明,話說得得體,則讓人高興;反之,則會讓人反感,甚至對你懷恨在心。就是表達同一個意思的話,出自兩個人之口,聽起來也有區別?!罢f者無心,聽者有意?!蹦阕约盒趴陂_河,根本意識不到會傷害人,但別人卻認為你是有意的,你是故意想傷害他。很多不愛多說話的人,他內心并不是糊涂得無話可說,而是他明白話說多了鮮有不敗事的道理。

日常生活中,一個人光說不做、只會說話不能付諸行動,久而久之,只會讓人生厭。多說話往往給人以夸夸其談的印象,倒不如少說話,踏踏實實地多做實事則讓人感覺勤奮踏實,值得信任。一個人只有做行動上的巨人,少言多思,才能取得成就。

司馬遷作為一代偉大的歷史學家,他在《史記》中這樣評價漢代名將李廣:“《論語》上說過,位居于上的人行為端正,不發命令,下屬也會效法他的行為去做;位居于上的人行為不端正,即使下了命令,也不會有人遵照去做。這說的就是李廣將軍這類人。我見過李廣將軍,他誠信忠厚,簡直像個鄉下人,不善于談吐??墒钱斔攀赖臅r候,天下無論是認識的或不認識他的人,都因為他的死而哀痛不已。這是他忠誠篤實的品質取得了人們對他的依賴的緣故!”

“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還是很有道理的。

低頭的策略

少說話,多思考,多做事。并不是讓我們沉默寡言,而是要分清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動腦筋思考的。

低頭多忍耐,隱忍以圖強,負重以致遠

30歲前的年輕人,必須學會“忍耐”這堂課。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的煩惱和不愉快,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遇到煩惱和不愉快以后,我們究竟應該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它呢?是一直被這個煩惱所困擾而生氣,整日沉浸在痛苦中,還是低下頭忍耐,甚至忘掉它,把煩惱和不愉快拋到腦后?

韜光養晦耐心等待,終會柳暗花明

耐心是30歲前的年輕人必須具備的品質。

《三國演義》里有這樣一個故事:

劉備投靠曹操之后,仍有一番雄心壯志。但是劉備也防備曹操謀害,就在住處后院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關羽、張飛對此不解,問道:“兄長你不留心天下大事,卻學小人之事,為什么呢?”劉備說:“這不是二位兄弟所知道的?!倍艘簿筒辉俣嘌粤?。

一天,曹操派人請他去赴宴,劉備不知曹操用意,心里忐忑不安。酒到半酣,忽然陰云密布,驟雨將至。曹操突然問道:“玄德久歷四方,一定非常了解當世的英雄,請說說看?!眲錃v數了袁術、袁紹、劉表、孫堅、劉璋、張魯、張繡等人。不料,曹操鼓掌大笑道:“這些碌碌無為之輩,何足掛齒!”劉備說:“除了這些之外,我實在不知道了?!辈懿僬f:“凡是英雄,都是胸懷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氣?!眲湔f:“那誰能擔當此任呢?”曹操先用手指指劉備,又指指自己,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您和我了。”劉備聞聽此言,大吃一驚,手中所持的筷子不覺掉到地上。正巧這時外面雷聲大作,劉備便從容俯下身去拾起筷子,說:“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笑著說:“大丈夫也怕雷震嗎?”劉備說:“圣人云:‘迅雷風烈必變’,怎能不怕呢?”這樣,把自己聞言失態輕輕掩飾而過,曹操也就不再懷疑劉備胸有大志了。

曹操自以為英雄,心里又害怕劉備與之敵對,一向只是以心相待,沒有當面說出??墒恰熬坪笸抡嫜浴?,不覺順口說出。劉備在此期間一直裝呆,如今卻被曹操一語道破,心中哪能不驚?于是筷子不覺滑落地上。劉備隨機應變,借雷巧掩自己的失態,使曹操對他沒起疑心,實在是機警敏銳過人。

有時候,當人們身處逆境或遭逢不幸時,魯莽行事往往都是徒勞無用的。這個時候,除了耐心等待時機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觀時而動,靜靜地等待時機,也許要不了多久,就會柳暗花明,在你的眼前出現希望的曙光。劉備的韜光養晦,勾踐的臥薪嘗膽都說明成大事者得觀時而動。

西漢時也有一個能以退為進、觀時而動的人,這個人叫陳平,是漢高祖劉邦的臣子。

漢高祖死后,呂后專權,呂后是個很殘忍的女人,把劉邦的幾個兒子和劉氏諸王都處死了,以呂氏一族統治天下。凡是反對者一律肅清。

陳平為了保身,雖然心中不滿,表面上仍顯得很聽從呂后的意見。他知道稍有不慎,就會引來殺身之禍。

呂后看到陳平順從,漸漸對他放心了,還把他由左丞相升為右丞相。就是這樣,陳平也還不敢稍懈戒心。他故意怠慢重要的政務,天天沉溺在酒色之中。這種奢靡腐爛的生活,與他過去精干灑脫的作風大不一樣。這對呂后來說,當然是高興事兒。只要陳平這樣不問政事,荒淫放蕩,她就可以完全放心了。

陳平裝癡裝傻,只求保住性命,一心一意等待時機。呂后一死,他便果斷地站出來,支持太尉周勃將呂氏一族,殺的殺,抓的抓,政權又重新回到了劉家手中。如果不是陳平的韜晦之計和深謀遠慮是難以辦到這件事的。

陳平的退不是自甘墮落的退,而是為了日后的進。在當時的情況下,呂后專權,呂氏一族勢力極旺,如若陳平魯莽行事,或戒心稍懈,則隨時都會有性命之憂,更休談日后的恢復漢室江山了。保得性命在,等待有利時機,不能說不是一種明智的做法。

低頭的策略

我們難免走入逆境,在異常艱苦而惡劣的環境中,甚至稍懈戒心就會身首異處,如若不能以平常心來應對,恐怕很難掌握好以退為進策略的藝術。

山窮水盡的時候,學會“忍”術

30歲之前是褪盡青澀,走向成熟的年紀;30歲之后是很有緊迫感的年齡,如果男人到了30歲后還輕浮毛躁,人們就不再像對二十幾歲時那樣寬容和理解。

忍,是古人極為推崇的一種生存哲學?!墩撜Z·衛靈公》:“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朱熹《論語集注》:“小不忍,如婦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庇终f:“婦人之仁,不能忍于愛;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亂大謀?!币馑际钦f,在小事情上不忍耐讓步就會打亂今后的一些大計劃。在力量不足、遭人欺壓時,如果沖冠一怒,很可能惹禍上身,白白地葬送自己。在這種情況下,還不如忍氣吞聲,臥薪嘗膽,等待機會,再一舉洗刷恥辱。

戰國時候的孫臏和龐涓是同學,拜鬼谷子先生為師,一起學習兵法。同學期間,兩人情誼深厚,并結拜為兄弟,孫臏稍年長,為兄,龐涓為弟。

孫臏原來就比龐涓學得扎實,加上鬼谷子先生見他為人誠摯正派,又把秘不傳人的孫子兵法十三篇細細地讓他學習、領會,因此,孫臏此刻的才能更遠遠超過龐涓。

后來有人向魏王舉薦孫臏,而龐涓原以為孫臏一家人都在齊國,孫臏不會在魏國久留,就試探著問他:“你怎么不把家里人接來同住呢?”孫臏說:“家里的人都被齊君害死了,剩下的幾個也已被沖散,不知何處尋找,哪里還能接來呢?”龐涓一聽傻了眼,如果孫臏真在魏國待下去,自己的位置可真要讓給他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射洪县| 宜兴市| 曲麻莱县| 嵊州市| 若尔盖县| 高密市| 岢岚县| 湛江市| 汶上县| 东源县| 敦化市| 宝坻区| 兴安县| 青冈县| 梁平县| 商水县| 静乐县| 井陉县| 桃源县| 鹰潭市| 肃宁县| 宁陕县| 许昌县| 青海省| 莱芜市| 蒲江县| 米脂县| 德安县| 仁怀市| 铁岭县| 新野县| 融水| 永顺县| 读书| 民县| 临汾市| 耒阳市| 岐山县| 牡丹江市| 蒙阴县| 忻城县|